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基的长臂'大水牛'——MPCV 6x6小传

 fairyfail 2023-04-22 发布于天津

本期介绍一下美军的一型现役排雷车辆——Buffalo MPCV(Mine Protected Clearance Vehicle,“水牛”排雷及防雷车辆),2007年变形金刚电影中霸天虎龙套“碎骨魔”的载具形态便是该车,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这辆高大威猛的扫雷车。全文6000字,图片70张。

图片

电影变形金刚1中的碎骨魔(Bone-crusher)设定图,其载具形态便是“大水牛”A1型

图片

“大水牛”的第一批生产型——MPCV A1型Mk2,威俊模型封绘

图片

后期同时是也最后一批生产型——MPCV A2型Mk3,熊猫模型封绘

南非裔美籍车辆

因为该车与众多防地雷伏击车(MRAP,Mine Resistant Ambush Protected Vehicle)服役伊拉克/阿富汗战场及其高大威猛的体型,大伙可能会认为该车和其他MRAP一样是针对中东地区治安战的专用车辆。实际上该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南非Denel-Mechem公司(Denel是南非的军火巨头,Mechem是其旗下公司)的Lion 2防地雷原型车,根据1998年的简氏周刊该原型车使用了德国曼恩(MAN)6x6卡车底盘,全车整备质量18吨,这是一型多用途防雷车底盘。

图片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南非对防雷车的需求减少。于是设计了包括Casspir在内的众多防雷车的Vernon Joynt博士于90年代末移民美国,并在美国成立了TSG公司(Technical Solutions Group),专门制造排雷设备及防雷车辆Lion 2防雷车的设计中刚好也有配置TSG公司新式地雷探测器及拆弹设备的方案。

图片

90年代末的Lion 2原型车,使用4成员装甲驾驶室(上图),这是一型多用途防雷车底盘,下图为在美国接受测试的Lion 2原型车(此时已获得代号“水牛”),此时车辆大体构造和生产型号类似

图片

70年代末南非研发的Casspir防雷车,上为Mk1,下为Mk2,该车标志性的V型车身是现代防雷车的标准配置,因此Casspir被看作是重型防雷车的先驱

图片

电影《第九区》中的Casspir Mk2防雷车(OMC公司生产型),MNU公司涂装

图片

“水牛”原型车,可以看到大体结构和量产车型一致,轮胎,侧面发动机散热板,空气滤清器等细节和量产型不同

图片

接受炸药爆炸测试的“水牛”防雷车原型车

2000年美国陆军正式提出地面雷场探测系统项目(Ground Standoff Minefield Detection System,简称GSTAMIDS),该项目是根据美军在90年代的一系列低烈度冲突,维和行动及一些人道主义救援等提出的,陆军需要能在这些高威胁地区清理道路地雷及爆炸物的车辆。2000年2月,陆军购买了用于测试的第一辆Lion 2防雷车并称其为“水牛(Buffalo)”。在2001年11月陆军购买了第二辆用于测试的“水牛”,并在2002年9月正式订购了10辆“水牛”扫雷车以填补空缺,这批车辆于2003年入役并参加了入侵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战争。同样在2002年,上述的TSG公司正式并入成立于1997年的部队防御公司(Force Protection Inc,FPI),部队防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美军及其盟友提供防弹车辆。

图片

在伊拉克的公路上排查IED的“水牛”A1 Mk2型

图片

驻伊拉克美军陆战队的“水牛”A1型,摄于2009年6月

图片

“水牛”有使用运输机快速部署的需求,一辆配备了BAE公司LROD鸟笼型/格栅装甲的“水牛”扫雷车进入C-17运输机,有很大一部分“水牛”通过运输机部署到战区

图片

变形金刚中的“水牛”A1 Mk2型

图片

2005年6月摄于加州irwin堡的“水牛”A1型

2004年五角大楼为伊拉克地区的陆军采购36辆防雷扫雷车,随后在2005年陆军多采购了35辆“水牛”以巡查道路,部队防御公司于2005年夏季前完成所有车辆交付,2005年春季第一批交付给第108工程营。美陆军对这些车辆的性能及排弹能力非常满意。FPI在2008年6月时宣布向美国军方交付第200辆生产型“水牛”扫雷车。根据美军2007年中期项目采购报告,陆战队一共采购了62辆“水牛”而陆军一共采购了286辆“水牛”。截止2008年6月5日,美军一共接收了超过200辆A1型“水牛”,美军还有约450辆A2型“水牛”订单在快速生产。

