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2000本书就能改变命运吗?他还真去试了……

 源源不断 2023-04-23 发布于宁夏



作者:羊年年

前段时间,90后小伙赵健因“读2000本书改变命运”的故事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和讨论。

做短视频仅仅一年,赵健便圈粉百万,单条视频的最高观看量达6000万。

在赵健的视频号@赵健的读书日记 里,他让很多老书跟短视频时代碰出了别样的火花。

图片

“如果小时候没机会看更大的世界,希望你能和我一样,通过阅读来弥补。”

读书是赵健的理想,也是他理想的工作,他让我们看见了读书博主的另一种可能。

图片

2020年之前,赵健是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常驻嘉宾、《奇妙的汉字》的全国总冠军、《有请讲书人》的全国冠军。

图片

从小在戏园子里长大的他,不仅能讲能唱大段大段的唱词,还由此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南京师范大学就读戏剧文学专业时,因为一学年借阅了近400本书,赵健成为学校图书馆借阅量最多的读者,为此学校还给他特别颁发了一个奖项。

与书相伴的日子里,20岁的赵健被《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八个字深深打动,在那样荒烟蔓草的年代,人们依然有观察一花一鸟的心境,这激发了他成立“嘤鸣读书会”的想法。

2014年,赵健创办的嘤鸣读书会被联合国授予“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年度特别奖”;2016年,赵健被授予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他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青年精英榜

2020年元旦,在南京一个能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里,赵健办了一场跨年诗会,余华、贾平凹、北岛、舒婷等知名作家、诗人来到现场,与全国各地的读者们分享读书心得。

图片

在阅读推广领域,赵健有基础、有实力、有积累,逐渐打造出了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成为一家9000多平方米的书店的主理人

三年前的疫情打乱了赵健的节奏,他不得不在线上寻找机会。

通过向冯唐求教,他最后决定在短视频上发力。从拍摄、剪辑、运营,到每条都要打磨很久的文案,都是赵健和他的太太两个人完成的。

在视频中,赵健以故事为主,想象自己在现代与书中的主人公、作家、时代进行对话。他娓娓道来,轻柔温和的声音给人意犹未尽的沉浸感,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他的讲述,去感受书中人或跌宕、或绚烂、或嗟叹、或不凡的一生。

图片

例如,他特地去到海南讲述苏东坡被贬的坎坷一生,用的方式是给苏东坡写一封信

“东坡先生,你好吗?我脚下的这片岛屿,是你人生中最心酸的地方。这是你流放之路的最后一站——海南。

“一个人可以改变一整座岛……回首一生,你最想夸耀的并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竟然是你受贬谪的流离时光,这些流浪的日子,成了你的黄金岁月。

“我总是在调侃自己,明明懂得很多的道理,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直到这次来到海南想起你,我才突然明白,我其实并不是真的懂得那些道理,我只是听过、见过、让它经过。

“是你让我明白了怎么才能了悟人生,必须得在困难处,在至暗处,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在不顺意处,在在处处。所谓门槛,跨不过去的就是一道坎,而跨过去的就是一扇门。”


图片


赵健用讲故事的方法,让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书中人的经历与境遇,激起大家对书中人的兴趣,带动更多的好书被人看到。

图片
图片

除了讲书,赵健还把镜头对准与书有关的人。

“在苏州的钮家巷,一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下,有一个97岁的老人,守着家一百多岁的旧书店,店内泛黄的旧书飘着油墨香,老式的电风扇在吱呀作响……”

图片

这是去年赵健在苏州拍摄的一条视频中的画面,这条视频获得的点赞、转发、收藏均达10万以上,浏览量更是高达4000多万。

视频发布的第二天,苏州市长就和文旅局一起拜访了视频中的老人,并免除了书店20年的房租,老人和书店的故事也因此传开。

老人名叫江澄波,是著名古籍版本学家,曾为我国抢救古籍做过很多贡献,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里都有他捐献的珍贵的宋版古籍。

这家书店创立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江澄波老爷爷从他的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家店,他小时候在店里见过章太炎、叶圣陶、郑振铎这些名家来买书。

现已98岁高龄的江澄波老爷爷每天还会去店里上班,就在那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小小的,安安静静的。

图片

一个孤独的小书店,一位读书人近一个世纪的坚守。

赵健通过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来自图书的渊远宁静的力量,他告诉我们,或许我们也可以告别那种追求大而全的思维,去尝试拥抱这种小而美的生活品质。

而通过拜访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杨苡,赵健最大的感触是,人之一生一定要去讨好自己,不要去讨好任何人。

图片

“杨苡,小说《呼啸山庄》的中文翻译者。

“汪曾祺、杨振宁是她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沈从文、巴金是她一生的知己。

“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赵健说她是一位文坛的祖母,更是一位永远的小女生。但杨苡告诉他,她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老师,不是教授、副教授,不是研究员。

从杨苡身上,赵健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见过最好的,也承受过最坏的,面对任何变故和劫难,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条视频的观看量达6000多万,杨苡临终前出版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因此得到关注,从一本很冷门的书,热卖到加印6次。

杨苡老师应该会欣慰的吧,她的人生,她的理念,可以通过书影响到更多的年轻人,正如她在赵健的视频中对当下的年轻人说的: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当中,等待与希望。”


图片

图片

真正看书的人不需要说服,只是吸引。

每天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是赵健的读书时间。他偏爱去读一些编辑们不太推荐的冷门书籍,挑到合适的便在他的直播间推荐给大家。

小众画本《杜诗画意》便是赵健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库房里发现的。精致的排版、图文并茂的内容,这本被遗忘的好书不能被更多的读者看到,让赵健深觉可惜。在他的推荐下,《杜诗画意》售出12000册,目前还在加印,直接成为出版社的畅销书。

还有15年前出版的《中国大历史》,加印2次,卖出1万多册;售价1000多元的文言文冷门书《资治通鉴》,也卖了1万多套;《黄帝内经》卖出了1.5万册……去年双十一,赵健开了专场直播,中华书局、光明日报出版社把库中老书卖出了150多万元。

图片

很多读者给赵健留言,自己买书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价格,单纯是被赵健讲述的内容所吸引。这也让赵健认识到,短视频带货确实有很强的潜力,秘诀不在价格,而在优质的图书和内容本身。

曾见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是:

“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在各种效率提升的今天,读书依然是一个人最容易达成的富足与自由。

当赵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时,他更希望粉丝能真正翻开书,静下心读一读。

因为,与一本书相遇,是需要时间的。

人要用生活所感去读书,更要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图片

因为爱读书,办读书会、开书店、做讲书人、在直播间卖书,书籍贯穿赵健的人生。

他从不认为读书人就应该活得很清贫,或者说读书人应该不屑于做直播,哪怕孔子生活在今天,也肯定会拥抱时代,开个账号做直播、拍视频,成为一个大V。

但赵健坦言,他对碎片化阅读持悲观态度,直播荐书还会继续做,但他已经注册一家出版公司,未来想在北京开一家博物馆式的书店,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一个窗口。

因为不管技术如何变化、AI如何先进,艺术始终是彰显人性的、很好的一种方式,只追求经济效益会使得人的心灵变得苍白。

当你的脚步走得太快之后,艺术会慢慢地停留下来,陪伴着你。

而通过读书,不论贫富贵贱,所有人都可以拥抱艺术、走进艺术。

我们期待,仍然坚持着初心的赵健,以更多不同的形式在读书领域探索,把那束读书人理想中的光芒照进现实的事业中,就像他的简介写的那样:

只想把读书这件美好的事情坚持下去。

图片

图片

本 文 作 者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