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以宁,让四川的他与广东的我相识了

 泷西山人 2023-04-23 发布于广东

由我译注的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

当我通过邮政小包,把我标点、校勘、注释、翻译的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寄给四川省营山县的“剑笑天”先生后,我感到有一种由衷的喜悦。文史,让我们互不相识的两颗心连在了一起。李以宁,这位康熙年间的西宁县(今广东省郁南县)知县、营山县举人,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2023年4月19日,“剑笑天”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段长长的文字:

两年前因研究营山籍清代举人李以宁而与西宁的宋先生网上邂逅,遂成为微信好友。我和他所有的缘分都因于李以宁。在我看来,李以宁算是我们《营山县志》记载的古代营山邑人中诗文非常出色的一个人物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美好的宋有雍沿、何格非、明有蝶庵公陈周政、清有白不淄、李以宁、张羽皇这些人所留下的艺文。一个个真的称得上文采飞扬,才气逼人。

经考证李以宁其实与李浑然之子,营山明代进士、御史李初元同出一源,而李以宁又与陈周政、张羽皇都是亲戚关系,陈周政是李以宁的舅舅,李以宁又是张羽皇的舅舅,难怪乎他们三位的诗文在当时都是那样的出名。

李以宁曾官任西宁知县,而好友宋先生正是西宁本土人,他与我一样都喜欢研究本邑县志文史,李以宁是我们营山邑人,又是宋先生的西宁知县,自然都是我们共同关注研究的对象,正因为此,我们就因李以宁而有了联系。

我很佩服比我大的宋先生,中文专业,文笔功底深厚,想象力丰富,他深谙西宁县志文史,用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将西宁县志所载人物史事用章回体的方式进行了串联编写,以全新的方式对西宁县志重新进行了解读,我觉得非常棒!

与“剑笑天”先生的微信聊天记录

我与他就李以宁经常交流,我把我知道的李以宁有关的文史告诉他,他将他知道的李以宁在西宁的事情告诉我们,我甚至还把翠屏山的照片拍下来发给他,告诉他李以宁死后就是葬在翠屏山的。我们彼此相连,相信共同组合形成的定然是一个史料最丰满的李以宁文史了。

年前的时候,就得知宋先生亲自修订编纂的《西宁县志》就要出版问世了。几天前他特意问我的快递方式,答应要送一本他自己编写的《西宁县志》。这是一个好消息,我好高兴,也非常感谢他!

我很想看看他的笔下是怎样记载我们这位营山老乡的。我猜想或许近两天就可以突然接到快递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西宁寄来的县志书到了。

“剑笑天”先生说:李以宁去世后

葬在营山县这座翠屏山

这段文字,把我们两位素不相识、相隔万里的文史爱好者的心是如何连在一起的,说得很清楚了。需要纠正一下的是,我没有、也不可能编写《西宁县志》,我只是对今存的多本明清《西宁县志》进行整理,具体地说,就是对这些明清旧志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翻译。

李以宁于康熙四十年至四十六年(1701—1707)任西宁县知县,他让我们后世人仰慕的,是他的诗写得很好,颇有唐人神韵。其次是他在西宁知县任上,参照利玛窦的《制器图说》,制造出龙尾车抗旱救灾并获得成功。在明清的知县中,李以宁是一位颇有现代科学思想的人,但康熙五十七年、道光十年《西宁县志》乃至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都没有给他立传。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五《官师志·皇清·知县》只载:“李以宁,四川营山人,甲子科举人,由拣选,康熙四十年八月任。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八《职官·国朝·知县》的记载更简单些:“李以宁,四川营山人,举人,四十年任。”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的记载与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完全相同。为了找到李以宁的传记,我在网上购买了同治《营山县志》的电子版,在《选举》这卷中我找到了记录李以宁中举时间和任职西宁的记载,说事迹详见《人物》。当我满怀希翻阅该志的《人物》卷后,发现缺页情况比较严重,而李以宁的传记就在所缺的书页中。对此,我感到很失望,心想:李以宁担任知县的西宁县,没有在志书中给他立传,他家乡营山县的志书给他立传了,却因为缺页而不存,上天对李以宁也太不公平了!

“剑笑天”先生找到了李以宁作序的《李氏家谱》

这两年,“剑笑天”先生找到了不少与李以宁有关的资料,但如果要给李以宁编写年谱,估计这些资料远远不够。

我最爱读李以宁的诗歌,希望“剑笑天”先生能找到更多李以宁的诗歌,并慷慨地与我共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