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与社会(一)

 求是1025 2023-04-22 发布于山东

 本课程是一场探讨热点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学术沙龙,现场有四位嘉宾:复旦大学教授潘伟杰、复旦大学教授汪明亮、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增力、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罗赟。沙龙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法律与社会的交叉角度,对一些突出的法律案件、受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进行评析与讨论;第二部分是回归和收敛到学理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第一个探讨的案例是2016年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汪明亮表示,此案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中国刑法中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案件认定的难点是被告人的行为有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他个人认为,此案存在“法”和“情”两个因素,从法律的角度,被告人应该是属于防卫过当,但从情理角度,判决无期徒刑的量刑过重,应该减轻处罚。罗赟表示,警方前期的现场调解没有发挥实质作用,也是导致被告人采取暴力行为的原因之一。潘伟杰表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要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案件,既要摒弃对教条的坚守,也要从历史的民族素养角度加以考量。

第二个探讨的案例是2016年的老虎咬人案。李增力评论,此案的争议点在于动物园是否要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法律对动物园的动物致人伤害采用的是推定过错原则,而民众则认为受害人是“咎由自取”,不能姑息其无视规则的行为,李增力认为法律要兼顾个体正义和集体正义的公平。而汪明亮认为,此案中如果减轻受害人的责任,将对今后的全民规则意识的建立带来挑战。潘伟杰则把个案问题上升到法律和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解读,他说,思考法律问题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情绪问题,但也不能用情绪来对待社会的顽疾,这就是“法治”和“法制”的不同,也是我们追求法治社会的原因。

把法律和社会问题回归到校园生活,讨论的第一个是政治问题“人大选举制度对大学生的意义”。潘伟杰认为,任何一个致力于走向自由民主社会的宪法一定是充分尊重和捍卫公民的政治权利的,人们对自由民主所形成的结果一定是能够充分接受并承担责任的,自由民主的宪法一定是与社会的繁荣紧密联系的。一个国家的法律要保障社会生活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赋予社会成员自由平等的权利,还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

第二个是经济问题“校园贷”。罗赟表示,借贷交易时需要专业的理解和审视,造成“校园贷”各种悲剧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法律对于新的违法现象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汪明亮表示,“一定要擦亮眼睛”。

第三个是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李增力提出,创业之前必须要了解几个法律知识:一是如何保护创意,即知识产权问题;二是企业的形式;三是合伙协议;四是企业地址的选择及优惠政策;五是用工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民法典》颁布的意义。潘伟杰认为,对权利的普遍尊重是一个社会真正文明的表现,因此《民法典》的编纂和《民法总则》的通过,体现的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建立现代化法律体系的能力以及国家对法治精神的全面理解和落实。

第五个是反腐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反映了什么问题。汪明亮结合剧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了其中的贪腐罪行、查处方式,其他嘉宾又补充了剧中涉及的民商法和政治等问题。

最后,四位嘉宾对现场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深入的回答和交流,并对“中国的法律制度对具体的'我’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视频拍摄于20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