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封旧案】上海纸甲盗窃奇案:(四)给戴笠开过保险箱的高手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4-22 发布于江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Image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Image

上海纸甲盗窃奇案

Image

前文回读:

(一)祖传纸甲

(二)钥匙之谜

(三)私刻公章

(四)给戴笠开过保险箱的高手


  专案组于是再次举行案情分析会,一番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讨论后,焦点集中到了一点上:根据之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如果排除了窃贼配钥匙的可能性,那么,窃贼是用什么方式对付锁具的?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看来是用开锁工具打开那三道锁具的。也就是说,窃贼本身就是锁匠或者掌握开锁技能的角色!


  于是就请来一位中央商场的老法师作鉴定。在上海滩,被称为“老法师”的,都是某个行业的顶尖级人物,这种人物同时又极谙人情世故,特会做人,只有具备这两种条件的人,才会被公众赋予这个民间光荣称号。专案组请来的这位老法师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在开锁方面的技艺如何?只说两点即可:第一,从三十年代开始,上海滩的银行或者富户人家的保险箱柜丢失了钥匙,或者发生故障无法打开的,在考虑聘请相助的名单中,有一位肯定是他。他也煞是厉害,不管是哪个国家制造的保险箱,不管是使用什么锁具的,都能打开。第二,解放前,他是英租界和法租界巡捕房、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大队和汪伪76号都挂号的人物。


  老法师到场后,把大门、屋门、铁柜上的司必灵锁都拆了下来,带回中央商场,当着两个侦查员的面作了鉴定,得出结论:三把司必灵锁的锁芯铜质弹子上都留有开锁专用工具的细小划痕,可以确定都被某种开锁工具打开过。


  侦查员向老法师请教:您看这个用专用工具开锁的人水平如何?

  老法师说:水平还可以。


  被老法师认为“水平还可以”的人,在上海滩的锁匠中起码属于中等偏上了。这对于专案组来说,追查的方向就明确了,范围也缩小了:窃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相当水平的开锁技能,二是应该就住在附近,否则是无法在沈文秀离家的那半个多小时里作案的。那就按照这两个条件在戴家宅这一带查吧。


  第一个被列入怀疑对象名单的是“徐记棺材店”老板徐胜成。


  在经营棺材这一行中,徐老板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一般开棺材店铺的,自己都是木匠出身,但徐老板却不是木匠出身,甚至也不会干任何木工活儿。徐老板的拿手活儿是金工,尤擅旧时被沪上市民称为“外国铜匠”的钳工。徐胜成是浙江慈溪人氏,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十二岁就到上海滩来学手意,学的就是“外国铜匠”。十六岁满师后,离开学艺的那家私营小作坊,考进了江南造船所。他在这家全国著名的工厂里待了二十年,成为一名具有技师级技艺的金工师傅。一般来说,端手艺饭碗的,技术水平到了这一步,下半生的吃用开销、养家糊口就可以全部靠在这双手上了。资本家剥削得再厉害,也饿不死你的。可是,徐胜成这时却突然决定辞工,自己开了一家棺材铺。据说,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徐老板本人不肯向人吐露的秘密。


  到1954年,徐胜成的这个棺材铺子已经开张十年了。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角色,尽管他本人不会干木工活,也没有学一学的打算,但在他管理下的那几名雇工,按照其对于金工商品的理念打造出来的棺材,不敢说沪上数一数二,也足可扬名全市。所以,“徐记棺材店”的生意一向很好,虽然地处被称为“下只角”(贫穷落后地段)的戴家宅,但戴家宅这边的住户家死了人是买不到“徐记棺材店”的货的,该店的生产任务都给“上只角”一些富户的寿材订单排满了。按说,徐老板这十年做下来,应当是有一些积蓄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点拮据,家里伙食一般,子女终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徐胜成被列入怀疑对象的原因,除了上述他具有技师级的金工手艺之外,还因为他经常对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哎——常言说得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几时能弄笔横财发发就好了!”这句话已经成了徐老板的口头禅,戴家宅这边几乎人人皆知,连刚背书包上学的幼童也会一字不差地复述他这句话。


  这样,徐老板除了具备“有开锁技艺”、“住在附近”这两个条件外,连作案动机也具备了,于是,他就被列入了怀疑名单。之所以说“怀疑”而不称“嫌疑”,因为专案组对此意见不一,有三个侦查员对于徐胜成是否涉案是有异议的。


  侦查员邓海安、小许前往“徐记棺材店”,徐胜成不在店里,学徒说老板一早就去附近茶馆喝茶了,还没回来,还说天天都是这样的。这时已是上午九点,一个手艺人能够过着这等悠闲的日子,那还真是令人羡慕。徐胜成不在也好,侦查员正好向那几个木匠和学徒了解。问题很简单:9月24日那天下午,你们老板在店里吗?


