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心得之二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3-04-21 发布于安徽
玄隐遗密对阴阳五行与脏腑运行讲述的非常丰富;与黄帝内经相比,还不好说。
我更熟悉的是针刺相关,虽然黄帝内经里面就有丰富的解剖内容,但在玄隐遗密里面明显更多、更详尽。

而且玄隐遗密特别强调观察角度,强调思维方式。而且好像预知了今天人们解剖时候会犯的思维错误。真是让我坐不住,虽然不一定读透,但只能继续写。不写,我也怕忘记了。

一穴会

至道在微,其旨察察。至德无式,其精洞洞。合之以时,适之以变,无有之志可入无间也。无用之息神,可觝金石焉。故言唯精,神气之极至也。经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运也。络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传也。谿之位一百二十有五,营其筋肌也。谷之窍二百四十有奇,之所以泽其筋骨也。

翻译:事物规律从细小处看,可以看得非常清晰。但是人类如果理解、把握事物的规律,却需要精神上变得非常空洞。人类思考只有放空时,才能进入事物内部(无间,就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神在无的状态时,就会有金石一样的性质。神气配合到极致的时候,精神就是放空状态。经的穴有365个,负责运(干线),络的穴有365个,负责传递(支线),谿的部位125个,营养筋膜和肌肉;谷的空洞有240个,营养筋膜和骨骼。

这一段就让人费解,经和络居然分别有穴?溪谷也同黄帝内经不一回事;而且这样加起来总数上千个穴了。。

黄帝内经说法:“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 “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

在黄帝内经中,无论来源于经络,还是溪谷,穴会的功能都是:通荣卫,或者行荣卫,以会大气。同时,黄帝内经仅仅把溪谷用“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简单一概括。

在玄隐遗密中还有一段 “故曰:经以通为之治,穴三百六十有五,合二百四十治,以去其病。络以疎为之治,穴三百六十有五,合百二十治,以治其结滞。溪与谷数三百六十有五,合七十有二治,以疎其气。

从字面意义上看,360经-穴只有240治,而365个络-穴只有120个治疗方法。而溪谷治疗方法更少。

因此,如果纯粹的从字面上扣字义,就走入孔乙己的“茴香豆”有几个写法的陷阱的。皮穿支和穴位对应研究开始以来,我们都感觉到针刺皮穿支会有很强的针感,但是我们针刺的是皮穿支吗?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扣字式问法,无法回答的。因为皮穿支,不同语境下,含义也在变化。并不是严格的西医的概念。

血管从心脏发出后,像一个树一样扩散,有各种各样的树枝。而且血管生长如同树枝一样,受到环境的影响,向阳的方向生长快、长得粗大,而被风吹的地方,则树枝完全。把人体血管比作一个树,皮穿支就是穿过筋膜的那一段树枝。问题在于筋膜有各种各样的,所以,血管也呈现多种形态。

从血管形态角度出发,再结合玄隐遗密这一段: 经曰:经者,动气之径也。络者经脉之偶也。谿者经络节持之驿也。谷者筋骨气脉经之汇也。故经有其穴,络有其窍,谿有其脉,谷有其空是也。经,输也。络,注也。谿,交也。谷,合也。故经有十三,奇之有八,络有十六,谿有十四,谷之有七。

这一段话,与前面的数目又对不上上了。因此,理解黄帝内经、玄隐遗密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差异要从血管多种形态角度出发。穴会就是血管的分叉之处。玄隐遗密认为:经是起到输送作用的,好比交通主干道;络是配合经的,是其分支道路,以及进入小区的道路。因此,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被分为经-穴和络—穴,经-穴好比是交通干线的交汇点,而络-窍(穴)则是一个解剖区域的分支血管的起源处。溪谷更侧重于进入肌肉及筋膜的血管,以及靠近关节部位的血管分支(此处血管交叉较多)。数目前后文不一致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分类,就有不同的数目;不同的分类,又意味着不同的视角,因此数目的多少,与上下文有关。

人体的血管分叉之处,数目太多,而且也说不清。但是针刺比较有效的部位,就是沿用到今天的挂图上的十二经穴。所以,为了避免麻烦,黄帝内经干脆用一句话来统领:“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这里面的支、窍、藏、部、节都是一个区域整体的意思。因此,节也是一个皮穿支血管的构成的整体,基本上等同于我们显微外科医生用的血管区(因为叫perforasome,angiosome)。

二、十六络

黄帝内经里面,通常是十二经络,加任督二脉,加脾之大络,共十五络脉,有时候也去掉脾之大络,只有十四络。

玄隐遗密的络脉,是十六络。数目有差别,那么黄帝内经的络脉和玄隐遗密的络,有差别吗?下面对比医学,如果黄帝内经里面也有的络,二者之间就对等起来。没有的就放原文。

1.督之络者-督脉

2.骨之络,起于骶闾之翼而终于髃,两傍各开一目,左右二十有三穴,主劳异怪。其穴在脊翼节中,名曰侠脊刺

3.膀胱足太阳之络-膀胱经。

4.胆足少阳之络-胆经

5.肺手太阴之络-肺经。

6.肝足厥阴之络-肝经。

7.心手少阴之络-心经。

8.脾足太阴之络-脾经。

9.肾足少阴之络-肾经。

10.九阳之络,起于彊间,循纹至颅厌,过耳前空关至牖、井、外髎垣,环七椎间。自间至牖各十有一穴,下者各十有七穴,主诸风神志。

11.任之络-任脉。

12冲之络,起于阴骶中,挠阴器,循气冲、腹结气海、天枢外直上至血俞脾枢,会鸠尾、自傍半目上行、挟突喉、会承浆环唇交水沟、迎香过目散脑中。左右各十有九穴,主脏腑郁滞。其穴不内,名曰倚刺。

