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带一本书,走出孤岛

 怀众心理 2023-04-23 发布于福建

好书推介

HAO SHU TUI JIE

从书本中寻求力量和安定

让你看见自己的潜能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我们邀请五位咨询师

各自推荐一本TA们觉得不错的书

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

但越是私人的越可能在底层相通

你也许会发现

你并不是一座孤岛

推荐书目一

《个人形成论》

作者:卡尔·罗杰斯

页数:42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铭松推荐语

这本《个人形成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大师卡尔·罗杰斯在1961年出版的一本书,收集了他十年的文章,副标题是“我的心理治疗观”。当时,他已经从事心理咨询33年。

从书名来看,这似乎是一本专业著作,读者应该主要限于专业人士。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却成了畅销书,销售了几百万册,这在当时的出版界是一个天文数字,罗杰斯也因此获得了全美乃至全球性的声誉,此后凡是有关人类心灵的话题,都会邀请他发表意见。

这本书为什么会广受欢迎呢?我认为是因为书中提到关于个人成长、关于美好生活、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触动了很多人。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或者说个人成长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真实的个人”,就是要远离人格面具、远离“应该”、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再取悦他人,转向独立自主、转向流动性、复杂性、开放性,转向接纳他人和信任自我……

而一个真实的个人,必将是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必将导向“美好生活”。作者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一个对经验日益开放,充分生活在每一个瞬间,信赖机体,信赖人性,自由,有创造性,从而有更大的丰富性。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令人向往呢?特别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我认为,“成为一个真实的个人”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特别推崇这本书的原因。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真实的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起什么作用?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师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助益性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来自于咨询师高度的共情理解,高度的无条件积极接纳以及高度的真诚透明,所谓的治疗技术反而是次要的,所谓的指导性咨询更是毫无用处的。

此外,由于咨询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以上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罗杰斯呼吁“至少拿出一两个大型火箭的花费,用于确实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研究,因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

最近,chatGPT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人如何成其为人?人应该怎么生活?人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甚至被人工智能所控制?所有这些问题,我想大家也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推荐书目二

《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作者:豪尔赫·布卡伊

页数:272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刘芳芳推荐语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男士,到一家鞋店买鞋子。经验丰富的店员了解了他的来意后,就说:先生,你可以试一下43码的鞋子,我给你拿。

这位男士说:我要40码的鞋子。

店员很好奇,问他:那你是给别人买吗?

这位男士说:不是的,我自己买。我要40码的鞋子。

因为店员已经在鞋店工作了很多年,一看别人的脚就知道是几码的鞋子,所以她很困惑,忍不住还是对这位男士说到:先生,可是40码你穿太小了。43码才适合你。

这位男士非常坚持,你就给我拿这双鞋子的40码。

于是,店员没有办法,非常困惑地给他拿了40码的鞋子。这位男士非常艰难地穿了进去,付了款,皱着眉头,一看就很难受地离开了。

他来到了公司时,已经是满头大汗面目狰狞。同事看他那么痛苦,就问他怎么了。这位男士说:没什么,穿了一双40码的鞋子,我本来应该穿43码。被挤得很难受。

他同事很吃惊,那你为什么要穿呢?

这位男士说:这样我回到家以后,脱下来的那一刻将是我非常开心幸福的时刻。我想我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幸福了。

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了。不知道听到故事的你有什么感觉呢?当时我看完这个故事后,先是哈哈笑,没想到过了很久了,这个故事还时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觉得我和这位男士有共同之处。有时候一定要让自己非常忙碌,非常累,等休息的时候才会觉得好轻松啊,好开心啊,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是如果一直都是轻松闲适的状态,我却并没有开心快乐的感觉。

哈。原来我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

这个故事就来自我今天要跟大家推荐的一本书《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故事,穿插在一个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都是来自这个心理咨询师的分享。很多故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相信也会带给你很多的启发。特别好读但又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分享给大家。

推荐书目三

《叔本华的治疗》

作者:欧文·D·亚隆

页数:508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豪情推荐语

存在主义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四个存在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人们皆无法避免这四个命题引发的焦虑。这就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以及精神问题的发生。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存在主义流派的经典书籍《叔本华的治疗》。

本书的作者是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先生。他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和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

此书介绍了当罹患癌症,生命只剩一年的心理治疗师朱利亚斯,见到多年没联系的老病人菲利普斯时大吃一惊的故事。23年前,菲利普斯有严重的性成瘾,但是经过多年的治疗,他并没有什么变化。

