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是传说吗?从“夷夏东西说”和考古文化的分布来看夷夏的位置

 飞雪季 2023-04-23 发布于印尼

网上很多人喜欢望文生义,乃至于望字生义。这样似乎可以省略掉详细考证的繁琐,而且往往会自诩为创新,俨然开拓出来了很多专家学者都未曾有过的思路。

我们不否认有些人的确另辟蹊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董亚巍先生在范铸领域的研究,近读其大作《范铸青铜》就颇有此感,董先生虽然无法与苏荣誉、朱凤瀚等青铜大家相比,但其源于实践的诸多认识,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对整体把握范铸这个我国独特的青铜铸造技术非常有帮助。有点扯远了,我们回到主题,继续“夷夏东西说”

世纪回顾

“夷夏东西说”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傅斯年先生提出来的,在疑古之风甚盛,中华文明被严重低估的那个年代,这个理论无疑宛如一道清风,将笼罩在国民心头的那股文化自卑的阴霾一扫而空。

有些网民将“夷夏东西说”同后世中国疆域做了比附,然后说这里的夷指的是山东左近的东部族群,夏指的是甘青一带的西部族群。这其实是很低级的误解。即便不去翻阅傅斯年先生当年的论著,从时代背景来看,傅斯年先生也不会存在这样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20年代,安特生发现仰韶以后,将位于甘青一带的仰韶文化定位为我国古文化的源头,进而得出了“中华文明西来”这个让所有国人黯然神伤的结论。傅斯年先生的“夷夏东西说”其实有打破“中华文明西来”这个论断的目的。那么傅斯年先生眼中西部的夏是哪里呢?

内容图片

我们翻开他的论著,就一目了然了。我们这里做下部分摘录。

据以上各书所记夏地,可知夏之区域,包括今山西省南半,即汾水流域,今河南省之西部中部,即伊洛嵩高一带,东不过平汉线,西有陕西一部分,即渭水下流。东方界限,則其盛时曾有济水上流,至于商丘,此便是与夷人相争之线。(傅斯年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那时候还没有发现什么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更没有二里头文化,傅斯年先生百年前通过文献推测出来的夏夷区域,竟然与今天考古发现的范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不得不佩服傅斯年先生的目光如炬。事实上,这就是傅斯年先生所谓的“夷夏东西说”的核心观念。具体论述过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翻阅傅斯年先生《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论证很细致,民国大师们对文献的爬梳能力也的确让人叹服。

内容图片

东夷文化在哪里?

如果说我国史前文化中哪一个地区可以确认族属,想必东夷这个族群是最能够得到学界共识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条发展的主脉络既是东夷族群文化流变的过程。虽然从考古文化内涵上看各个阶段均有着多元的特点,但其主脉的连续性是显而易见的,中间文化的合流与分流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常见形态。

本文时空范围是夏商时期,所以我们要从东夷文化发展脉络中将这个时期的东夷文化分辨出来。从文献典籍及考古上看,夏与早商的年代落在距今4000-3500年这个区间应该是无误的。我们看下东夷文化落在这个时空范围内的考古文化是哪些。海岱龙山的绝对年代在距今4600年至3800年前后,之后的岳石文化大致在距今3800年至3450年这个区间。那么毫无疑问,夏至早商期间活跃在先秦文献上的东夷人文化就是海岱龙山晚期以及岳石文化。

内容图片

从文献上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了,“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孟子》)。而参与治理洪水的不仅有舜、禹族群,还有伯益、皋陶等。而舜、伯益和皋陶是来自东夷族群的首领。这个时期应该在距今4000年前后。

我们从这句文献中可以得到两个认识,就是这个时期天下犹未平和洪水横流。天下犹未平反映出来的是族群林立的状态,即所谓“天下万邦”。洪水横流很好理解了。这些我们后面再谈,既然东夷族群及其考古文化可以得到了确认,我们接下来看下先商文化。

先商文化在哪里?

