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利他带来的繁荣

 dy_xhui 2023-04-23 发布于贵州

探究茶文化的起源,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茶在植物学意义上的起源,茶首先作为一种物质--植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以及是如何分布的。第二是茶的社会性的起源。茶作为一种可以食用或者饮用的植物,是什么时候被人类所发现并加以利用的。

在探究两个起源之前,先了解“茶”字在汉字当中的由来

在我国,秦之前'茶’并无统一名字,从汉代开始借用“荼”字。同时期,茶有不同的称谓。荼([tú]):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载:“槚,苦荼。”  “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茗:原指某种茶叶,今泛指喝的茶。。荈([chuǎn]):本指茶的老叶,即粗茶,后泛指茶。蔎([shè]):茶的古称。出自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槚([jiǎ]):即楸树,本为一种乔木,后代指茶。

图片

茶的植物学来源  

茶树最早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的一种植物。要想在植物世界最为复杂、竞争最为激烈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必须让自己具备强大的“进攻”和“防卫”武器。“进攻”什么意思,就是要繁衍,扩张领地,如果它是通过坚果或浆果来繁殖的,它就必须能够吸引鸟儿或猴子这样的哺乳动物采食,帮它广泛传播种子。

森林里可食的叶子和浆果数量非常多,要想在复杂的进化竞争中存活下来,仅靠可食和味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诱因。茶树的主要诱因可能是咖啡因。如果让动物身心都倍感舒服和惬意,这就等于它具有了独特的双重效果,动物就更可能采食它。咖啡树也有这样的效果。

“防卫”意味着需要提高对破坏性微生物、菌类以及各种细菌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当它已经受到侵害的时候。树木在树皮中形成了用以抵抗细菌和真菌的化学物质。茶叶的次生代谢产生了酚类,也就是茶多酚,酚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效果最强,最广的抗菌物质。和防御机制一样,茶叶强大的杀菌功能作为一种诱因也相当有效。

人类很早就发现,猴子能将它们的健康与某些植物联系起来。猴子意识到,如果身上有伤口或感染,将茶叶嚼碎,将碎茶叶与唾液一起涂抹在伤口处,患处大都会痊愈。科学家们还发现,某些进化过程也采取了这种间接的方式。那些采食茶叶的猴子往往体格健康,生存能力强,因为茶叶帮助它们杀死了口腔和肠胃里的有害细菌,咖啡因的刺激效果也让它们更为敏捷,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猴子和茶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建立了共生关系。

     五年前我们去武夷山访茶时,茶农也和我们说,他小时候武夷山还有野生的山羊,他发现病怏怏的山羊会找茶叶吃,山羊在吃完几天后,身体很快恢复正常了。

关于茶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前面有很详细讲解,这里不做更多的探讨。

正是茶叶里存在对我们身体产生正面的激励,和调节的某些成份,奠定了我们发现,并利用,然后不断创新的动力。人类在猴子、山羊之后也开始跟茶叶结缘。

茶的发现和利用

最早可能始于母系社会,迄今5000-6000年前。在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时期,我们可能已经发现和利用茶了,浙大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认为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可能更早,超过1万年,和人类的文明史是同步的。

关于谁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有许多的传说,最耳熟能详的是《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氏,也就是我们的炎帝。炎帝是传说中是我们国家农业和医药的始祖,是炎黄子孙中的那个“炎”。

“炎”字和'火’与'光芒’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上古传说中,神农亦被视为太阳神。农作物和太阳息息相关。农业的24节气都是根据太阳的变化规律制定的,有很多人会觉得24节气是古代的历法,是我们所说的'初一十五’的阴历。其实不是,阴历和月亮息息相关,而我24节气是指导农作生产的。农作物的生跟太阳息息相关。所以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即阳历,阳历跟公历差别不大。譬如中国的立春基本都在2月4号,或者2月3号,我们的清明节,基本都在4月4号或者4月5号,都是和我们现在用的公历很近。这是一个小常识。

传说中,神农氏有个水晶肚,五脏六腑是透明的,吃进去的东西也都能看见,一旦吃到有毒的食物,肚子就会变黑。有一天神农吃了有毒的植物后,尝到了一种叶子,竟然把肠胃里的其他毒给解了。神农就把这个叶子叫做“茶”,同检查的“查”,同音同源。可见茶最早是作为药用引入人们的生活的。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现在研究表明,茶对于大多数剧毒植物是没有很有效的消解作用。我们剥离这个故事的夸张成分,神农发现茶还是有很多可信度的。茶是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的植物,就等有心人发现他的价值,那这个人,就应该是我们农业文明的始祖神农氏。

衍生一下,关于这个72这个数字比我们想象的要神奇,我们的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个数字,只不过我们不敏感而已。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还有七十二洞天福地,孔门七十二哲,封禅七十二帝、蚩尤[chīyóu]有兄弟七十二人,古代传说中黄帝战蚩尤也是经过了七十二战才胜利。还有就是一年的72。在五行观中,一年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一年360天被分为72候,每候5天。闻一多先生就此问题特意撰写《七十二》一文进行考证,他指出:“七十二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五等分数,而这个数乃是由五行思想演化出来的一种术语……它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表征。”可见72是古代历法中的基本计算数字,与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人们的数量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72”这个数字反映了古代人的数量观,当破译出《周易》卦象中显示出十进制最大的数是72后,也就不难理解古籍中大量出现的“72” 这个数字了。古代人的十进制数以“72”为最大,而现代人以“100”为最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