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旧事

 夜间列车 2023-04-23 发布于江西
读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不由得想起了读书的一些旧事。
小时候,家中没有藏书,也无钱买书,除了课本几乎无书可读。在读书欲望最为强烈的阶段,只能从同学或亲戚处借书,靠着偶尔“打牙祭”来满足阅读需求。一旦从别处借来一本书,总是高兴地欢呼雀跃,恨不得连夜读完,那种感觉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一本《少年文艺》,陪伴了我的小学时代。记不清是哪个同学订了这本刊物,每次他看完,我总是第一时间“讨”来,为我所读。夏日三伏天,大人们都在午睡,我喜欢一个人躲在树林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
夏日的树影、清风、鸣蝉,牵引着那些书里的人、事、情感,让我思绪联翩,心情舒展,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在一个小小少年心里,种下了悦读的种子——读书使人快乐。
这个读书的画面,也一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
中学时代,读的书渐渐多了起来,也有机会接触一些名家的作品,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路遥。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早晨从中午开始》等,我读了不止一遍。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验。
读路遥,仿佛就是在和自己对话。那时,家离学校较远,需要走四十多分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我回味着书中的情节,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再也不觉得路途枯燥。路遥笔下人物的善良、奋斗、坚韧,支撑着我充满憧憬并咬牙坚持,也让我明白——读书给人力量。
到了省城求学,一个新的读书天地自然开启。只要想读书,学校的图书馆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炮弹”。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会泡图书馆,在阅览室找一个靠窗的位置,选上几本书,让一天的时光消磨在这里。庆幸的是,那时没有手机,没有叽叽喳喳的社交媒体,没有耗人心神的短视频,可以专注于读书而不被打扰。
后来,加入了校文学社,我们几个人负责编辑一本名为《赣魂》的小刊物,组稿,编辑,插图,刻板,油印,装订,均是自力更生,课余时间大部分被这本小书“占领”。如是,我做了一回初级阶段的“出版人”,实现了从读书到编书的跨越。
前段时间,一个校友发给我当年《赣魂》的照片,看后不禁莞儿,思绪也瞬间被拉回到二十多年之前。这本小书,现在看来显得稚嫩粗浅,但字里行间洋溢的青春气息,迅速将我包围——读书让人纯真。
参加工作,步入社会,读书的机会更多,买书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但人间喧嚣,世事浮躁,读书的吸引和专注似乎打了折扣,功利化阅读也逐渐占据上风。
所幸,对于书的热爱并没有完全消退,工作之余,茶前饭后,早起晚睡,翻上几页书,都是一种享受。忙乱或者烦恼时,我也会试着把自己放逐在一本书中,去度过一段独处的时光。
读书之余,写点东西,也是一种享受。读与写,输入与输出,接受与给予,就像是一对恋人的双向奔赴。从三五百字的小豆腐块开始,我轻轻地写,持续地写,让这些文字逐渐长大,慢慢成熟。无论是否开花结果,她们都是我亲手耕耘播种的,任何时候都有一种难以替代的亲切。
去年,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将这些年写下的小文集合起来,于是有了这本薄薄的《此心安处》。这只是一个念想,也是给自己寻找一个安放心灵之处,亦是对读书的一种美好冀望——读书予人心安。
从小到大,从来到走,书都会陪伴我们左右,每个人概莫能外。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是我们的亲密伙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每每孩子拿起一本书读,或者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时,我都想用林海音在《窃读记》中写的那句话送给他们——“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旧事,历久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