1854年(咸丰四年)3月,左宗棠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再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起彼伏。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费,多方购置军械、船只。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也连连奏捷。 ![]()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一时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在胡林翼、林则徐等人的竞相举荐下,咸丰皇帝亦给予极大的关注。但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公报私仇,多方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焘等人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披沥上陈,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但经此一事,左宗棠几乎心灰意冷。他在给胡林翼的信中说: “一去六年,忍耻受辱,勉与尘世俯仰。湖湘之事,一身任之;即东南之局,亦一心注之,未尝以他念稍挠其讨贼之志。平生未受国家寸禄,而辄不揣其愚暗,慨然以身冒天下之嫌怨谤忌而独执其咎,宁不自知以无权无位不绅不幕之人,处于有罪无功之地,必为世所不容哉?”1856年,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五千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左宗棠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左宗棠攻灭李世贤等于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完灭于左公之手。 细读左公之史,深以其筹谋天下之能力为赞。当左公出山之后,因胡林翼早亡,当时天下大势,一定意义上决于曾、左二人。因曾公之性格特征,其虽善于发现人才和“思想建军”,但于统筹大局、军事谋略方面,却有赖于左公之有力辅佐。尤其当太平军纵横于江南富庶之地,于清朝之财政与经济有“溃心”之痛时,左公能统筹湖南大局,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费,多方购置军械、船只,“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从而使曾国藩能够专心于江淮,全力围困“天京”。是以曾氏兄弟最终得以剿灭洪杨,其中左公统筹谋划,支援巩固之功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