图片

作为车队领头的英军“水牛”A2 Mk3,披挂格栅装甲,车队第2辆是一辆两头忙铲车,第3及第4是MAN HX战术卡车(带有自卫机枪),第5辆型号不明

图片

一辆很特别的“水牛”,服役于驻德美军多国联合战备中心(Joint Multinational Readiness Center,JMRC),隶属于第370工程连,正在进行道路清理训练,这种非主流的“水牛”是种教练车型

图片

同样是在德国JMRC中心的“水牛”教练车(教练车的绰号是Fluffalo或Buffalo Surrogate Vehicle,水牛代替车辆),该教练车由M923A2型5吨级战术卡车改造而来

至于“水牛”项目被整合进的MRAP项目(Mine Resistant Ambush Protected Vehicle)则是始于2006年2月(远远晚于“水牛”开始量产的2004年),美军陆战队及联军为应对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的大量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简易炸弹),希望采购大量现成的防地雷车(或者货架产品)替代现有的装甲型悍马。2007年第一批实验型MRAP项目车辆开始接受测试并在当年12月批准了购买11941辆各型号MRAP车辆的合同,总价值约为54亿美元(07年币值)。截止2012年,美军一共购买了大约27700辆各型号MRAP车辆,她们中的大部分在美军撤军后都遗弃当地(高大威猛的MRAP运输成本比普通战术车辆更高且用途单一)。

MRAP项目中有3种车辆:目录1(Category 1缩写为CAT1)是用于巡逻,侦查,通讯及部队指挥的小型防雷车辆;目录2(CAT2)是多用途大型车辆,可以用于运输大兵,道路巡逻及护航,战地救护与疏散,拆弹作业(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EOD)及战地工程作业;目录3(CAT3)则用于IED及地雷拆除,支持拆弹作业及战地工程作业并作为工程部队的大型机动平台,该目录只有本文的“水牛”一款车辆。

图片

MRAP项目车辆目录简图(制图:Kge)

2011年部队防御公司(FPI)正式被通用动力集团(General Dynamic)收购,“水牛”防雷车和M1主战坦克一样加入通用动力产品线。截止2014年6月美军一共有750辆“水牛”扫雷车在运作,加拿大军队有19辆,法军有5辆由美军陆战队于2008年11月转交的A1型,意大利军队则有6辆,英军则于2009年接收了18辆(根据相关资料英军均是A2型)。估计“水牛”扫雷车生产总量超过800辆。

车辆型号及特点

FPI在2008年后才开始提供A2 Mk3型“水牛”防雷扫雷车,在2008年前生产的都是A1型。所有的“水牛”扫雷车均使用标志性的“V”型防雷车体,使用米其林16.00R20 XZL大轮胎,该轮胎可以承受当量20.4公斤装药地雷的爆炸而车辆底盘能直接承受13.6公斤TNT炸药的爆炸。6成员装甲驾驶室内部每个成员座位都有四点式安全带及缓冲结构,还有自动灭火系统。“水牛”们标配Fassi公司制造的液压扫雷机械臂(Fassi是著名的随车吊制造商),该机械臂最大能伸缩到9.14米(最远能在距车辆前保险杠8.53米的地方安全作业),车头处的机械臂能由副驾驶在车内遥控操作或成员使用车头处的手动操作杆操作。

图片

Fassi机械臂的底座(上)及手动控制杆(下),该机械臂型号为F45.22mil,全套机械臂系统重665千克,配有一个33升的液压油箱,由卡车分动箱取力器驱动油泵运作,该机械臂在7.75米长度时能起重445千克

