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上的z驱——纳粹德国海军驱逐舰

 fairyfail 2023-04-23 发布于天津

1935年至1945年,因为当时德国由纳粹党执政,所以这一时期的海军上,史上称为纳粹德国海军。为了对外扩张的目的,纳粹德国海军建造了诸如俾斯麦级、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等上万吨,乃至数万吨的大型战舰。作战中舰艇种类要搭配使用,大型战舰是海战、封锁、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的主角,而反潜、近岸巡逻、警戒、侦察等任务则交给中型军舰。

一、1934型莱伯瑞特·马斯级驱逐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第一型舰队驱逐舰,于1934年10月-1935年1月建造,共4艘。该级舰标准排水量2171吨,满载3156吨。舰长119.3米,宽11.3米;武备为127毫米主炮5门,37毫米和20毫米速射炮各4门,2座四联533鱼雷发射管,最高航速38.2节,续航力4400海里/19节,编制315人。

该型号共生产了四艘——编号Z1-Z4。所有这些驱逐舰都是在基尔船厂建造的。

Z1——“莱贝雷特·马斯”号——该舰于1934年10月15日铺设龙骨,1935年8月18日下水,1937年1月14日服役。该舰在1940年2月22日在北海试图躲避盟军的空袭时触雷而沉没。

Z2——“乔治·蒂勒”号——铺设基座的时间是1934年10月25日,下水时间是1935年8月18日,服役时间是1937年2月27日。该舰于1940年4月13日在纳尔维克搁浅并被炸毁。

Z3——“马克斯·舒尔茨”号——1935年1月2日铺设船基,1935年11月30日下水,1937年4月6日服役。1940年2月22日,该舰在北海躲避敌人的空袭时触雷。

Z4 ——“理查德·贝岑”号——1935年1月7日铺设船基,1935年11月30日下水,1937年5月13日服役。该舰是唯一一艘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莱贝雷特·马斯级驱逐舰。它被赔偿给了英国,最终在1947年退役报废。

二、1934型是一战后首次建造的驱逐舰,经验不足,使该舰存在着结构强度不足、重心过高、防空能力弱、主机过于复杂等缺点,所以在1940年就被英军击沉了3艘。

吸取了1934型的设计教训,纳粹海军又建造了12艘1934A型保罗·雅各比级驱逐舰。该型舰主要修改之处是主机,舰体改善了耐波性并简化设计,以便加快建造速度。二战开始后,因为1934A型还是旧式炮舰设计,因此只能当作布雷舰使用,到战争结束,共有7艘战损。

Z5——“保罗·雅各比”号——于1935年7月15日铺设船基,1936年3月24日下水,1937年6月29日投产。“保罗·雅各比”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最初由皇家海军接管,然后转给法国。它在1951年被报废。

Z6——“西奥多·里德尔”号——1935年6月18日铺设船基,1936年4月22日下水,1937年7月2日服役。“西奥多·里德尔”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被法国海军接管,在那里它作为Klebar号使用。它最终在1958年被报废。

Z7——“赫尔曼·舒曼”号——1935年9月7日铺设船基,1936年6月16日下水,1937年9月9日服役。“赫尔曼·舒曼”号在1942年5月2日与英国驱逐舰和爱丁堡号巡洋舰交战后被击沉。

Z8——“布鲁诺·海涅曼”号——1936年1月14日铺设船基,1939年9月15日下水,1938年1月9日服役。1942年1月25日,“布鲁诺·海涅曼”号在英吉利海峡撞上水雷,沉没。

Z9——“沃尔夫冈·赞克”号——铺设基座1935年3月22日,1936年3月27日下水,1938年7月2日服役。“沃尔夫冈·赞克”号在纳尔维克战役中受损,无法修复,于1940年4月13日搁浅并被炸毁。

Z10——“汉斯·洛迪”号——1935年1月1日铺设船基,1936年5月14日下水,1938年9月17日服役。“汉斯·洛迪”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皇家海军接管。它最终在1949年被报废。

