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为什么让张无忌忘掉?

 江船看雨 2023-04-23 发布于陕西

老有人问我要学什么,这种空泛的话题我是回答不了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老读者,留言很多,我让人统计了他们的历史留言之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统计你的历史留言?就是想要看看你的思维习惯。我们说一个阅人无数经验丰富的人和别人对话几分钟,大体上对你的思维结构就心里有数了。

咱们没法直接对话,我只能通过你历史上针对什么话题的留言来侧面判断你平日里是怎么想问题的。

判断了之后我给出的答案就是标题。

有些事儿怎么讲呢,好比你拿了一幅画,问我这幅画要怎么改动?我看了之后,诚实的告诉你,没法改动。

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张纸上原来的画全都擦掉,全部擦干净之后,咱们重新来画。

有的人会不舒服,很正常。损失厌恶情绪是人类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

我们来回忆一个片段,金庸先生设计虚竹无意间打破珍珑棋局的那个办法是什么?就是失去一大片棋子,看似损失了,实际上打开了破局的空间

一幅半成品的画,擦掉,是一种损失,是对过去的全面否定,问题是,擦掉也意味着接下来落笔,有空间了。

如果你坚持你过去的思维习惯,我只能告诉你,我没有任何可以帮到你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平日里常说互联网上充满了二极管。

这个二极管一般来说都是指键盘侠,指那些气性很大的,骂骂咧咧的杠精。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脾气很好的,甚至表面上看起来爱学习,想进步的,同样有可能是二极管?

二极管的本质是什么?

二极管的本质就是0和1,就是黑和白,如果你企图用是否,对错,有无,01,黑白来理解一切问题,无论你脾气好不好,性格好不好,是骂骂咧咧的愤青,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本质上,你都属于二极管。

通过上面这段话,你应该能看出来我的思维习惯。

我的思维习惯里面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只是纯粹依据事实做推导。这已经和很多人不一样了。

很多人听到二极管之后第一反应是骂我的?还是骂别人的?褒义的?还是贬义的?

你不抹去你的第一反应,你就没法接受另一种思维模式。

我非常清楚你的第一反应是哪儿来的?比如父母教的,比如老师教的。

我们是一个脱胎于农耕社会不远的社会结构,四十多年前,其实大部分人的父母还是农民。

农业社会是一种知识传承很稳定的形态,老人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他觉得他比你有经验,这个经验其实主要是指种地经验和在农村的人情往来经验。

但是这个经验挪到工业文明,已经失效了,挪到信息文明,就已经可笑了。

你爹妈教给你的东西,也许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得到过无数次验证,问题是,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没有得到过一次验证。

第二种经验来自老师教的。

我讲过一千次,现代教育脱胎于普鲁士,普鲁士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

流水线上的工人唯一要学的就是识字和听话,你要看懂操作手册,你要和流水线配合起来。

不会有人教你思考的,因为你根本不需要思考。你只是流水线上的人肉螺丝钉,你思考什么呢?你越思考,效率越低。

但当你来问我的时候,一定是你不满的,你要是满意,你要是很喜欢很享受,你就不会来问我要学什么。

你学了很多道理,依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所以你才来问我。

而我告诉你的是,你之所以得不到你想要的,恰恰在于你学了很多道理。

我现在让你做的是,把那些道理给我全扔了。做到,我们继续,做不到,咱们就没必要继续。

把道理扔掉之后你要干嘛呢?很简单,两件事,事实与验证。

对待任何事情,都这么重复,事实与验证,记住,任何。

我问你太阳从哪儿升起?

你怎么回答?

你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就像三体告诉叶文洁的,不要回答。

去看,看了之后怎么说?

你看了之后第二天跟我说,太阳从东边升起?

不,你看了之后,第二天只能告诉我,我昨天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

关键词是昨天,因为你只验证了昨天。

这就是我的思维习惯,这事儿很无聊,但我在这么无聊的事情上,我也是这么重复的。

我从来没有因为我学过太阳从东边升起就告诉你太阳从东边升起,没有。

所以每当你问我要学什么的时候,我都一头雾水,因为我也不知道要学什么。

我只有两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第一个是寻找事实,第二个是反复验证。

那天有个读者留言,他说大学生一年毕业上千万,二十多年下来岂不是早该两亿多了?