图片

A1型的机械臂(上),可以看到液压管线上的Fassi公司标识,A2型的机械臂(下)

图片

一辆美军的A2型在以机械臂的最大伸展长度作业

图片

可以看到机械臂上方黑色的摄像头

图片

法军的“水牛”A1型用机械臂的扫雷犁排障

图片

副驾驶处的机械臂操作员示意图,使用遥控器控制机械臂,操作员可通过观察副驾驶处连接着机械臂摄像头的屏幕(中)进行排障操作或直接目视操作(下),可以看到152毫米厚的防弹玻璃的透明度很高

“Buffalo”A1 Mk2 MPCV 6x6是“水牛”的最初生产型号,全车长约8.2米,宽2.69米,高3.825米,全车自重21.78吨,作战状态全车整备质量为31.75吨。有一些资料指出A1型使用了Mack公司的Granite卡车底盘,A1型号的动力链核心为Mack公司ASET AI-400直六柴油发动机+艾里逊HD-4560P五速自动变速箱(分动箱及后部两车桥部件来自Mack公司,前转向桥为Fabco公司的SDA 10吨级车桥)。“水牛”系列扫雷车为了防范地雷的攻击,在车底采用一块V型的加强装甲板,这可以提升底甲板强度,并将冲击波导向倾斜的侧面,同时为抵消冲击波,还最大限度加高了车体,让整车显得高大威猛。

图片

A1 Mk2型“水牛”装甲扫雷车的四视图(上)及驻伊拉克美军涂装(下左),驻阿富汗法军涂装(下右),在后部车轴的车辆离地高度是0.356米,在变速箱防护板处为车辆最大离地高度0.5米

图片

图片

Mack Granite 2002 6x4自卸车(上),《变形金刚2》中的Mack Granite 2008型6x4搅拌车(中),大力神头部——搅拌大师(Mixmaster,下)的载具形态,有资料指出A1 Mk2型“水牛”使用了Granite卡车底盘

A1型扫雷车油箱能携带321.76升柴油(油箱位于车尾处),这使其续航速度下有483千米的最大续航,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耗油量约为每百公里31.4升柴油。Mack公司400马力的12升排量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为450匹,最大扭矩约为1966Nm,使其在公路上最大速度达到105千米/小时,非铺装路面最大速度88.5公里/小时。车体装甲能抵挡7.62mm步枪子弹的直接射击,而全车的8块厚达152毫米的防弹玻璃同样能抵挡7.62子弹直射,能满足硬抗中东武装的小口径武器的需求。

图片

以上两图能感受到“水牛”是真的高大威猛,全车接近4米的高度使其辨识度极高,上图为美军车辆,下图为进行操作演示的法军A1型“水牛”

图片

战区的“水牛”,从坐在车顶的大兵能看出该车的高大

图片

上下图为Mack ASET AI-400直六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最大马力450

图片

图片

艾利逊HD-4560P五速自动变速箱示意图

图片

分动箱保护壳示意图

图片

后悬系统示意图,和M911坦克牵引车的后悬结构类似

图片

美军陆战队的“水牛”A1后部,摄于2012年6月,可以看到标准牵引钩,后部车桥及两个有防护结构的鼓式气刹活塞部件,梯形油箱位于车尾,加注口在油箱上方

图片

被爆炸物炸断前转向轴部件的两辆美军“水牛”A1

图片

傍晚在进行道路排爆作业的“水牛”A1型(上),该车还牵引着一个罐车,被炸断后悬的美军“水牛”A1(下),由M870平板挂车运输

图片

A1 Mk2型车底动力链模型图,中间的分动箱保护壳很显眼

图片

车辆内饰示意图,可以看到6个成员的座位及座位上的四点式安全带,椅子的配置和拉力赛比赛车辆的类似,减少炸药对人员的冲击力

图片

战场中的“水牛”内部,第三排右侧有指挥终端,在“水牛”第3排座位后的区域中放置了大量通讯设备

图片

陆战队的一辆“水牛”A1型扫雷车,左侧黄圈处是前轴转向机系统,右侧两个紫色圈是备胎升降系统部件,该备胎固定装置在车身中间两侧都有,通过最右处的手动装置升降备胎

图片

手动升降机构大图(下左),在A2型“水牛”取消两侧备胎后该结构也取消了,有意思的是图中这辆陆战队的“水牛”A1绰号为“Bonecrusher,碎骨魔”(下右),每辆“水牛”尾部的雕刻铭文是该车的生产序列号