  一个看上去年岁比较大的木匠立刻回答,比侦查员的提问还要简单,只有一个字:在!


  这使人有点失望。当然,侦查员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下面还有问题:在干什么?


  另一个木匠回答:“他在店堂里坐着喝茶呢。我们大家都看到的,整个下午没出去过。”


  侦查员扫视众人:“是这样吗?”


  大家都点头。


  没戏了!告辞吧。


  侦查员往外走的时候,小许发现有一个年轻木匠在朝他暗使眼色,于是心里一动:难道这些人在说假话?徐胜成那天并不在店里?


  考虑到这个木匠以后的处境,侦查员没当场作出反应,无事一般地离开了。出了门,走出一段路后,小许对邓海安说:“刚才有一个年轻木匠在对我们使眼色,你看见了没有?”


  邓海安一个激灵:“是吗?”


  两人回去向专案组长一汇报,钱琨说:“看来这里面有戏,另外去两个人盯着棺材店,等那个木匠下班回家时悄悄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悄然了解的结果是:徐胜成那天并不在店堂里,因为这个姓隋的木匠在后面工场间干活时,曾几次到前面店堂来取东西,一次也没有见过徐老板。最后一次时,正好有人来找老板,学徒小汪说老板出去了,不在。


  这就有问题了:明明徐胜成不在店里,那几位工人为什么一口咬定在呢?


  再查!选定学徒作为突破口,让居委会干部找了个由头将那个告诉人家老板出去了不在店里的学徒叫到了居委会,由侦查员询问。这学徒还不到十八岁,胆子有点小,侦查员说了正题,还没开口吓唬他,就已经害怕了,连忙说了实话:老板确实不在店堂里,不过也并没有出去,而是在后面仓库里待了一个下午。

  侦查员不解:在仓库里干吗呢?

  在打牌——就是搓麻将,跟隔壁烟纸店唐老板他们几个,他们经常凑在一起玩牌的。


  侦查员于是就明白了。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布了通令,规定严禁赌博,违者轻则批评教育,认错悔过;重则劳动教养,判刑改造。派出所的一项职责就是管这类事儿,几次三番整顿下来,上海滩基本上已经没了赌博活动,麻将牌也全部上交销毁。没想到这个徐老板的赌瘾竟然这么大,甘愿冒着违法的风险也要偷偷摸摸进行。棺材店的其他几个木匠、学徒,肯定都是知晓老板在干什么的,故意为其作伪证。他们没想到这个伪证如果作成功,那徐老板面临着的怀疑就大了。


  侦查员二话不说,立刻通过派出所对徐胜成等人依法传唤。分别与四人谈下来,证实了那个学徒反映的情况。徐老板顺带还交代了那个使人长期不解的秘密,为什么高级技师不做而辞工开棺材铺?原来,他嗜赌成性,不单是赌博,平时上班有空闲时也喜欢跟工友打赌。那次,他跟人打赌输了,赌的竟是辞了工去开棺材店。工友们其实也并未当真,但大家凑在一起难得碰到这种事情,总要起哄闹一下的,纷纷叫着让徐胜成辞工开棺材店。碰上这种尴尬情况,头脑活络点的就打个哈哈,然后找家馆子请次客就摆平了。可是,徐胜成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他二话不说次日即辞工,半个月后,棺材店已经开张了。


  专案组是不管赌博的,就把徐胜成四人移交派出所处理了。这条线索断了以后,专案组长钱琨很是着急,就和副组长支仕君两人去西马街派出所了解情况,想请派出所民警想想看,管段内还有谁具有高级锁匠的本领。


  专案组领导的设想是召集西马街派出所的全部户籍警聚在一起开个座谈会,请他们当场排查各自管段里的情况。两人抵达后跟派出所长一说,所长说行,我马上通知户籍警到所里来开会。当时的户籍警平时一般都是泡在下面办公的,居委会又没有电话,所以得派人骑着自行车一个个居委会地跑。这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这段时间钱琨、支仕君两人就和所长、指导员一起闲聊。正说着话,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蓬莱公安分局治安科民警老苗。


