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文化遗产——桑皮纸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4-23 发布于新疆

 

    我曾在和田地区的皮山县工作15年,那时经常见到老乡在自家墙上贴着一方一方的桑皮纸,在阳光下晒干,几乎每个村子每面墙都是这东西,巴扎上也有卖桑皮纸的,一叠一叠。当时全没当回事。谁知后来逐渐消失,再后来几乎绝迹,现在居然成了文化遗产。

    现在回想起来,这东西跟东汉的蔡伦造纸其实差不多,现在如果哪个博物馆再现蔡伦造纸,肯定珍贵得不得了。其实当年满眼都是古代史,但没有意识到。

     和田为什么成为桑皮纸故乡?因为汉代的中原养蚕技术传到了和田,气候土壤非常适宜,和田便成为两千年的桑蚕丝绸中心,到处都是桑树,桑皮自然也多得是。

    桑皮纸最早出现是唐朝。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 十四世纪桑皮纸技术又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到明清,西域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

    在古代,桑皮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定名为“书画纸”,俗称“仿宣纸”。因为桑皮纸纯正的纤维构造及其特殊的香气,可防蛀虫叮咬,故此桑皮书画纸既是书法美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

    这一点我当年绝对想不到,以为那么粗糙的麻纸除了能擦屁股之外,不可能用来书画,后来才知道民国时代和田一带的政府公文也是用桑皮纸书写的。

    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1950年,桑皮纸退出印刷和书写用纸行列,从那时起,高档桑皮纸渐渐绝迹。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桑皮纸终于退出人们日常生活。 

    皮山的制作技术与和田还有小小不同,和田用一个个木框的帘架把纸浆捞出后,便连同木框一起在阳光下晒,制作多少张就需要多少个木框,产量受限制,一天最多也就能做十几张。而皮山不一样,只需要一个木框,把纸浆捞出后,便揭下来贴在墙上,墙有多大,就能生产多少张纸,显然这种效率更高。不过听说现在只剩下墨玉县还有传承,技术先进的皮山技术反倒失传了。

    这是我亲眼所见一项技术从满大街都是,到完全失传的全过程,只需要短短的三四十年,“时代进步”真的很残酷。

                            2016年11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