我怎么回复?

我说20年前一年毕业上百万,后来慢慢增加,200万,300万,500万,突破千万是去年的事情了。

你想要知道20多年来到底毕业了多少大学生,把这些加起来。

很平常的一个回复对吧?

这个平常的回复里面表现出的是我很少想当然。

想当然就是我觉得,我以为 ,我没有我觉得,我没有我以为。

习惯性地查数据,只是第一步。这个20年来的数据相加是不是真实准确?

其实我不知道。

我不关注是因为我没有用到,如果我用到了,我会进一步去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加之后到底是不是靠谱。

如果我想要了解房地产市场,我就会至少跑烂五双鞋子,我就会至少交五十个成熟的中介朋友,我还会买通其中的五个顶级的中介。

如果我要了解金融市场,我就会买进卖出买进卖出,了解一种方法就用很小的资金去试,大量试反复试,通过初步验证就增加资金去看看不同资金量下,是否会有不一样。

这就是我理解的学习。

我理解的学习就是自己待在听得到炮火声音的地方,看着子弹从耳边呼啸,反复验证,验证,验证。

你只有七进七出,你才能变成老兵。

我从来不相信人能学到什么,人只能试出来什么。

翁同龢和李鸿章辩论,前者是两代帝师,状元之才,他学过很多东西的。

李鸿章跟他讲,北洋水师的船跑得慢,日本舰队船跑得快,北洋水师火炮射速慢,日本舰队火炮射速快。

人家打五发,你只能打一发,结果人家打你两发炮弹就跑,你追不上,超出射程了。然后人家再打你两发,再跑,你追不上,又超出射程了。

翁同龢怎么回答?他说他读过很多兵书,打仗全靠士气,只要我们士气高昂,慢点亦无妨......

李鸿章不知道该说啥了。

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我根本不知道你该学什么,那是因为我从来不思考我该学什么。

我这人什么都不学的,我只会去试。试试不行,总结下自己刚才输哪儿了,改进一下重新来过。

如果这个改进需要用到什么人,什么书,什么东西,我再去找。如果你把这个过程叫学习,也许是学习,但我认为不是学习。

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寻找事实,以及反复验证。

我这人啥都没学过,但是我身经百战,我在很多领域有过很多次寻找事实,反复验证的经历。

包括我带兵,我本人和我带过的下属绝大多数都是名校毕业的,绝大多数都是硕博士,但是,我们是一支文盲团队。我们是一支心态清零的团队,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学过什么。

我们每一次,都像第一次,我们每一天,都像新生的婴儿,我们刚刚来到这颗星球。

我带的每个人的风格都和我一样,只有寻找事实以及反复验证。

你到底观察了多少次太阳从哪里升起,你就直接回答我多少次就可以了。不要发散。

不要添加自己的想象力。

你到底做了多少单就是做了多少单,你用A铁律做了多少单,赢了多少,输了多少,什么时间赢,什么时间数,什么位置赢,什么位置输。曲线画出来。

你换成B铁律做了多少单,赢了多少,输了多少,什么时间赢,什么时间数,什么位置赢,什么位置输。曲线画出来。

我不要你以为,我也不要我以为,我只要数据。

连这个号的助理,一个文科生都被我训练成这样了。

我不要知道某个读者怎么想的,我不要,我要数据。你给我把他历史上所有留言数据挖出来。做数据整理,做数据分析。把他的思维模式图谱给我画出来。

我没有告诉你对错,是非,黑白,或者01,没有。

我只是告诉你,你看,你的思维模式图谱经过大数据分析之后画出来是这样的一幅画,我的思维图谱经过大数据分析画出来是那样的一幅画。

不同的画没有好坏,只是胜率不一样而已。而胜率也是大数据可以分析的,就好比明天几点下雨,降雨点数是多少,降雨概率是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