  老苗在蓬莱分局治安科分管的是特种行业,已经管了三年多,对蓬莱区特种行业的情况很熟悉。他跟户籍警一样,分局里虽然有办公室,但平时基本上一直是骑了辆破自行车在外面转来转去的,不是泡在居委会,而是从这家旅馆转到那家旅馆,中间路过印刷所、刻章店、修锁配钥匙的摊头,就坐一坐,跟人家聊一阵。许多案子的线索,就是被他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所以,老苗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去年还入了党。


  老苗此番是到西马街派出所来了解一桩事情的,他跟所长老周等人很熟,跟钱琨、支仕君也相识。众人见老苗来了,都想起他是管特种行业的,对于锁匠方面的了解大概会比他们多些,于是就有人开口请教:老苗你知道戴家宅附近这一带有谁掌握开锁技术吗?


  老苗是不知道纸甲失窃案的,但凭经验见钱琨、支仕君这样的角色待在派出所肯定是有重要案子在办的,他闻言后的反应是伸出手来:“香烟!”


  钱琨等人一喜,抽烟的不约而同都掏出了自己的香烟,老苗眼睛一扫,抓过了支仕君的那大半包“大前门”(这在当时属于高档烟),抽出一支点燃后叼在嘴上,顺手把大半包烟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把手很随意地朝门口方向指了指。


  众人面面相觑:“老苗你这是什么意思?”


  老苗说:“我刚才进来时,看见派出所对面的小学门口有一个挑转糖担的人停下来设摊,我指的就是这个人。”


  所长反应过来:“转糖担?你说的是那个一年四季剃着光头的'转糖马’?”


  转糖担是一种集娱乐、商业以及最小的赌博成分于一体的个体经营方式。经营者挑着一副担子,上面设置着转盘,转盘上画着各种花花绿绿的图案,每个图案上面都写着不同的字,大约六成写的是“无”;其余四成写着“有”。有“有”字的图案上画着不同的东西,从一颗糖果、几粒五香豆、泥塑玩具一直到热水瓶,这就是奖品。想去撞一下运气的人向摊主付过零钱后,就可操纵上面的机关,指针一番转动后,停在哪个位置,就获得什么结果。在戴家宅这边经营转糖担的这个光头男子姓马,已经经营了两年多,居民都称其“转糖马”。


  “转糖马”的户口不在西马街派出所的管段,甚至也不在邑庙区。他家住蓬莱区,跟戴家宅相距不远,所以,他就把以前没人来做转糖担生意的戴家宅作为其经营领地。因此,西马街派出所是不知道这人情况的,看他那副体形剽悍、终年光头的模样,没人会将其跟开锁这样的精细活儿联系起来,所以,之前排查时谁也没有想到此人。


  但此刻老苗开口一介绍,在场诸君就都不由得要对“转糖马”有一个重新认识了——


  “转糖马”名叫马纯芝,回族,早在一百多年前其祖上已经在上海定居生活了。“转糖马”于191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开清真饭馆的老板家里,家境还不错,自幼就有读书的条件,但他对于读书并无多大兴趣,经常逃学。不过,他跟其他逃学孩子不同的是,别的孩子逃学在外就是玩耍,他逃学却不去玩耍,而是跑到附近的一家金工作坊去看金工师傅干活。上学几年来,每个学期都有逃学现象,但考试却都能及格,所以老师虽然头有点痛,但还是可以容忍。


  到了小学毕业前,情况有所变化,“转糖马”逃学到金工作坊去就不仅仅是看老师傅干活了,他在那些师傅的鼓励下开始干起活来了。不能不承认“转糖马”在金工方面的天赋,他一动手就显得与众不同,锉、锯、敲、凿竟然都干得像模像样,连钻头都磨得符合标准,比那几位已经学了一两年的学徒工竟还强些。金工作坊的那些师傅都夸他心灵手巧,说是干这一行的大材。少年“转糖马”于是来了劲,干脆就不去上学了,每天从家里出来就直接到金工作坊,把书包一扔就找活干,一直干到放学才回家吃饭。饭后又赶来了,一直干到作坊关门。


  学校的老师不知这个学生为何多日不来上课,原本是要去家访的,但清真馆马老板实在过于客气,老师每次登门必定放下手里的活儿亲自陪着说话,然后安排酒菜热情招待。几次下来,老师就不敢登门了。这回也是这样,老师不敢登门,但总得管吧,于是就向众学生打听:马纯芝同学最近在干什么?于是就知道这小子在金工作坊不亦乐乎地做义务工。