“Buffalo”A2 Mk3 MPCV 6x6是2008年后的改进型“水牛”,全车自重约24.2吨,作战状态全车整备质量为34.5吨。A2型的动力链得到了升级: 卡特彼勒C13型12.5升柴油发动机+卡特彼勒CX31六速自动变速箱+Cushman两速分动箱+Axletech公司的三条重型车桥。A2型的车体结构及防护均与A1型号相同,车体长宽高尺寸也相同,在外观上两型号最主要的区别便是取消了车体两侧的备胎及所有6个大单胎由前凸后凹改为全凸。

图片

熊猫模型的A2型“水牛”

图片

动力升级的卡特彼勒C13直六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排量12.5升,最大马力为520匹,在1400rpm时达到最大扭矩2380Nm,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大的耗油量,A2型“水牛”的平均耗油量为百公里耗油50升

图片

现在卡特彼勒公司的新一代C13柴油发动机官方图(2017-2019)

图片

匹配的卡特彼勒CX-31六速自动变速箱

图片

加军的“水牛”A2后部,可见Axletech车桥比A1型的细,看起来没有那么粗壮

图片

一些A1型和A2型在外观上的区别,前部散热器及保险杠;后部两车轴;前风挡处的空气滤清器由圆柱状改为方形;机械臂上的吹气管道;排气装置的改动。这几处可直接分辨“水牛”型号

图片

A2型的机械臂除了在机械臂上增加LED灯外,还增加了黄圈中的圆筒状管道收放装置,新增的橘红色空气管道连接发动机处的空气压缩机,为扫雷犁处提供高压气体以吹掉IED装置表面覆盖的泥土,更好地进行排雷作业;有些“水牛”A1型的该处空气管道被大兵们改成高压水枪,以进行消防或泥土清理作业

图片

熊猫模型A2型封绘来源,美军第4步兵师第1斯崔克旅级战斗队第299工程营的一辆“大水牛”在美国本土进行排雷训练,摄于2014年6月5日

那些外接套件

作为一型扫雷防雷车辆,战区中的“水牛”一般会加装一些防护套件及额外的探雷设备,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首先是最常见的外接装甲套件,BAE公司(British Aerospace System)设计制造的L-ROD鸟笼/格栅装甲。该装甲套件由铝合金制成,采用模块化设计且通过螺栓与车辆连接,便于在战区安装及海运时的拆装运输,只装备L-ROD套件的“水牛”自重为24.27吨。该装甲能提前引爆RPG弹头,保护车体。

图片

上下图为法军使用的A1型“水牛”,加装了BAE公司的LROD格栅装甲

图片

使用条纹迷彩的法军车辆服役于阿富汗战场

图片

使用条纹迷彩的法军“水牛”A1,通过An-124大型运输机部署到阿富汗战场

图片

美军的“水牛”A1型,装备格栅装甲

图片

在英军服役的“水牛”A2型,均加装格栅装甲,英军“水牛”还将第3排的两个防弹车窗拆下并封闭,在车头两侧加装烟雾弹发射器

图片

英军使用的格栅装甲样式和美军的不同,可以注意到英军“水牛”第3排窗户封起来了

图片

英军“水牛”A2型,服役于阿富汗战区

图片

加拿大军队的“水牛”A2 Mk3型,披挂BAE的L-ROD格栅装甲

图片

美军的“水牛”A2型,上,中图为演习中的“水牛”,车辆属于第155装甲旅级战斗队,第321工程连

图片

美军的“水牛”A1型从C-17运输机卸下

图片

美军的“水牛”A1,注意前风挡处的圆柱状空气滤清器,下图的机械臂加装了高压吹气装置

图片

威俊模型的封绘,该“水牛”A1型除了配有L-ROD装甲外还配有无线IED屏蔽器

IED装置电流探测器(IED electronic detection device)在很多出现美军防地雷车辆的视频图片中很常见,该装置和工兵的探雷器类似,通常装备于巡逻车队的领头车辆。

