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成语新题型练习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4-22 发布于甘肃

高考成语新题型(主观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题。
       茶艺之中,更能显示人力功效的是“汤候”,也就是煮茶时的火候。这在唐宋的煎茶风尚中尤为重要。有人说,茶之妙,全在火候,言之有理,这从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 ① 。陆羽认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为它们发火猛烈而无烟,不至于影响茶的正味;煮茶时要疾风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这些讲究在今天来说,已经没有 ② 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单纯烧水,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烹茶的乐趣。烧水烟熏火燎,有何乐趣?烹茶之乐,恰恰就是由此开启的。
如果还原这一文化现场,煮茶也是融声、色一体的审美过程,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从听觉上说,从水将沸时细微的气泡浮出的声音,再到第二沸时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腾波涌浪!从视觉上说,茶末被滚烫激起,在水面上环游盘旋,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又如“若绿钱浮于水渭”、“菊英堕于尊俎之中”,真是 ③ ,妙不可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
        好多年没有在春天回到小院,而小院却依然是多年前春天的气息。房屋在时光里愈来愈陈旧,却也会令人愈来愈想念那旧日的温柔沉静。院里的树木和菜园还是老样子,世界再匆忙,它们 ① ,立足于一方微小的泥土中以平和之姿迎送日升月落。
      回到小院的日子慢而简单,屏蔽了外界 ② 的喧嚣。微风细雨一壶春,慢煎光阴一盏茶。此时,适宜慢悠悠地煮一盏茶,拿一本书,搬一把旧藤椅,放在廊檐下,翻几页书,喝一盏茶。
       煮茶的水是小院里古老的压水井里取的,还是老味道,沁凉里有淡淡的甜。煮茶的炉子也是昔日的,蓝色的漆皮斑驳,有一面还凹进去了一块。煮水的壶也是旧的,把手却亮亮的,那是岁月赐予的包浆。尤其那几只茶盏,旧得让人想不起它们的年月,它们顽固坚强,在长河一样的时光里被无意摔落过多回,却依旧沉默如昨,和我们相亲相厚。
       满眼的老物,温柔宁静,时光在这里仿佛忘记了奔忙。回来时还有些踟蹰,平日里忙得像陀螺,哪有时间放下眼前的事情奔波千里回到小院,更没闲情悠然地坐下消磨时光。但是,当站在静谧如昨的小院,听着清脆的鸟鸣,立时就有一种 ③ 的感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
      铝饭盒不是用来打饭,而是装米带到公司,淘干净加入清水,放进食堂的蒸笼里,等到了午饭时间取出饭盒,再去食堂打菜。印象中,饭盒就像中国古代戏剧里的人物,① ,总是同一个老样子。某天突然有人带来了非常秀气的袖珍饭盒,不是长方体,而是更加接近椭圆体,铮亮晃眼,后来知道那是不锈钢的,着实羡慕。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无需用饭盒带米煮饭了,而是用食堂里的匾形不锈钢饭盒。那种饭盒分成几格,边角有一个浅浅的圆形凹槽供放汤碗。一盒在手,饭菜汤都有,吃完用纸巾一抹嘴,还给食堂清洗,省心省力。老式铝饭盒,就这样② 地淡出餐饮江湖。
      一些中小企业没有食堂,在茶水间里放置一两个微波炉,供员工加热自己带来的饭菜。从白领丽人到保洁阿姨保安大叔,午餐时间排队热饭成为一道③ 的风景线。饭盒制作材料多以塑料为主,饭盒形状有大有小,多是圆筒状,也偶见长方体的。玻璃饭盒跟塑料饭盒要沉,端在手上很有质感。
      都市代有饭盒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但随着外卖的兴起,用饭盒的人也相应减少。园区开出食堂,拎饭盒上班的人更少了。我也懒得带饭,不知何时,饭盒被④ ,又不知何时,饭盒连影子也难寻觅。
  何必感叹世事无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变化和发展是永恒的法则!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三国演义》不只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很值得称道,其吸引读者的,还有书中数不胜数、①的斗智斗勇情节。作者对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都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过于惨烈,具有昂扬向上的格调。在表现方式上,则从容不迫,②  ,动中有静,有张有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表露鲜明的倾向。例如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却从不同角度为刘备的失败作解释。作品描写刘备宁肯逃亡,也“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没有把荆州作为安身之地,又不忍抛弃追随他的百姓,这就从道义上为刘备的失败争得了读者的同情。他还③  地把关羽、诸葛亮这两个关键人物安排到外地,既使他们免受战败之辱,也暗示了刘备失败与此有关。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______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但岁月之笔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白它从白墙这里刻出一道痕,那里铲去一块皮,有时还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自____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_____ 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藁”,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藁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6.(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①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②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③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④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修改病句: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莫衷一是。《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①____。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色彩斑驳,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②_____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③________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语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①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②_____。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③____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觉醒年代》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①____ 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②____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③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杭州变临安、南京变金陵、西安变长安……”一夜之间,冬雪的银装素裹,把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带回到了________的诗画意境中。一帧帧美不胜收的雪景图,引发了人们对“诗意中国”的审美共鸣,打量那些刷屏的雪景照片,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雪落在那些“高大上”的现代建筑上时,显得平淡无奇;而当长桥短亭、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与皑皑白雪相遇时,总能呈现出让人惊叹的构图与意境。
      那些“美到哭”的雪景,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唐诗宋词、水墨丹青的世界当中。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变化、城市如何________,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有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在“推倒重来”和“硬化一切”的思维下,不少奇山异水面目全非、不少文物古建________……大雪每年来去,不可能真正重构城市的肌理和面目。然而,人们对“诗意中国”的审美共鸣,无疑是一种必要的提醒:留住诗意中国,给我们的乡愁多留一些位置和空间。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泛黄的卷轴________,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声________……不久前的国际博物馆日,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令人眼前一亮。视频以9种古代乐器演绎流行音乐,视频全平台暖光量超1.1亿次。网友们留言,“穿越千年的时代强音”“永远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
      方寸遗存浓缩博大文明。一件件文物里浓缩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持续走进博物馆。有人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用镜头穿透时间;有人动手复刻出土成果,在斧凿刀刻中与古人对话;有人数十年志愿讲解,________地科普典籍藏品相关知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①___。
     青年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参与意识强,但他们在认识和理解现实时也容易产生②____的问题,对事物的复杂性、困难的艰巨性认识不够。因此,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丰富的、生动的社会大课堂。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原真性的特点,十分珍贵,人们走进这些红色资源,正是想③___地具体了解其独特的革命遗址、纪念物及先辈的革命事迹,在真实体验中感悟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先辈崇高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1.窥见一斑 用武之地 千姿百态
2.①一如既往(或:依然故我) ②五光十色 (或:万紫千红)
③如释重负
3. ①千人一面 ②悄无声息 ③不可或缺 ④束之高阁
4.①精彩纷呈 ②娓娓道来 ③别具匠心
5.①纵横交错 ②四面八方 ③悄无声息
6.(1)天翻地覆(2)遥不可及(3)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
      (4)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7.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8.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
9.纸上谈兵、受益匪浅、勤俭节约
10. ①雪泥鸿爪(丰功伟绩) ②精雕细琢 ③惟妙惟肖
11、①如梦如幻 ②日新月异 ③轰然倒下
12、①徐徐展开 ②声声入耳 ③孜孜不倦
13、束之高阁、一叶障目、亲临其境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立删,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