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平头哥68 2023-04-22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小宸聊电影 小宸聊电影 2021-02-23 18:10

收录于合集

#影视评论5
#电影5
#视听语言分析5
#影评5
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图片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图片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秉承了前人的改编经验,吸收了改编的精华,与前人一些成功的作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影片改编自斯蒂芬嗦的中篇小说《丽塔·海华斯和肖申克的救赎》。1946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法院误判为蓄意谋杀罪,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在确知洗冤无望的情况下,经历数十年的策划终于越狱成功,重新获得了应有的自由。

然而,很遗憾,在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总共得了七个奥斯卡提名,最后却没得一个奖。但这不能说明什么,就如梵高的画一样,灰尘是掩盖不了金子的光辉的,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部影片,没有人否认它在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小说的作者斯蒂芬·金和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也随着影片的广泛流传而闻名于世。

斯蒂芬·金是美国著名的惊惊小说家,曾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惊小说大师”,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名字就经常位于历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的榜首位置。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奖之一一一“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因为读者广泛,所以他的作品免不了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从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就有七十多部,在西方,他的小说改编量完全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可想而知,斯蒂芬·金的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超高经济价值的商品。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集《四季奇谈》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在共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改编成电影的就有三篇,分别为:《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站在我这边》(Stand by Me)、《谁在跟我玩游戏》(Apt Pupil),其中《肖申克的救赎》的口碑非常好,从电影发行到现在,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最佳影片排行中一直占据着前三位宝座,甚至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值得关注的影片。

图片
图片

斯蒂芬·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名字就经常位于历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的榜首位置。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奖之一一一“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

⁣⁣⁣⁣ ⁣⁣⁣⁣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是弗兰克·达拉邦特,弗兰克·达拉邦特的身世本身就非常传奇,他因幼时战事多难,生于1959年法国军事撤离区的收容所,不久便随家人移居美国芝加哥。长大后来到好莱坞担任布景师。1994年,弗兰克·达拉邦特第一次自编自导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从此一举成名,他一生中导过的片子并不多,但是拍出来的质量都很高,《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都是经典之作。弗兰克·达拉邦特简直就是位影视全才,他几乎干遍了剧组所有的工作,他不仅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而且还是演员、剪辑师、制片人、美工、音效师、特技师、特技演员。他天生喜欢恐怖,这点和斯蒂芬·金不谋而合。

⁣⁣⁣⁣ ⁣⁣⁣⁣ 美国著名电影剧作教育家悉德·菲尔德这样定义改编:“改编就意味着从一种媒介转变为另一种媒介。”斯蒂芬·金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的数字非常惊人,高达三十多部,口碑和票房都卖座的也不少,经过多年的洗礼,由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的救赎》改编成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小说符合改编所需要的许多要素。小说中对于安迪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冷静、睿智、坚持不懈的特征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不是他这样性格的人也很难用一把小凿子越狱成功,当影片把小说中安迪在监狱中遇到的各种事所采取的行动用视听语言表现出来时,观众一定觉得是可信的,因为小说中安迪的人物形象已经被塑造得十分深刻了。虽然小说翻译成中文总共只有不到六万字,但是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对于改编成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来说已经足够丰富了。和国内大多小说不同,《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的救赎》中心理描写并不多,看得出斯蒂芬·金更乐意通过文字让观众看见画面,而一部好的剧本的要素就是画面感强,最好不要有心理描写,这样看起来这些也是他的小说更适合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之一了。

⁣⁣⁣⁣ ⁣⁣⁣⁣ “叙事”作为当代叙事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关注表达的方法与模式。叙事结构的丰富直接促成了叙事主题的多义性、现实性和深刻性,震撼人心。《肖申克的救赎》严格遵循着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采用线性的叙事模式,按照单一的顺叙时间展开情节。以安迪的妻子及情人被杀为开端,讲述了安迪入狱与瑞德相识。然后发展到情节点一(第32分钟):修屋顶时帮狱警逃税而为大家争取到一箱啤酒。第二个发展段落开始于第37分钟,从安迪境遇转变起,经历一系列对抗和发展到情节点2(第107分钟):安迪出逃。第三个结局段落即最后28分钟,是最后对安迪出逃经过的回顾、监狱长诺顿的自杀以及瑞德出狱后最终找到安迪,这样的安排避免了复杂的结构妨碍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和领会。

图片
图片

⁣⁣⁣⁣ ⁣⁣⁣⁣ 此外,影评《肖申克的救赎》还采用了独特的旁观者叙事视点。它讲述了一个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的人如何在监狱中完成伟大的壮举和奇迹,以瑞德这一身在其中的叙事者的见闻为回忆线索。在电影里,除少数电影外,隐含叙述者极力掩饰自己,但是作为带有叙述的电影来说,蒙太奇的使用是隐含叙述者最大化的暴露了自己,在《肖申克的救赎》的开端部分——法庭的一场戏中,导演闪回的运用、快速的剪切以及安迪逃出监狱后监狱长撕下海报镜头的重复使用等都使隐含叙述者的在场被观众所感知。从安迪的第一次为了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从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获得了狱警的信任之后用监狱的广播室给所有的人们播放意大利音乐,从他每周一封信去为整个监狱争取几本图书馆退化的旧书,从他把一间破烂的小房间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图书馆,从他开始帮助一些刑期较短的囚犯们学习并获得学历以便他们出狱后的改造……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他们一种救赎的感知。而这一切,归属于希望。把希望隐藏在心里深处,在赎去自己心灵的罪责时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