而23年后,再次相遇,菲利普斯依旧是一个傲慢冷酷,全新推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朱利亚斯邀请他参加团体治疗,而在这个团体中,菲利普斯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团体里激荡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精彩。也伴随朱利亚斯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虽然朱利亚斯并没有带完最后一次团体就离开了世界,但是团体成员们都已经用新的人生态度,积极地投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从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很多人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有限,人们最终都会面对死亡,对于作为心理治疗的带领者也是一样,死亡就是不可预知的发生了,他不会给我们信号,也不会在意我们的安排,哪怕我们还有诸多的未完成的事件。

是的,正因如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永远深刻地存在着。但是如何能在这个有限的生命里永恒的存在,本书的这场盛大的团体治疗之旅或许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和答案。

团体不断让我们回到当下,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地的我,不焦虑回来,能够随时被拉回现在,或许才是能感受到生命存在最好的方式。

本书中,团体里的故事,精彩、引人入胜,让人共鸣。我们可以酣畅淋漓地跨越时空,体验到一场团体治疗盛宴,希望你也不要错过。

推荐书目四

《抱住棒棒的自己》

作者:徐慢慢心理话

页数:232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李颖推荐语

徐慢慢是武志红团队组建的一个虚拟漫画形象,用漫画来讲心理学,用图画来呈现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简单易读,通俗易懂,直达人心。

徐慢慢是一位36岁的心理咨询师,她有一个程序员老公和9岁儿子。这本书分享了很多她自己的故事, 书中探讨的议题,有人类永恒关注的“爱”和“恐惧”,也有新时代的竞争焦虑,比如“优秀”和“躺平”。当然,也有我们非常关心的议题——活出自己,成为自己。

这本书从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四个话题出发,以漫画形式重现真实生活困境,用心理学的科学眼光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比如其中有一篇谈到“我要怎么做才能变好?”我们很多时候面对问题,总是想要赶紧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分享朋友从逼着自己想解决饮食障碍(就是先暴食再催吐),到逐渐接纳自己的状况,学会跟这个问题共处,徐慢慢让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想要解决问题的执念。当我们坚持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好点的时候,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反而会触发更多的焦虑、恐惧等情绪。相反当我们学会带着问题生活的时候,生活会逐渐地、不知不觉地接近你要的答案。这其实就是完形心理学之父皮尔斯说的改变的悖论:“当你不想改变的时候,改变就发生了。”

书里都是这样的故事,读起来特别有共鸣。另外我也特别喜欢“徐慢慢”的名字,也许我们在松绑情绪,接纳自己之后,也可以逐渐慢下来,发现生活里的美好。

推荐书目五

《了不起的我》

作者:陈海贤

页数:384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郑大琪推荐语

你是否深陷自我怀疑,或者身处逆境苦苦支撑?看不到、不觉得自己有潜力?如果你在这个状态里,建议你看看这本《了不起的我》。

这位作者陈海贤是浙江大学应用心理的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一边教书一边做心理咨询,还在网络上写科普文章。在外人的眼光来看,这已经是一条非常顺畅的人生发展路径了,可是他偏偏辞了职,成为一名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

这个转变只要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很大的变动,陈海贤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就更能懂得有意义的转变有多难,其实最大的阻力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们与生俱来地带有一些防御机制,这些机制让我们追求稳定和可控,排斥改变和发展,让我们在想要转变的愿望和现实的行动中形成强烈的冲突,很多时候,我们就在这样的冲突中半途而废,陷入停滞或迷茫。

在这本书里,陈海贤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人生瓶颈期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方面,讲述我们一生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系统的解决办法。

他会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比如,面对焦虑无法开始的时候,他建议你用“小步子原理”提醒自己;如果害怕失败不敢开始,你可以用“奇迹提问”推动自己;如果你总是在该工作、该学习的时候娱乐,不妨培养“环境场”来帮助自己……

当然,工具之外,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曾经的过来人拍着你的肩膀说,“别怕别怕,这是你要走的路,慢慢来。”

而更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作者在每一章都提出一个关于“自我”和“自我发展”的命题,又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否定和深化它,而后一章又是对前一章的否定和深化,作者在不停地重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命题。而这种做法恰恰对应了真实的自我发展规律。

当你看完整本书,也许你会放下一些焦虑和恐惧,放下那个想象中的人生形象,双脚踩在地上,去投入地体验自己的改变,去品尝其中的滋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