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云起处,高山流水遇知音——元代绘画里的的风雅典范 (100之25)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若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如此美好的琴声,我好像看到了巍峨的太(泰?)山;你这美好的琴声起了变化,真像是奔腾不息的流水!

钟子期在探亲途中兴起,坐在一块路边的大石上弹琴,路过的伯牙坐下来听琴,于是,一对古代知音成为千古标杆,也成为千古绝唱。

这是汉代『吕氏春秋』里的记载,来源于民间传说。

光阴似箭,历史来到了元代,由于当时的种族歧视政策,『十儒九丐』成为江南汉人的耻辱,但是文人气节反倒被激发的更为强烈。借笔墨抒发性情也成为文人他们慰籍心灵的有效途径。

王振鹏,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字朋梅,元仁宗赐号『孤云处士』元代画家,曾在宫内任职,擅画人物,楼阁界画。

今天的『伯牙鼓琴图』就出自王振鹏的画笔。该画为绢本墨笔,纵约32厘米,横92厘米。画面绘有五人分成两组,两块大石,一个香台上摆放着博山炉一尊。简洁轻淡的画风让画面既安静又高古。

伯牙坐在左边一块偏大的石头上,他面对画面,也对着钟子期,高挽衣袖,露出修长的手臂和手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面前的古琴上。那专注的神情和灵动的手指,让观画的人也能感受到美妙的琴音。

钟子期侧身坐在右边一块较小的圆石上,他略低头,凝望着对面的古琴,左腿搭在右腿上,跷脚伸足,好似正随着琴音轻打着节拍,脸上有几许轻快的表情。

不止两位主人公,三个书童也各有各的神态和情绪,但都是围绕“高山流水遇知音”刻意安排。

旁边的香台和博山炉给画面增添了古朴的风雅之气。

以李公麟的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以郭熙的卷云皴法勾画石头,再加上倪瓒的枯淡笔墨,这不仅可以表明『怀古』的情思,也给画面格外增添高古气息。

王振鹏在这幅画卷里,用了凝练、干净、严谨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堪称『典范』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孤云』起处,高山流水谢知音,王振鹏创作该画时,是否在寻觅自己心中的『知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