图片
图片

安迪为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脸上扬起了奇异的微笑。

⁣⁣⁣⁣ ⁣⁣⁣⁣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没有炫酷的技术和光鲜亮丽的人物,但它通过简洁流畅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对比将人性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安迪在遭遇终身监禁的判刑后被关押在了肖申克监狱中。面对这样的境况,安迪没有表现出对人生和生活的绝望,也没有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他非常明确地告诉自己 “别人不能救赎自己,那就必须自救……”于是,安迪开始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展开了自我救赎。安迪通过瑞德从外面带进来自己想要的物品:鹤嘴锄、《圣经》、石块、海报和绳子。他白天雕刻石块,给人造成相应的假象,晚上则用锤子在监狱的墙壁上开凿出一条通往外面的通道。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通过阅读《圣经》和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的灵魂一直处于自由之中。同时,安迪还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典狱长进行相应的服务,以此获得较为宽松的管束,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提供方便。此外,不论安迪用什么样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灵魂自由,他都没有丧失自己善良的本质。他利用为典狱长帮忙的机会,将其贪污等证据都搜集到了一起,并在逃出监狱以后将其告发。安迪的坚持自我和对自由的信仰和追求,是其能够得到灵魂救赎的关键。“不管这个社会是多么黑暗与腐败,我们依然要对它虔诚而服从……只有内心不肯屈服,才能出现拯救世界的一点希望。”正是这种不灭的希望一直支撑着安迪追求自我解救的历程。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希望,安迪对自由的追求可能会逐渐被吞噬,从而走上狱友们的老路。希望不仅是安迪自我解救道路上的航标,也成为该电影传达给观众的带有人性光芒的信念和思想。在监狱生涯中,安迪用自己对希望的信仰让自己在 19年中从未间断对自由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正是其能够获得自由而充满希望和色彩的生活的源泉和重要力量。这份对希望的坚持和信仰使安迪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其狱友们 的救赎,使其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动力和追求自由的信念。这也是安迪身上人性之光的重要体现。

图片
图片

“Andy Dufresne, who crawled through a river of shit, and came out clean on the other side.”

⁣⁣⁣⁣ ⁣⁣⁣⁣ 马斯洛理论是一种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生理和安全需求需要秩序的保障,社交与自我实现是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也是对自我的突破,这与《肖申克的救赎》所传达的主旨十分相近,下面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来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秩序和自由意义。事例一:影片中安迪对瑞德说:“如果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可见,虽然妻子与情夫偷情时被杀害,自己也因此步入牢狱生涯,但在安迪心中始终有妻子的一席之地,可能是岁月的洗礼使他释怀了随风而逝的诸事繁琐,更可能是心中对家温暖的渴望与留存。事例二:老布鲁克的死亡之地又称“老年之家”,这本该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温暖之地,却因老布鲁克的死展现出来坟墓般的凊恧。因为“家“失去了灵魂,不能适应“家主体”的存在与发展,使得“家”与“家中人”的剥离,因为老年之家的秩序不能被老布鲁克适应,就像老布害怕出狱,拿刀威胁赫伍之后,瑞德对老布的描述:“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这样的家就成为了老布的冢。

⁣⁣⁣⁣ ⁣⁣⁣⁣ 这里特别提到影片中的一段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的作者是莫扎特,这部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喜剧歌剧,讽刺了封建贵族的愚蠢无能,荒淫无度,赞扬了老百姓的聪明和善良。从作品的寓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安迪敢在诺顿的办公室向全监狱播放这首曲子的想法了。肖申克监狱的黑暗,诺顿的虚伪、海利的狠毒这一切正如费加罗婚礼中的那些腐败无能的贵族一样,专门鱼肉百姓。此剧讲述的是贵族和平民的一场较量,当然最终由平民获胜,这也是安迪希望看到的,他把狱警锁在了厕所里,听得如痴如醉,诺顿带着海利怒气冲冲地赶来让他关掉音乐时,安迪却故意把声音再调高一些,事后,安迪被关了禁闭,当他出来后别人同情他,可是他却说这是他最享受的两周,因为有音乐作伴。影片中通过这首歌剧让安迪从心里面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的气息,也激发起了他最终决定越狱的决心,所以音乐在此片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图片
图片

这首歌剧让安迪从心里面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的气息,也激发起了他最终决定越狱的决心。

