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人的强者定律: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人,无一不是顶尖的高手

 donglianghua 2023-04-22 发布于山东

#深藏不露##强者定律#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文章图片1

《菜根谭》有句话说:“君子之才,藏于玉珠,不易被发现。”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早已做到荣辱不惊,他们在万人瞩目时,懂得隐去光辉,以免自己的光芒刺痛别人的眼睛。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走得更远,首先要学会藏住自己的锋芒。

如果风头过劲,往往你会树立很多敌人。必须拥有虚怀若谷的心态,才能屹立不倒。

文章图片2

《人性的弱点》: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深藏不露”。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博同情,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得意不要忘形,喜怒不形于色,抓小放大,难得小事糊涂。

刘邦诛杀汉室功臣,萧何为什么能善终?

刘邦守大汉天下,对威胁到江山及皇权的人,哪怕功劳再大,也毫不手软。

萧何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深得民心,对刘邦是个不小的威胁,刘邦每次离开长安,都会寻问使者丞相在干什么,可见他有多不放心萧何。

文章图片3

萧何是何等聪慧之人,马上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于是他示弱装可怜博同情。

萧何贪污百姓钱财,强买强卖,刘邦借机把萧何收监,交廷尉处置,萧何断定刘邦还不放心,还会落井下石,会来监牢取他性命。

于是当刘邦来探监时,萧何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憔悴万分,跪地谢恩。

刘邦本欲让萧何领盒饭,但看到花甲之年的萧何如一乡下八十老翁,已没有一点生气,就像行将就木的老朽,还磕头如捣蒜,一个劲地谢谢皇上恩典,顿觉对自己已毫无威胁,反而想起萧何一路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一点杀心都没有了。

萧何的示弱低头,博得了刘邦的同情与怜悯,这是萧何的识人心,懂深藏不露救了自己。

文章图片4

大智若愚,厚道处世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流派的领军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我”可以分为三个类别:自我、本我以及超我。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格面具,大多数成年人在人前和人后都有两副面孔,一个面具是为了适应伦理道德的约束(超我的束缚),另一个是人后真实的自我(自我的天性)。

为了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着背后那个不为人所知的部分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仔细地观察身边那些“愚笨”的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其实深谙人性,你会发现你好像怎么都看不透他,因为他在隐藏,隐藏自己的聪明,其实,那些能够隐藏世故与理性的人都并不蠢。

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藏巧于拙的道理。

文章图片5

《鬼谷子》中写道:“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三国时期的荀攸,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

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智者,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荀攸担任了总参谋,奇谋妙计层出不穷。

可到了战争结束后,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

会抖机灵,不算本事,懂得守拙,才是智慧。

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但若用之不当,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

文章图片6

才不可露尽。

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很爽快,且才华横溢,其才盖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浪必催之。

一个正在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往往不会将自己所有的本事和底牌亮出来,他们总会留有一后路,即使遇到不可抗拒的局面,他们自己也能够进退自如。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