Z11——“贝恩德·冯·阿尼姆”号——1935年4月26日铺设船基,1936年7月8日下水,1938年12月6日服役。在1940年4月13日的纳尔维克战役中,“贝恩德·冯·阿尼姆”号被击沉,并在受到致命伤害后被击毁。

Z12——“埃里希·吉斯”号——1935年5月3日铺设船基,1937年3月12日下水,1939年3月4日服役。“埃里希·吉斯”号在1940年4月13日的纳尔维克之战中被击沉。

Z13——“埃里希·科尔纳”号——1935年10月12日铺设船基,1937年3月18日下水,1939年8月28日服役。1940年4月13日,在纳尔维克,该舰搁浅,随后被英国“厌战号”战列舰的猛烈炮火摧毁。

Z14——“弗里德里希·伊恩”号——1935年3月30日铺设船基,1935年11月5日下水,1938年4月6日服役。“弗里德里希·伊恩”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移交给苏联海军。

Z15——“埃里希·斯坦布林克”号——铺设基座1935年3月30日,1936年9月26日下水,1938年5月31日服役。“埃里希·斯坦布林克”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移交给了苏联海军。

Z16——“弗里德里希·埃科尔德”号——1935年11月9日铺设基座;1937年3月21日下水,1939年7月28日服役。1942年12月31日,“弗里德里希·埃科尔德”号在与“谢菲尔德”号和“格拉斯哥”号巡洋舰的战斗中被击沉。

三、迪特·冯·罗德尔级驱逐舰,又称为1936型,是1934型的放大版,共建成6艘。针对前级发动机的缺陷,着重提高可靠性,而且自1936型开始,德国驱逐舰正式采用穿浪性能更好的大前倾式舰艏。1936型标准排水量2411吨,满载3415吨,舰长123米,宽11.8米,吃水4米;动力系统为2台瓦格纳涡轮机,最大输出功率70000马力,最高航速38.5节。1936型驱逐舰武备与1934型大多数相同,只有20毫米机关炮由4门增加到7门。该型舰首次参战,是在1940年4月的挪威北部爆发的纳尔维克战役,此战4艘1936型被击沉,到战后剩余两艘赔偿给了同盟国。

Z17——“迪特·冯·罗德尔”号——1936年9月9日奠基,1937年8月19日下水,1938年8月29日服役。“迪特·冯·罗德尔”号在1940年4月13日的纳尔维克战役中被严重损坏后被击沉。

Z18——“汉斯·吕德曼”号——1936年9月9日铺设船基,1937年12月12日下水,1938年8月8日服役。“汉斯·吕德曼”号在纳尔维克战役中严重受损,被英国登船队击沉。

Z19——“赫尔曼·昆恩”号——1936年10月5日铺设船基,1937年12月22日下水,1939年1月12日服役。“赫尔曼·昆恩”号在1940年4月13日的纳尔维克战役中搁浅并被击沉。

Z20——“卡尔·加尔斯特”号——1937年9月14日铺设船基,1938年7月15日下水,1939年3月21日服役。“卡尔·加尔斯特”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移交给苏联海军。它于1958年报废。

Z21——“威廉·海德坎普”号——1937年12月15日铺设基座,1938年8月20日下水,1939年7月10日服役。“威廉·海德坎普”号于1940年4月11日在纳尔维克被一艘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

Z22——“安东·施密特号”号——1938年1月3日铺设船基,1938年9月20日下水,1939年9月24日服役。“安东·施密特号”号于1940年4月10日被一艘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

四、1936A型只有编号没有舰级名字,1938年11月至1940年4月共建成8艘,该型舰是为了顺应驱逐舰大型化的趋势而建造的。A型是在1936型基础上改进而来,舰体尺寸加大,除了更换5门150毫米口径主炮,增加4道反潜炸弹投掷槽外,其它武器基本一致,其中前主炮是双联装炮塔,另外3门是单装炮塔。后来在使用中因为双联装炮塔过重,导致舰体在风浪中纵摇严重,造成适航性下降,于是在1942年又改为与1936型相同的127毫米舰炮。

1936A型长127米,宽12米,标准排水量2657吨,满载3694吨;主机功率70000马力,最高航速36节,舰员编制321人。战时1936A型还增建了4艘,续航力比前面建造的有所增加。战争中有5艘1936A型被打沉,剩下的在战后作为赔偿分配给了英法美等国。