⁣⁣⁣⁣ ⁣⁣⁣⁣ 小说中的主人公银行家安迪在书中是五短身材,长得白白净净,一头棕发,双手小而灵巧,并非像扮演者蒂姆·罗宾斯那样高大魁梧、风流惆搅。电影中的安迪形象较之小说中要更赏心悦目一些,身材高挑,长相英俊,外表也能起到移情作用,让观众更加喜欢这个人物,不过那个供他逃出肖申克的洞就必须挖得大一些才行。虽然蒂姆·罗宾斯的身材并不符合书中安迪的标准,但是蒂姆·罗宾斯那种冷静的甚至有些木呐的神情非常符合小说中安迪的气质,又瘦又高的个子却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让瑞德很快就从一大堆囚犯中注意到他并因此输掉了两包烟。肖申克监狱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瑞德既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又是主人公安迪在狱中的好朋友并且还是讲故事的人,整部影片是通过他的回忆串起来的,这部影片的主题除了追求自由外另一方面就是歌颂友谊。《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白人英雄安迪创造的救赎神话,但是摩根·弗里曼把瑞德这个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很有魅力,现在看来导演的选择无疑是成功的,如果找一个白人来演这个角色未必有现在这么出色。

图片
图片

现在看来,两位影帝的表演真是实至名归!

⁣⁣⁣⁣ ⁣⁣⁣⁣ 另外,小说中诺顿和海利并没有受到惩罚,而电影中却让他们的结果都很惨一一诺顿自杀,海利被捕。这是因为小说相比电影更为现实,现实中不一定作恶的坏人就没有好下场,读者也明白这点,而电影中为了满足大多数观众的情感体验,坏人前期作恶太多,如果他们仍然逍遥法外,多数观众会觉得很失望,影片也不能达到最高潮,诺顿和海利应该为他们之前做的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 ⁣⁣⁣⁣ 原小说的基调是冷冷的,描述了社会的黑白颠倒及监狱的黑暗,安迪和众多狱友在肖申克监狱中苦苦挣扎,而在电影中也是略显沉重的,虽然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比原作的基调要上扬了一些,但是总体还是遵循小说原有的风格。

⁣⁣⁣⁣ ⁣⁣⁣⁣ 影片的开头是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妻子和情人并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本已适应狱中生活的安迪因为汤米关于案件真相的透露重燃自由的希望,但是典狱长因安迪的财务技能不仅拒绝重审冤案还枪杀了汤米。当汤米被枪杀后,影片镜头切换到了俯视视角,像是上帝查看人间的罪恶一般,审视着典狱长阴冷地走过汤米的尸体旁,但是上帝并没有做什么,而是任由这一事情在肖申克肆无忌惮地发生,其讽刺性如同典狱长办公室的那一幅字:“主的审判迅速降临”,上帝视角是在讽刺正义,而那句话则是在讽刺罪恶。“我是世界之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时得跟着生命之光”是典狱长对圣经名言的引用,也表露出该人物的自大和狂妄,他认为自己能一手遮天,自己就是肖生克的秩序之魂,殊不知正是秩序的力量最终将其绳之以法:安迪在海报的遮挡下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逃出监狱后领走了部分典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典狱长长贪污受贿的真相。

图片
图片

⁣⁣⁣⁣ ⁣⁣⁣⁣ 所谓体制化,就是人的一种心理依赖,也可以说,体制化指的是一定体制下人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或者说是习惯。然而,体制化的结果并非习惯,而是一种心理依赖,就是心理上无法离开的一种感觉,情感并非习惯,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基础又是习惯。

图片
图片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 ⁣⁣⁣⁣ 正如同影片的宣传海报中的那一句话: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在肖申克监狱服刑20年的Red,看到老Brooks刑满出狱前要杀人的表现时说,“然而我告诉你,这堵墙真是太有趣了,起初你憎恨它,之后你习惯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人若是对某种规则、意识、习惯和环境产生了依赖,也就是被“体制化”了,而“救赎”,就是冲破对这些规则、意识、习惯和环境的依赖。

⁣⁣⁣⁣ ⁣⁣⁣⁣ 当影片进行到后半段,安迪说:“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别人无法到达、无法触及。是自己的。”瑞德问他指的是什么,Andy说“Hope”。瑞德这样评价自己: “I don’t think I could make it on the outside.I have been in here most of my life.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Just like Brooks was.”( 我到外面就行不通了,我 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儿度过的,我现在已经是被体制化的人了,就跟Brooks一样)

图片
图片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 ⁣⁣⁣⁣ 虽然较之小说相比,电影是一种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很多小说家对电影的态度是既爱又恨,像斯蒂芬·金这样幸运的作家实在不多,然而他的作品的成功正恰恰说明了小说改编电影的价值,小说相比电影更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观性更强,而电影通过银幕上镜头的变换,加以运用一些拍摄技巧则显得视角更为客观,再加上通过场景的选择、演员的扮演也提升了观赏性。虽然在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的结构上会有某种相通的模式,有时候他们在叙事形式上都能交错切割,但是显然从风格上看,这两种艺术形式表达方式不会相同的,小说中,文字的排列能形成小说特有的风格,而在影片中,“风格”是由各方面包括摄影、音乐、美工、服装、灯光等等汇集形成的。

⁣⁣⁣⁣ ⁣⁣⁣⁣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可是当你想起肖申克监狱里那些人,是否一切的困难看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救赎了安迪和瑞德,其实也救赎着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坚持,希望常在,救赎也常在。

下面我奉上一首曾经陪我度过许多个孤独夜晚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作家: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