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6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单身社会》

最近看的书是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的《单身社会》,这里不摘抄书中原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
 
这本书是以社会调研结果为背景来撰写的,调研人群主要为美国人,也有少部分中国,日本等其他地区的人群,看到很多读者说,这本书与其叫单身社会,不如取名独居社会,因为书里大部分的案例讲的都是一个人生活的状况,但很多人单身,还是会跟父母等家人生活在一起,不一定独自一人生活。我个人倒觉得差别不大,书中也例举了一些离异后带着孩子一起生活的人,并不完全算独居了。
 
这本书吸引我的正是它的名字,逛书店时在书架上瞟到一眼,就在好奇到底写了些什么了,买回来翻阅,发现写的内容并没有超过我所了解的“单身社会”现状,只是多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支撑。作为严肃的学术工作者,在描写这种社会现状时,作者的站位应该是中立的,不偏不倚才能更靠近现实,但看完整本书后,我始终觉得,作者是推崇单身社会的,或者说在为这些单身群体申辩,而不是客观的去分析和解释这个现象。这点其实从作者写的序里就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也是单身人士,未婚无子,一直独自生活,所以他既很容易理解单身群体的生活现状,也很容易倒向单身群体,为大家而申辩。
 
我对主流一直推崇的家庭形式,还是小众追捧的单身形式都无法给出一个绝对的好坏之说,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选择了婚姻,有的人没有选择婚姻,这应该是个人自由的选择,而不该被强迫或引导,它就像你选择今天穿黑色或红色一样,是很主观的。当然,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更希望自己的子民是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生存的,这样既稳定,又容易管理。所以,这也是一直存在一个主流引导的主要原因所在,执政者总是掌握着大部分人的人生抉择,用文化,制度,政策等等耳濡目染的影响着每一代人,让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选择都是发自内心的,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越来越庞大的单身群体,倒是为看似饱和的商业社会带来了新的机会,房地产,日常消费方式,养老结构等等,都可以从以往服务家庭形式为主的趋势挪部分到以个人为主的业务上了。如房地产以往都在主推户型“三室两厅两卫”,那以后可以推“一室一厅一卫”,甚至可以打造单身群体为主的小区,从户型,公共空间,配套服务等多方面入手。
 
不管单身,还是步入婚姻组建家庭,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这个选择上,没有绝对正确不出错的答案,如果有人告诉你有正确的答案,那一定是在骗你。只有你坚定的跟着自己真实的感觉走,根据内心真实地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就是当下最正确的答案,要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