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一首怀人诗,抚慰了世间多少风尘客?

 咪斯头儿 2023-04-21 发布于四川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诗词走进生活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文章图片1

01 | 悠悠往事

深爱一个人,能为对方做多少改变?

公元755年,19岁的韦应物初遇15岁的元苹,一见倾心。

于是,他决定痛改前非,弃武从文入太学苦读,誓要做一个儒雅的诗人。

原本,他出身于“京兆韦氏”,有“去天尺五”之称,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所以15岁他就成为了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近侍,一时风光无限。

加之族门强大,自身习武争强好胜,在长安城横行霸道,连府衙的官员都避而远之。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所以,少年韦应物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除了好事,什么事都做。

但是,一念起万水千山,那个叫元苹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里。

有些人遇见了,就是一辈子的事。

文章图片2

02 | 相依相偎

元苹,北魏拓跋部皇族后裔,父亲元挹为吏部员外郎,天资聪颖,才情俱佳。

虽然当时元苹只有15岁,却早已出落得碧玉芳华,慕名追随者众多。

适待嫁之龄,登门提亲者亦多是权臣显贵。

但元苹有自己的选择,他不攀权亦不逐禄,只想找一个真正爱自己、肯对自己好的人。

所以,自遇见韦应物后,她就认定了,他就是自己的前生今世。

公元756年8月,韦应物和元苹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从此夫唱妇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适逢“安史之乱”爆发,原本韦应物有机会建功立业,可他却卸去了武职,退出“三卫”,立志攻书。

所以此间无官职在身的韦应物,日子过得异常清贫。

幸元苹不离不弃,始终在默默支持他,鼓励他。

文章图片3

代宗登基后,韦应物任洛阳丞,此时他们已经结婚七年。因为有了俸禄,日子稍稍好过了一点,可好景不长,两年后,韦应物因惩办不法军士而遭诬陷,遂罢官。

此后,又是9年的闲居,也就是说,截止到目前,元苹还没有跟他过过一年像样的日子。

但,什么也没有时,他们还有爱情。

这是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的事。

公元774年,韦应物获封京兆府功曹,转年任朝清郎,相濡以沫20年后,元苹和韦应物的拮据生活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

然而天妒良缘,公元776年9月,元苹因病不治,与世长辞,终年36岁。

因贫困,无钱购置宅院,元苹生前一直陪韦应物住在官舍里,所以她也是逝在官舍中。

文章图片4

夫人病故后,韦应物在含光门外太平坊租借的房子中,为爱妻举办了葬礼,并亲自撰写了墓志: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这段话,一字一泪,悲伤无以复加。

韦应物在给元苹的悼亡诗中写: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文章图片5

03 | 一生执念

元苹过世后,韦应物余生未再娶。

公元784年,韦应物在给外甥的信中写了一首诗,题为《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写下这首诗时,韦应物已经48岁,夫人元苹已经过世整整8年。

但每每念及元苹,韦应物心中仍愧疚不止,生前,她没能和自己享一天福,如今自己宦海沉浮,再也找不到知音,心中苦闷,唯有一瓢老酒可以消除。

文章图片6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两句诗,曾一度红遍网络,不知抚慰了多少世间伤心人。

晚年,韦应物辞官,因清廉身无长物,亦无归长安的旅费,所以只能寄身在苏州永定寺内,并在那里长逝。

五年后,他们的子女将韦应物和元苹合葬,从此再无生离,只有死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