这一级别的八艘船已经完成,全部由德国机械和造船制造协会(Deschimag)公司建造。

Z23——1938年11月15日奠基,1939年12月15日下水,1940年9月15日服役。1944年8月被德国人退役,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于1946年加入法国海军,在那里作为 '豹 '号服役。它于1951年报废。

Z24——1939年1月2日奠基,1940年3月7日下水,1940年10月26日服役。1944年8月25日被盟军飞机击沉。

Z25——1939年2月15日铺设基座,1940年3月3日下水,1940年11月30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被皇家海军接管,直到1946年被交给法国,作为 '霍奇 '号服役,直到1959年最终被报废。

Z26——1939年1月1日奠基,1940年4月2日下水,1941年1月11日服役。1942年3月在巴伦支海与英国军舰作战时沉没。

Z27——1939年12月27日铺设了基座,1940年8月1日下水,1941年2月26日服役。1943年12月28日在比斯开湾与英国军舰作战时沉没。

Z28——1939年11月30日铺设基座,1940年8月20日下水,1941年8月9日服役。1945年3月6日被英国飞机击沉。

Z29——1940年3月21日铺设基座,1940年10月15日下水,1941年7月25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被皇家海军短暂接管,然后被移交给美国。1946年12月,在目标练习中被击沉。

Z30——1940年4月15日铺设基座,1940年12月8日下水,1941年11月15日服役。在战争中存活下来。在1949年报废之前,被皇家海军接管,并作为目标船使用。

36A型(Mob)Z31级

该型舰共完成了7艘。Z31~Z34由不来梅德国船厂建造,Z37~Z39由基尔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

Z31——在1940年9月1日铺设船基,1941年5月15日下水,1942年4月11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在1946年被送给法国之前,转给了皇家海军。在1951年报废之前,该舰作为马索号在法国海军服役。

Z32——1940年11月1日铺设船基,1940年8月15日下水,1942年9月15日服役。1944年7月9日在诺曼底附近与盟军战舰的战斗中沉没。

Z33——1940年12月22日铺设基座,1941年9月15日下水,1943年2月6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被移交给苏联海军。于1959年报废。

Z34——1941年1月15日铺设基座,1942年5月5日下水,1943年6月5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移交给美国海军。1946年3月被拆毁。

Z37“绿巨人”号——1940年铺设基座,1941年2月24日下水,1942年7月16日服役。1944年8月退役并被解除武装。该舰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在1949年被拆毁。

Z38——1940年铺设基座,1941年8月5日下水,1943年3月20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被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在那里作为试航舰,直到1949年被报废。

Z39——1940年铺设船基,1941年8月5日下水,1943年8月21日服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被移交给美国海军,在那里作为DD939号试验舰使用,直到移交给法国,在1964年报废之前,法国人将其用作备件。

五、由于1936A型小舰扛大炮的设计不成功,纳粹德国海军决定恢复使用127毫米速射主炮,重新建造新型军舰,这就是1936B型,并且为了对付盟国飞机,配备的20毫米机关炮增加到15门,舰体尺寸与前型一样。

1936B型本来计划建造8艘,可是在1942-1944年建成了3艘后,形势已经不允许德国船厂继续生产。1944年,两艘下水还在舾装的B型舰,被盟国飞机炸沉,其余的因为空袭和材料短缺,只能终止建造。

该设计的8艘船被订购,但是3艘船的订单在开始建造之前就被取消了。全部由不来梅德德国造船和机械工程协会建造。

Z35——1941年6月6日铺设船基,1942年10月2日下水,1943年9月22日服役。1944年12月12日在波罗的海被水雷击沉。

Z36——铺设于1941年9月15日,1943年5月15日下水,1944年2月9日服役。 1944年12月12日在波罗的海被水雷击沉。

Z43——1942年5月1日的基座,1943年9月15日下水,1944年3月20日服役。 1945年5月在被水雷严重损坏后被拆毁。

Z44和Z45——在下水前被取消并报废。

展开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