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詹大年:从好的关系入手,和孩子一起成长

 舍得付出 2023-04-22 发布于湖北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教育是急不得的,成长是生命的本质。教育不论成功,只论成长。让我们从好的关系入手,和孩子一起成长,静待花开。
——詹大年  

图片
 我18岁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26岁当了校长,在湖南工作了20年后,辞职来到昆明,创办了昆明丑小鸭中学。这个学校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一所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学校。

       2011年办学至今,我们帮助了2000多个“问题孩子”。什么是“问题孩子”?就是那些在大家眼里不能正常上学、不能正常和家长沟通的孩子。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最多的来自长三角地区,其次来自珠三角地区和北京。基本上有这样一个规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问题孩子”越多。而且,这些孩子的父母普遍有“三高”——学历高、收入高、家庭地位高,这些孩子本身也有“三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高。

      那么,这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些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对教育的定义发生偏差而造成的。

图片


    【教育是为了发展完整的人格】

     什么是教育?按照名词解释,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看来,教育是为了发展完整的人格。

       我认为,人格包括四个概念。第一,人的性格。性格在心理学上也叫作人格,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第二,人的品格。品格是后天养成的。第三。人的主体资格。尊重人的主体资格在教育上应该摆在第一位,教育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第四,人的角色。我们常说的人格分裂,就是指人的角色不清、界限不清。

      很多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人格不完整。什么是人格完整呢?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能较好地处理各种关系,处理与他人、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没有完整人格的人,即使他很成功,他也是不幸福的。教育正是为了发展完整的人格。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人。

       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发展完整的人格,指向的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指向成年人眼中的成功。近几年我经常给家长们开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的经验。互动环节时,很多家长都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孩子高三了怎么能考上好大学?怎么能让孩子不玩游戏?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指向成功的。让孩子不玩游戏,是为了让孩子考一个好成绩;考一个好成绩,是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上一个好大学,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眼中的成功。所以我对他们说,你们提的问题都不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指向孩子成长的。

       此外,很多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希望马上得到一个解决方案,尽快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要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不是做一道数学题那么简单。成长是慢慢发生的,它就像吃饭,每天吃三顿饭,孩子有没有在长大?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你不一定看得见。一些家长急着要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好比给孩子打一针,孩子马上就能变好了。世界上哪有这种灵丹妙药?

图片


    【好的关系建立,教育才会发生】

     家庭教育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家庭的功能,一个是父母的人格。

      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包括生产、生育、生活、休闲、娱乐、保护、赡养、抚养、教育等等。我们做父母的要常常自省:家庭的这些功能有没有淡化?有没有缺失?曾经有一位事业成功的家长,她在美国做了博士后,并在美国有了丰厚的家产,但是,她的孩子在高二时离家出走了,这位母亲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她对我说:詹校长,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他怎么那么不感恩、不珍惜、不听话呢?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位家长自认为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恰恰是孩子所不需要的;家长认为家里什么都有,但孩子认为他想要的很多东西家里都没有。这就是家庭功能的缺失。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符合孩子需求的。

       决定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的人格。要培养一个人格完整的孩子,首先家长自己的人格要完整。有的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能教好别人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告诉她,因为你回到家里还是以一个老师的形象训斥孩子,孩子受不了,因为他没有一个温柔的妈妈。现在,很多家长成了学校班主任的“秘书”,唯学习成绩是论,殊不知,父母应该是保护孩子的人。

      人是关系的动物,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教育应该从建立好的关系入手。我把自己封为“问题孩子他爹”,因为我们学校里很多“问题孩子”家里没有父亲这个角色,我要把这个父亲的角色给补上。

       丑小鸭中学曾经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女生,后来她考上了大学,还当了大学学生会主席。这个女孩来到丑小鸭学校之前,已经去过7所学校,但一所学校也没有读成。她毕业后有一天回学校来看我,她说:你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话的吗?我说不知道。她说:“有一天我在校园里吃苹果,一个苹果被我啃掉了一大半。这时你在我面前经过,我问:詹校长你吃苹果吗?你说吃。我随手把啃了一半的苹果递给你,没想到你两口就吃掉了。那一刻,我就认为你是我爸爸,只有爸爸才会这样做。”这姑娘两岁时,她的爸爸就车祸去世了。其实当时我只是想:一个孩子那么善良请你吃苹果,我一定也要以善良的方式对待她。这一件很小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她。这就是关系。好的关系一旦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很多家长一谈到孩子的问题,就说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好。事实上,所谓学习不好的问题,包括孩子不做作业、抄袭作业、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等等,不一定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一个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因为上学让他不舒服,因为他在学校里被歧视、被指责。还有,孩子的某一门课程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和这门课的老师关系不好。第二,不具备学这个学科的能力。第三,和周围的同学关系不好。所以,学习的问题也应该从关系入手。

       教育首先是建构关系。“建构”不是“建立”。建构是什么?就像小孩子玩积木,可以推倒重来。关系是什么呢?就是满足需求。人的生命需求都是相同的,比如谈恋爱就是一种生命需求。讲实在的,我不知道看过多少孩子谈恋爱,我没有阻止过,因为阻止是没有用的。怎么办?生命需求的满足至少有四种方式:一是被觉察,二是被关注,三是被理解,四是被满足。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不是品德问题,也不是故意违反纪律,而是生理发育、情感发育必然的现象,这不是问题,我们要“看见”他们,要理解他们。当一个人的生命需求被觉察、被关注、被理解、被满足的时候,他和你关系一定会非常好。一旦建构了好的关系,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当我们实在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那就保护好孩子,不要伤害孩子,也不要让孩子自己伤害自己,慢慢地他就会长大。所以,教育要告别焦虑,静待花开,要保持这样一种心态。
图片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话】