晚商文化因为殷墟的发现得以确认,早商文化随着郑州商城的发现也逐步得到了确认。早于商文化的考古文化主要有,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宝墩三星堆文化、长江下游的马桥文化。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为东夷文化我们前面已经做了说明,而从考古文化面貌来看,下七垣文化与早商的二里岗文化最为接近。

内容图片

先商的文献记载不多,从有限的几条记录来看,商族最初几世的先公如契、昭明、相土等主要活动于北方地区和渤海湾一带,而至王亥、上甲微之时,商族人的势力似乎已发展到了河北中北部的涞水、易水流域;也有文献记载表明,昭明或相土之时商族已经迁到了河北南部的漳河流域,到商汤之时则已在河南东北部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军事大本营和部族根据地。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对此不作详论,总之,从整体考古文化集文献上看,分布于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是先商文化当无疑问。

文献上的夏商夷互动

夏夷互动在文献上记载的比较多,主要来自《古本竹书纪年》,从尧舜禹时候双方的同盟关系一直到夏代灭亡,夏夷就一直处于或战或和状态。伯益皋陶辅助大禹治水,干益位,后羿太康于洛汭,寒浞代夏而立,黄夷于夷来宾,少康时期,方夷来宾,芬(槐)时候九夷来御,荒(芒)九夷东狩于海、时期诸夷入舞等等。可以说,纵观整个夏代,所谓东夷就一直活跃在历史典籍中。

内容图片

夏代世系

商与夷的互动主要发生在商族南下以后,也就是商汤进入豫东北的时候,商与有莘氏联姻标志着商夷联盟的形成,位于豫东北的商和散布在鲁西豫东的东夷族群结盟的目的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还有东夷人伊尹成为了商汤的左膀右臂,同样可以看出来此时商夷关系的亲密。

夏商的互动要更早一些,体现在商先祖契佐禹治水,相土和冥均有过佐夏的记载。说明夏和商的交往历史由来已久。

夏商夷互动的考古学观察

我们既然确认了海岱地区东夷文化和豫北冀南的先商文化,同时与商夷交往密切的夏文化已经昭然若出了。尧舜禹时代的天下为平万邦林立从考古文化上指的就是这个时期中原龙山文化的多中心现象。龙山时期中原腹地出现多座城池就是这个时期的真实写照。而进入到距今3800年的二里头时代,夏商夷的互动就愈发明显了。在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岳石文化彼此交界地区的考古文化均出现了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交错现象

内容图片

夏代防御体系

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晚期,这种现象表现得愈加明显。在二里头遗址四期晚段,兴旺一时的二里头遗址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宫墙被毁,原有遗迹部分被含有下七垣文化和岳石文化类型器物的灰坑打破。学者认为这些现象就是商夷联盟对夏的打击所致。而从二里头二期一直使用的青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却没有遭到破坏,一直沿用至二里岗下层。比二里头晚了几十年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相继出现了与二里头文化有着明显传承关系的青铜器物。同时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夏商之交,商人从不懂青铜铸造到接过了夏人青铜铸造的衣钵。这也是二里头遗址青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得以延用至二里岗时期的原因,很多具有手工技术的技工得以保留并为新生的商王朝服务。

内容图片

夏夷分界

有个问题我们忘了讲了,就是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为了避免文章过长,我们这里简单做下介绍。

史前大洪水发生在哪里

按照时间脉络来说,这个洪水发生的时期应该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由于族群迁徙融合导致洪水记忆的广泛流传,大禹究竟治理的是哪里的洪水,也出现了多种说法。我们这里不做过多论述,根据我们上文分析,这个洪水发生地应该就是中原地区。从环境考古来看,史前洪水的迹象也是很明显的。在4000年前后的新砦遗址早段就已经有了洪水现象,到了晚段还爆发了大洪水。到了晚期才恢复正常。

同时从二里头文化的考古中也能够窥得一斑,通过环境考古,我们能够看到二里头文化形成以前,洛阳盆地发生过大洪水事件,伊洛河河水暴涨的现象很明显。

内容图片

伊洛盆地地形

这次大洪水发生的范围很大,伊河流域、洛河流域、涑水河流域、沁河流域、双洎河流域都发生了洪水泛滥的情况,这个现象从新密新砦、辉县孟庄、焦作徐堡、博爱西金城、偃师二里头、洛阳矬李和王湾、三门峡三里桥以及山西的绛县周家庄等遗址都有发现。也就是说普遍存在于晋南到豫西这个区域。

从时间和地点与文献上对龙门的记载来看,大禹治水的主要区域应该就是在这个区域。

内容图片

综上所述,由于我们可以确定先商文化和东夷文化分布的区域,与商夷交往密切的夏文化自然就分布在离商夷文化双方都不远的地方,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又有那支族群会跨过二里头这个庞大的势力去与商夷互动呢?例如,如果齐家文化是夏,那么齐家文化和商夷之间的二里头文化又是谁?如果三星堆文化是夏,远隔万里且与东夷和商隔着二里头去频繁互动可能吗?所以二里头文化为夏代文化是完全可以得到确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