13.阳明手大膓之络-大肠经

14胞之络,起于肾脏,出关元中极间;上络神阙,其支者自气海循太乙入肝,自肝循带外下行五枢,至生气横行生门天鍚入胞系。左右各六穴,主男女生成。其穴循经肌间,其针深浅以知度,故曰渊刺。

15胃之络起于中脘,上行膻中,绽鸠端内循而环,歴章门,至太乙入胃系。左右各十穴,主反胃嗝噫食不下。

16.六阴之络起于气俞,循髎侧至会阳,歴四俞至关俞,循髂脊内缘至二冲上,下循会阴,贯气水穴间。左右各十有八穴,本经有八。主癃闭,瘕疝,痿痺,血气(气火)诸疾。其穴去经皆五分臀肌中,名曰颰腱刺

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当中的小肠经、三焦经、心包经对应的络脉没有,多了骨络、九阳络、冲络、胞络、胃络、六阴络五个络。其中胃络和脾之大络并不一致。而且有对应的特殊刺法。

从解剖来看,可以给出一定的解读。比如骨络,对熟悉脊柱解剖的骨科医生来说,有一定的道理。再比如六阴络,与腰丛的神经分布。看下图时要结合股外侧皮神经和髂腹下神经以髂腹沟神经为主来观察,尝试理解为一个整体。因为真实的尸体解剖中,没有这么明确的标志。

Image

现代医学的解剖,虽然血管神经经常是一块走形的,比如皮穿支必然有神经,但是神经、血管的概念是严格分开的。但是在中医的解剖里,神经和血管是不区分的。因为神经通常伴行血管,所以,脉、络、筋等词语指代的是什么具体结构,只能在上下文中体会。

再比如九阳络,彊间=强间穴,颅厌=颅息穴,过耳前空关=下关穴,牖=天牖穴、井=肩井穴、外髎=肩髎穴,垣=曲垣,环七椎=大椎穴。如图,从侧面把头部颈部的穴位大体连了一些。读者可以尝试连一下肩部

Image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铜人模型上自己连一下穴位。看看如何连出来“自间至牖各十有一穴,下者各十有七穴”。而且,玄隐遗密非常清晰的明确为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主诸风神志。那么,风寒感冒,失神等疾病,都可以选择这一个九阳络的穴位。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考据了印度的三脉七轮,印度医学初探。那么,这一个九阳络非常对应喉轮。喉轮,通常被认为是喉结之处的气脉,一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接眉轮诸脉,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这一个九阳络,也像一个倒立的雨伞,而且与耳朵关系很密切。只是一个侧重于前方,另一个侧重于后方。当然,印度教的内容,我基本上也找不到资料。只是想借助这一个联系,告诉读者,人体解剖结构清晰了,各个部件都明确了,可以有各种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是根据人的主观意志进行分类,既然是分类,就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合适。比如,把牛、狗、草三个事物分为两类。中国人往往把牛草放在一起,认为牛吃草,所以是一类。而西方人往往把牛狗作为一类,二者都属于动物。这两种分类,都对。

所以,中医,印度,西医的分类都对。而且,现代医学的当前对人体的排列组合,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前一段时间,我公共号密集写血管体有关的思考。血管体就是结合了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视角,新的一种人体分类归属。具体就不延伸了,可以看看链接这一篇文章。复杂网络与血管体视角下的人体之一

接下来,玄隐遗密写到:“ 络者,网也。络于十二经,合其经脉筋肌者也。经之爲干,络之爲枝,谿之爲茎,谷之爲叶。本爲一元之体也,运用岂有二般?故经之所以通滞者也,络之所以消积者也;谿之所以袪瘀者也,谷之所以化气(气火)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络就是联络各个经脉,与筋膜、肌肉的关系用的。经络筋溪谷,都是一体的。运用的时候,为什么要分开哪?经的通滞、络的消积、溪的去淤作用,谷的化火,都是一起发挥作用的。

皮穿支针法运用的时候,也要记住这一点。很多中医,特别是学过很多流派的好学者,知道的多但不深,往往对皮穿支有很多问题,比如针刺的是动脉,还是皮穿支啊,比如神经和动脉有什么关系啊。这种问题,往往是一种“聊天聊死了”的感觉。真没有办法来回答。

当我们通过机器定位,并用针刺激(也包括其他方法),并不太多的去想什么通滞、消积等等说法。这些说法,只是讲课时候为了方便理解用的,而不是身体内独立发生的。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被针者身体的变化、针下的感觉、病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去问一个为什么,较真一个结构。

总之,玄隐遗密最让我感觉佩服的就是他在写书的时候,居然和我讲皮穿支是一个思路。别忘了,这本书成书在二千多年以前啊。

太特么的神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