     当家庭教育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应该怎么解决?我认为,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

      对话与谈话、沟通以及所谓的做思想工作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对话有三个原则:第一,倾听,倾听孩子说的那些话背后的含义;第二,中性表达,不表扬,不批评,不要观点先入为主;第三,对话的目的是持续对话,建立关系。
      很多问题,通过对话都是可以基本解决的。对话不是我发明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发明的。对话的核心是平等、倾听、妥协,目的是延续关系,而并非一定要解决问题。

      在亲子交流中,要尽量采用对话,而非谈话的形式。谈话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因为孩子知道,一旦家长找自己谈话,一定已经想好了台词,确定了观点,要达到某种目的。很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爸爸妈妈沟通?因为他知道家长要讲什么,他也知道自己肯定是不会赢的。而对话强调的是彼此平等,互相倾听,这样可以拉近距离。

      我当了30多年校长,从来没有叫学生写过检讨,也从来不要学生认错。曾经有一个来自广东佛山的女孩,长得非常漂亮。她第一天来到丑小鸭中学时,化了很浓的妆。她当时问我:“校长,您看我今天化的妆好看吗?”我说:“好看,但是你不化妆更好看。”女孩表示不相信,我说:“有一个名人曾说,青春是最美丽的,那是青春本来的样子。”女孩仍然表示不相信,但我没有和她继续争辩。事实上第二天这个女孩没有继续化浓妆。

      当时,女孩又问了我第二个问题:“校长,这里可以谈恋爱吗?”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既然是双方的坦诚对话,我就接着问她:“你刚来我们学校就看上谁了吗?”她说“没有没有”,我又问:“是哪个男孩子喜欢上你了吗?”她说“也没有”,我说:“那么等你看上谁了,或是谁看上你了,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好吗?”女孩蹦蹦跳跳地走了。

      这些问题解决了吗?没有,但是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话的本质就是倾听、尊重,给予对方主体地位,营造无话不谈的氛围。当我们把握了对话的本质,沟通就会畅通无阻。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把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活动分成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目的是“玩胜负”;一种是无限游戏,目的是“玩下去”。我认为,亲子沟通应该是一场无限游戏,让孩子感受到被亲近、被保护、被倾听、被理解,这样才能建立渠道,保持交流。而一些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时却总要分出胜负,以孩子认错、写保证书为结局。

      在充满信任、无话不谈的家庭氛围中一路“玩下去”,这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图片

       【教育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再来说说“立场”这个关键词。教育应该从谁的立场出发?当然是孩子的立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有他的理由的,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化浓妆的女孩,她的行为是希望得到校长的关注。还比如,一个孩子不想上学了,你不要急着让他去上学,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孩子不想上学,如果是因为他在学校里被歧视、受恐吓、不舒服,那么你要帮他解决这些问题,让他在学校里感到舒服、自由、没有恐惧,那么他就会去上学了。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教育的设计者、学校的设计者、课堂的设计者,那么设计教育的立场在哪里?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一楼有钢琴、吉他、书,还有两台大的触摸屏,这是一个可以上网、弹琴、看书、听歌、看电影、聊天的地方。孩子都喜欢玩,教学楼也可以是孩子玩的地方。一开始很多老师都反对这样的设计,说太吵了。我说不要怕,孩子吵是好事。孩子在这里吵,说明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就会守规则。一楼楼梯下就是校长室,这是学校里最热闹的地方,校长室里有糖果、牛奶,孩子们随时可以冲到校长室去吃东西。

      我们学校的教室面积很大,是把两间教室打通而成的。每间教室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学习区,后面是自由活动区,中间是书架,四周都是书写墙。教学楼一楼2米宽的走廊,被改造成6米宽,做成了书吧。在书吧里,孩子们可以站着看书,可以坐着看书,也可以躺着看书。我们学校里书很多,每个孩子平均有600册书,这些书不用借,也不用还,可以随便放。孩子们来到这个环境,一下子就会安静下来。

     在这样一个教育场,在这样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里,教育就会悄悄地发生。

     最后我想说:教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教育是急不得的,成长是生命的本质。教育不论成功,只论成长。让我们从好的关系入手,和孩子一起成长,静待花开。
作者:詹大年,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全国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中陶会苏霍姆林斯基专委会副理事长。詹大年做了30多年校长,他创办的四所学校,都是先有校长,后有学校。别人都是“人往高处走”,而他的校长却“越做越小”:从公办到民办;从上千人到百十人;从普通学校到“问题孩子”学校 。詹大年的教育经历颇为传奇,丰富的阅历让他对教育的理解深刻而独到。2011年,他创办昆明丑小鸭中学,专门招收那些家长管不了、学校没法管的“问题学生”,詹大年自封“问题孩子他爹”。10余年来,詹大年和他的同事们帮助了 2000 多名“问题孩子”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命状态。
来源:五常教育专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