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有个远方的老师同我吐槽,想到前些时候主持一批中小学中层管理者讨论的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他们常常经历的案例:如果你向校长提出了一项工作建议,校长直接给否决了,而同事们普遍认为这个建议不错……
我们认为校长的否决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
他/她可能没有充分听取你的建议,也许缺乏理解或者经验,以至于无法看到这项建议的潜在优点。也可能校长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和利益,导致他/她不愿意接受这个建议。还有一个可能是校长的工作经验丰富,拥有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比如有关政策法规不允许,这里涉及到一个底线思维的问题)和工作经历,或者对于现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给出否定答复前,他可能已考虑了一些无法预见的因素或其他难以评估的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沟通方式了。提出建议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清晰明了、有条理,并且让其充分理解你的意图和想法。如果沟通方式有问题,可能会导致校长不理解或者误解你的建议。
至于同事们普遍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也未必就是不错,站位不一样,认知自然不一样,可能因为不同岗位、不同职能或者拥有不同绩效目标造成的结果。也许同事们校长和同事们没有考虑到某些风险或者潜在问题。也不排除校长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和利益,导致他/她不愿意接受这个建议。
从中层的视角看,需要重新审视会不会因为这建议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校长对这个建议有不同的看法和考虑,导致他否决了这个建议。另外,也可能是校长没有充分理解这个建议的意义和优势,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解释。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建议提出后被否决,并不意味着它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无法实现,可以放一放,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操作问题,也可以考虑改变一下沟通方式。
如果选择继续沟通,要在冷静分析校长否决建议的原因基础上,再次与校长沟通并详细解释你的建议,并说明它如何能够帮助学校达到更好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这样: 1. 再次强调建议的重要性和优势,并举出更多事实和数据支持你的观点; 2. 尝试让校长更加了解你的建议背后的意图和价值,帮助他理解建议对于学校的发展有多大的贡献; 3. 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听取校长的想法和关注点,尊重双方意见; 4. 如果还是无法说服校长,可以考虑寻求其他领导或者专家意见来支持你的建议。 当然如果反复沟通下,依然被否决,自然要尊重校长的决定。这就要从人际关系上考虑了,也就是说,如果校长对你本人持有某种偏见或有任何其他原因无法相信您的能力和有效性,则很难相信您提出来的建议。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读一读细谷功的《高维度思考法:打破认知的壁垒》了解一下他介绍的拉姆斯菲尔德关于已知和未知的三个分类以及人们对“三个环”的相关误解和实际形态的内容,或许就会理解一些我们的不理解。 细谷功举了身边这样一个常见的例子: 在职场上,上司叫下属“拿出更有新意的创意!”可一旦下属提出“真正有新意”的创意,上司无非会给出“其他公司也在做这个方案吧?”“这个构想为时尚早”之类的评价。这其中的结构,也可用上述的“三个环”来加以说明。 上司所说的“有新意”,根本没脱出“第一个环的外侧,第二个环的内侧”这一领域,而且恐怕连上司本人也没意识到这个结构的存在。下属提出的创意,却处在(对于上司而言)“第二个环的外侧”。突然“有新意”到如此程度的创意,往往会遭到上司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