图片

绿圈处的P状部件就是IED探测器,上图是纳威司达的Maxxpro M1224防雷车,下图是BAE公司的Caiman 6x6防雷车

CROWS(Common Remotely Operated Weapon System)是美军所有遥控武器站系统的简称,美军最常用的型号称为M153 CROWS。2007年美军第一次向Kongsberg公司订购了第一台CROWS武器站,截止2019年9月,Kongsberg公司一共向美陆军交付了1.6万套M153型CROWS武器站。

CROWS武器站可以安装在几乎所有的美军战术车辆上,由操作员在装甲车内安全打击敌方。该武器站可以搭配M2型12.7mm重机枪,MK-19榴弹发射器,M240B通用机枪及M249班用轻机枪。CROWS武器站上的3个光电探头分别是摄像头,热成像仪及激光测距仪且有三轴稳定装置,此外该武器站还支持编程区域扫描监视,自动目标跟踪及可编程的非开火区域等功能。

图片

装备M240B通机的CROWS武器站,图中的CROWS安装在装甲型悍马车上

图片

最常见的装备M2重机枪的M153 CROWS武器站,最下方为奥什科什公司的M-ATV防雷车

图片

装备MK-19榴弹发射器的CROWS武器站,两侧还有烟雾弹发射器,这种样式的武器站主要装备斯崔克装甲车

图片

外国网友abramsguy21制作的加装CROWS的“水牛”A1型模型内部,注意第二排左侧的座位有操纵杆及显示屏幕

格栅装甲用于防护RPG火箭筒(Rocket-Propelled Grenades,火箭推进榴弹),而间隙装甲则是用于防护EFP(Explosive-Formed Penetrators,爆炸成型穿甲弹)。EFP是一种土制穿甲弹,类似于爆破筒,在一根金属管里装满炸药,在发射口一端有一个特制的金属盘状物。当金属管内火药被引爆后,发射口的金属盘就以极高速度向目标飞去,并在飞行过程中改变形状,变成类似子弹的尖状物,凭借接近熔点的高温穿透各种类型的装甲。因此间隙装甲是用外侧装甲消耗EFP,使其在靠近车体前停下,大部分在伊拉克战场服役的防雷车都装有类似的间隙装甲。

图片

间隙装甲型封绘,使用装备M2重机枪的CROWS武器站,2008年起开始有“水牛”装备CROWS武器站

图片

美军对EFP的杀伤介绍,该土制穿甲弹主要用于打击装甲车辆,500g的金属盘能以2公里每秒的速度击穿10厘米厚的硬质钢装甲,大部分该穿甲弹由伊拉克的邻国伊朗提供

图片

鱼鹰社绘制的间隙装甲A1型四视图,还配备了装备M240B通机的CROW遥控武器站,车头的IED探测器及两个无线IED屏蔽器的天线

图片

LED大灯全开的全副武装“水牛”A1型,注意车顶的CROWS武器站

图片

配有间隙装甲的“水牛”A1型

图片

战区的间隙装甲型实车,该车和上个四视图的配置相同

图片

只配备了间隙装甲的美军“水牛”A1型

本期完,感谢您的阅读,资料查找不易,喜欢就点个“图片”和“在看”吧图片

参考资料:

1.US Army and Marine Corps MRAPs——Mike Guardia

2.This truck saved my life!——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RAP vehicle program

3.TM 11240-OD US Marine Corps Motor Transport Equipment——2007年8月美国海军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