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才是修行的开始。

 知本学社 2023-04-24 发布于山东

 
凡俗之人,常常是看他人清楚,从不看自己。低级的,只看他人行为的好坏;高级的,会能看明白他人内心的善恶。这类人,则是属于聪明者。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看明白自己,才是高明。这就是说:我们需要看清楚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这些言行举止的根源,那就是自己的内心。


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就是修行的开始。


凡俗之人,是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一旦别人点在自己的痛点,有的就会立马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就会坐立不安,身姿扭捏;有的脸上挂不住,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当场反击、或者拂袖而去。这种种行为,都是缘于不敢面对自己内心里的丑陋、贪欲等等阴暗面。


直面自己的内心,从中看到那些丑恶的东西,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这份勇气就是意志。有了坚定意志的引导,才会去洗涤那些丑恶,还自心清静的本性。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本性的光闪亮。修行的过程,就是除掉种种魔性。修行的开始,就必然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西游记》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唐僧立志西行、决不回头,就是心志;悟空一心除魔,就是洗涤心性;修行决不是枯燥的,而是“活泼泼的”(朱熹语),“有情的”众生(菩萨),八戒就是心情;沙和尚是心气,那白马就是心意。当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我们的那颗心,有着如此多的角色,丰富多彩。


君子日省自心,就是去观照自己。于无声处听惊雷,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心的种种丑陋,并除掉它们。当阴暗面越来越少,内心就越来越光明。到了极致,即使一点点的阴暗,也会如惊雷那样,给自己以警醒。


悟空的浑名叫“行者”,武松的别名也叫“行者”。行者何?悟空是心行,除心内种种心魔。武松代表的是人性中的“义”,义行由身。心行居先,身行随后,身心俱行,便是修行的真正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