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西坝子里的“墩”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墩,指土堆。《康熙字典》:“平地有堆,曰墩。”以“墩”作地名,南北各地,古来有之。唐代诗人李白有诗句:“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清代学者钱大昕有诗句:“沙外平沙村外村,黄墩东望是雷墩。”显然,平坝之中,土堆,或地势较周围稍高的土地,更加显眼而容易被识别。因此,大多数的带“墩”字的地名分布在平原或平坝区域。川西坝子,不例外地也存在着一些这样的地名。

位于成都西门外茶店子的五里墩,是本地人较为熟悉的老地名。旧时,这里有大土墩一座,因该处距大西门五里,故有了“五里墩”的地名。年淹日久,土墩早已不存,相关的地名则留存了下来,如五里墩中街、五里墩东街、五里墩横街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笔者从外地调入成都工作,自那时起一直住居在城西光华村。巧的是,所住之地的旧名中也有“墩”,即“刘家墩”,相邻处还另有一个“刘家山墩”。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这样的一些老地名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川西坝子地名中的墩,一般指土墩,另有少量的沙墩、石墩。沙墩,一般是近河流处的沙土堆积,或含沙量较高的泥土堆积;石墩,即凸出的墩状石质地表,或墩状大石块,相对很少。川西坝子,亦称成都平原,指的是龙门山脉与龙泉山脉相夹的大面积平坦区域。局部地看,这个平坦区域里,还是存在着一些高低起伏、坑洼不平的地貌。其中一些地方,土墩密集,例如大邑安仁的九连墩,即因当地旧时有9个相连的土墩而得名。另如崇州的棋盘村,旧时有大小土墩32个,土墩分布形如棋盘,此地因此有了“棋盘”之名。墩状地貌,即是产生“墩”字地名的由来。

惠泽于都江堰,水旱从人,川西坝子古来为人居首选的富饶之地。历朝历代的移民运动中,这片区域为移民们聚居落业、捷足先登之处。川西坝子里,大多带有“墩”字的地名,为明末清初移民填川时期所形成。聚族而居,以姓相称,聚落名即地名留存了下来。早年编印的各县市地名录中有很多的记载。例如,温江柳林镇的董家墩,“此处地势较高,董姓聚居故名。”新津花园镇的孙家墩,“孙姓住地,有一土墩,故名。”广汉三水镇的胡家墩子,“清白江支系北岸一台地,面积约20亩,高约两米,清初胡姓移民插占于此,故名。”

带“墩”字的地名,叫法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直接叫“墩”以外,还有墩子、山墩、墩包、墩墩等称谓。这些地名也都是早期聚落形成时产生的。例如,邛崃有陈墩子、严墩子、杨墩子、鄢墩子、黄墩子、乔墩子、孙墩子、古墩子、涂墩子、王山墩等。大邑有王墩子、皮墩子、朱墩子、杨墩子、李墩子、范墩子、姚墩子、黄墩子、鲁墩子、蒲墩子、蔡山墩、朱山墩等。据《四川省邛崃县地名录(1981)》记载:“彭墩子,彭姓人家聚居于此地黄土墩上得名。樊山墩,樊姓人家聚居于山坡上,故名。严高墩,严姓住居在较高的山墩上,故名。何墩墩,何姓聚居于土墩之上,故名。”

▲ 大邑上安一带的“墩”

姓氏命名以外,还有不少以墩子的形状来命名的地名。例如土墩形似金鼓,称以金鼓墩;形似鲤鱼,称以鲤鱼墩;形似莲花,称以莲花墩;形似猪狗,则称猪儿墩、狗儿墩,等等。还有以墩子上生长的主要树木名来命名的,例如青杠墩、白果墩等。此外,还有很多特别的墩名。例如,邛崃固驿镇的桅杆墩,因名于清代张姓举人在坡前竖立石桅杆;崇州隆兴镇的马墩包,因名于旧时武官葬马于此的传说;都江堰幸福镇的刘海墩,因名于神话人物刘海在此住过的传说;罗江回龙镇的上马墩,得名则是“据传三国刘备取蜀,曾在此处上过马,石墩上留有马脚印。”特殊的墩状地貌特征,也产生出一些特别的地名,例如大墩子、小墩子、高山墩、青龙墩等。关于墩的地名,旧时地方志中也一些记载,例如,清乾隆《蒲江县志·村落》:“左耳墩,县东三十二里。金鳌墩,县北三十三里。海棠墩,县北四十三里。书房墩,县北五十里。”

前面提到了成都茶店子的五里墩,有意思的是,崇州、新津、蒲江、绵竹等地都有这样的地名。据旧时地名录记载,崇州金鸡乡的五里墩,“位于崇庆至新津、双流古道上,以离崇庆县城五里得名。”新津花桥乡的五里墩,“距五津镇(旧县)五里,故名。”蒲江大塘乡的五里墩,“距大塘铺五里得名。”绵竹五福乡的五里墩,“在县城东五华里,当地有土堆,故名。”这几个“五里墩”地名,都是土墩所在地距某处五里之远而得名,不过也有特殊情形,例如新津铁溪乡的五里墩,则是因为该土墩有约五里长而得名。清道光《新津县志》:“五里墩,县西十四里,地势微高如墩,约长五里。”

川西坝子里,墩之所在处,必是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此营建房屋,相对来说能更好地避免洪涝和防潮防湿。由此来看,先民们聚居选址有其道理。其实,每一个“墩”字地名,都有着久远的故事。这里讲一个地名“墩厚”的故事。蒲江县北外临溪河边旧时有一大土墩,乡民在此聚居。清嘉庆十二年,蒲江知县刘访来此地视察建场事宜。当地有大土墩之地貌,且民风淳朴厚道,刘访遂取场名为“墩厚”。一语双关,众人拍手叫好。墩厚场虽规模不大,但有舟船便利,赶场农人与来往客商依然很多。民国年间,场名依谐音改作“敦厚”,此地名沿用至今。

土墩,有自然地貌,也有人工堆砌形成。川西坝子里的很多土墩,原来是古代坟丘或早期的聚落遗址。例如,崇州集贤乡任墩子之土墩,实为古代坟茔形成的堆状高地;大邑高山乡朱山墩之土墩,实为唐代墓葬垒土。另如,崇州怀远镇的青杠墩,为战国时期的人工堆砌。先后在很多地方的土墩中发掘出古代文物。成都茶店子的五里墩,就是汉代坟丘荒落后形成的山墩。该山墩中曾发掘出石棺、五铢钱等。此外,成都清江路的张家墩、新都新民乡的胡家墩、大邑韩场的垅墩子等处,都曾发掘过古代墓葬,出土了不少随葬器物。

▲ 新津宝墩古城遗址

川西坝子里,古代人工堆砌形成的土墩,最有名的当属新津的“宝墩”。当地近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着很多的高高低低的土埂,也即当地人所称的墩子。这些墩子还有着胡墩子、鼓墩子、碾墩子等不同的名称。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样的地貌并未引起特别的关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人员才在发掘中发现,这些“土墩”原为新石器晚期古蜀先民所建城址的遗存。古城遗址中还发现了石斧、石锛、陶器、象牙杖,以及水稻植硅体等物。以“宝墩”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是川西坝子迄今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古蜀文化,所发现的古城遗址与水稻植硅体等物,为古蜀文明的重要证物。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被认为有着前后延续的关系。

川西坝子里,大小土墩无数。宝墩遗址的发现给人更多的联想。说不定某个时候,又一个土墩被打开,带给我们的可能会是更大的惊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