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池宝地邹家场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邹家场,位于双流北约十公里处,为双流北部最远的乡场。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岷江分支江安河,经过这片土地。平畴沃土,邹家场一带,尽享都江堰水源灌溉之利,古来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人居上选之地。

▲ 邹家场地理位置示意图

邹家场,旧时亦称升平场。升平,即太平之意。民国《双流县志》载:“升平场,俗名邹家场,在治北二十二里,与温江连界,市房一百五十七间,场期二六八日。”明代早期,这一带为双流县石陇乡地,后于明宣德年间划属双流县永乐乡,时设乡市,人称邹家场。清初,百业重振,乡市再兴,新建乡市取名为升平场,乾隆时又在这里设置塘汛。“升平”,表达着当地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升平场,即邹家场,后来一直为升平乡治所在地。

▲ 清乾隆·双流县形胜图(局部)

邹姓为当地旧时大户人家,邹家场之名由此而来。据旧志记载,邹氏家族系明代土著,族中翘楚众多,先后有邹永昌(监察道御史、明景泰甲戌科进士)、邹正东(通判、明正德丁卯科举人)、邹守(主事、明嘉靖戊戌科进士)、邹鼎(监察道御史、明万历葵科举人),以及邹仕达(府知事、明贡生)、邹伏昌(明贡生)等人登科入仕。邹氏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邹家场之名,传递出当地邹氏家族曾经的兴旺与辉煌。

因与彭县的升平乡地名重复,上世纪八十年代,双流县的升平乡改名为龙池乡。龙池,为场外不远的一处水池,池中泉水涌动,源源不竭,若蛟龙舞动,因而有了龙池之名,明永乐年间还就近修建了龙池寺。龙池之水,也是双流白河(古称色水)的源头,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

历史悠久的邹家场,自然传说也多。旧志中即记载有当地“石碓窝”的故事。清嘉庆《双流县志》载:“石碓窝,田有大石臼,出土三尺许,臼口方周一丈二尺,客欲穷其底,掘之至数尺下乃八角形,渐深渐广,风雨骤至,田土复平。”

邹家场老街上,旧时有一座规模较大的药王庙,周边远近乡人常来烧香许愿。农历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庙中人山人海,香火更旺,是日场内外也是马水车龙,热闹非凡。“药王会”成了当地一年一度的盛会。清代晚期,药王庙改建为升平小学用址。升平小学,即今龙池小学的前身。

邹家场,位于双流、温江、府城成都三地之间,一直为双流来往温江以及郫县之要道上的乡场,与九江场、甘梓场、马家寺、涌泉场、文家场等相邻。四方通达之便,促进了旧时邹家场的兴盛。龙池老街为邹家场旧时繁华之处,茶馆、饭馆、铁匠铺、裁缝铺、纸火铺、药铺等大小店家,比邻而设。平时里即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遇在场期,长街之中,摩肩接踵,水泄不通。

城乡改造与建设中,邹家场面貌大变,只有龙池老街在较长的时间里大致保持着旧貌。许多上了年纪的乡人仍习惯来老街坐茶馆,一碗茶汤,几个时辰。只要愿意,还可在街上的小饭馆里享受地道和可口的风味菜食。新旧交替而发生的各种变化,对这些老人来说,似乎不太重要。

邹家场的农贸市场,现改设在离老街不远处的大路边。该市场,不仅货品齐全、占地面广,而且价格特别便宜。每到赶场天,当地乡人之外,双流、温江,以及远至成都的居民,也会来此采买。不远处光华大道两旁居住的一些大爷大妈,更是这里的常客。邹家场的历史和曾经的老街,渐渐不为人知,但兴隆昌盛的今之市场,或许能让邹家场这个地名久久地留存下去。

更多双流故事

东山巨镇太平场

锦江古驿永安场

第一春波彭家场

千年古渡黄龙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