  老师于是就去金工作坊查看,果然见他的这位学生在那里干得满头大汗。众师傅对老师说,这是一块干金工活儿的好料。老师气得无话可说,也顾不上马老板的好客了,立刻奔清真馆通报情况。马老板是一个当时少有的想得开的老爸,他跟儿子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又去了趟金工作坊跟众师傅聊了一会儿,最后作出决定:让儿子辍学学手艺。不过不可能在这家金工作坊当学徒,因为他觉得该作坊池子太小,于是,托了个关系把儿子送到一家机器厂当学徒,专门拜了个叫顾德璋的金工名师。


  顾德璋是当时上海滩著名的“外国铜匠”,他的钳工手艺还真是在德国学的。德国人的认真、细致、钻研劲头是举世闻名的,顾师傅也就特别擅长干那些精细活儿,雕模具、刻钢印、开保险箱锁具之类的活儿是他的拿手好戏。马纯芝跟着顾师傅学了三年,出师时不过十六岁,但他的钳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般老师傅的级别。


  据说,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当年刚刚执掌复兴社特务科 (“军统局”前身) 在上海滩活动时,有一次开保险箱一不留神扭断了钥匙,断的那截留在锁眼里。这可难煞了这个特务头子,当时他手下还没有那么多特务,更没有精通开锁技术的特工。于是,只好让人请锁匠上门来开锁。哪知,这口由德国军事顾问赠送给蒋介石,再由蒋转赠给戴笠的保险箱实在太保险了,断在锁眼里的半截钥匙倒是给取出来了,但开箱、配钥匙这个高难度的活儿却一连难倒了三名高级锁匠师傅。这时,有人向戴笠推荐了二十二岁的马纯芝。戴笠听说这人这样年轻,就有些不以为然,但此刻也别无他法,于是就说让这个小师傅来试试看。马纯芝赶到后,只用了十分钟时间就在不损坏保险箱和锁具的情况下打开了箱子,又配制了钥匙。


  戴笠大喜,当时就支付了一笔远远超出市场价的酬金,还把自己的一块18K金表送给马纯芝,另外,又拿出一张上印其化名的名片,签上马的名字后送给马纯芝,说今后在上海滩遇到什么为难事,拿着这张名片去找有权势的部门或者个人——比如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市警察局、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党部、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家都会乐于替他解决。当时,马纯芝不知道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戴笠,只感到这人气场很厉害,自信心极足。


  戴笠由此对马纯芝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抗战爆发,“军统”在湖南举办特工培训班,需要特种技能教官。戴笠马上想到了马纯芝,电令上海“军统”地下组织寻到马后将其妥送湖南。但是,当时马纯芝去了宁波,特务未能找到他。由此,他在解放后也逃过了一劫。


  戴笠送给马纯芝的那块金表,后来被马纯芝卖掉了,这倒没给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出问题的是那张名片。这张名片他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但也没有想到销毁,因为他始终不知道那个给他名片的人就是戴笠。但是,他不知道,有人是知道的,而且还知道戴笠将这样一张名片送给过他,在上海解放后把这一情况向公安局举报了。1950年“镇反运动”开始,公安局就派员登门找马纯芝了解此事。马纯芝如实说了十几年前的那段经历,并应来人的要求找出了那张名片。名片给对方收下了,作为礼品交换,来人也拿出一件东西送给马纯芝,热情地给他戴在手腕上——那是一副手铐。


  马纯芝被关押了一年多,翻来覆去地讯问他给戴笠开保险箱以及那张名片和“军统”请他去当技术教官的事儿,估计还进行了一些外调工作。而马纯芝跟戴笠确实就打了那么一次交道,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戴笠,后来让他去当教官之事他是事后听说的,应该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人民政府是实事求是的,既然没审查出什么来,就把他释放了。


  马纯芝获释之后,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不再当“外国铜匠”了,自己制作了一副转糖担干起了转糖营生,于是他就成了“转糖马”。但是,在公安局的档案里,他是被作为上海滩的开锁高手(现在的说法就是专家)记载下来的,所以,老苗就将其登记入册。不过从来没有惊动过他,因为他获释后的这几年里,上海滩并没有发生跟锁具相关的特大案件,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


  而对于邑庙分局这边来说,尽管“转糖马”的工作地点是在该区,但因为户口不在本区,所以也就不清楚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开锁高手了。


  当下,钱琨、支仕君两人听老苗如此这般一说,顿时来劲,立刻返回分局专案组驻地向众侦查员通报了这一情况,决定立刻传唤“转糖马”。


  可是,刚才还在派出所门口转悠过的“转糖马”却已经不见影子了!

Image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明天续述

来源:“自述纪实”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