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从书里乖

 谨言策行 2023-04-22 发布于山西


天门谚云:“人从书里乖。”乖,就是智慧。人有了智慧,就会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记得小时候母亲也说过这句话。她是14岁做童养媳来到我们这个家的,没有上过一天学,后来,村里开扫盲班,母亲响应政府号召,进入农民学校“速成识字班”,就在其他人愁得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母亲已经识字几十个以上,三个月的学习,经过考试,母亲获得了扫除文盲标准证书和奖状。

得益于政府的扫盲运动,母亲不仅能够识字300多个,也能写出200多个日常用字,而且能看懂书上的内容,听懂广播节目,认识和记住日杂用品、药品的名称、性能和厂商。母亲是参加扫盲班成绩领先的优秀学生,村里的人说我母亲聪明,母亲则说:“人从书里乖,书就是老师。”

只是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父亲当兵在外,母亲把读书搁置一旁,她谨记告诫,凭着柔弱的双肩,在繁重的家务中,含辛茹苦,真正撑起家庭的“半边天”。无论生活再难,她都要子女们努力完成学业,从书里学乖。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读书的习惯就这样延续下来,不能说从书里学了多少乖,但读书至少让我“成人”。也让我可以像读书人一样,也写写书,虽说文章质量不怎么样,但至少还有美好和远方值得我们去期待和改变。

其实,书就像阳光空气,你什么书也不读,大脑就会萎缩,在读书过程中,可以维持心智运作。王充在《论衡·别通》里有三段话,对读书与人自身的成长作了精彩而深刻的阐释:“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亦为王充所语。这说明,人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长智添才进德。

人从书里乖,用学术的话语解读: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人生、社会,我们所树立的“三观”,我们所获取的社会智源,很大程度上无不源于读书。

因此,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从书里获取智慧,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古今,与先知交谈,与雄杰对话。这,对于一个生涯有限的主体来说,是何等幸运的事啊。

如今,日渐繁多的“社会病”,大都因“患者”停止读书学习所祸。你要立言、立功、立德,甚至最起码的“立身”,不读书学习,何以遂?

因此,不管外部世界多么快节奏地前行,我们都应该在内心为那些经典的书本留下一片安宁之地。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嗜书如命,他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为了更好地阅读,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12条规矩: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当然,读书勤还不行,还必须得善于读书,读好书,读精典,正如曾国藩所言:“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

因此,从书里学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古人那种“不畏难”的读书兴趣、毅力,需要那种深研慢读的沉静、定力。

如果做到了这些,人,真的能从书里学乖!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