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华镇的前世今生

 hyd129 2023-04-24 发布于上海
路一如人,各有其命。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千年古镇法华镇,
现在确有内陆小县城的即视感。
而近在咫尺的国宾道新华路,
法桐美墅,低调、高贵、洋气,
就像沉鱼落雁的大户小姐,
成为历史风貌保护区。
巨大的反差背后,蕴藏怎样的故事?


CC老师带我走读法华镇,揭开谜底,分享五个观点:

一、先有法华寺,再有法华镇
法华寺,是慧禅和尚建于970年(北宋开宝三年),位于法华浜(即李漎泾)北侧,就是现在法华镇路 525 号的创意园区。
“法华”二字,取自佛经《妙法莲华经》,有“佛法精妙、华丽如莲”之意。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衣冠南渡,有人在此落地生根。加上法华浜为交通枢纽,北接苏州河,南通蒲汇塘,不愿意绕行黄浦江十六铺的小船,都走法华浜,此地逐渐变成繁华的市镇。1958年,填没法华浜,变成法华镇路;填浜的泥土,来自天山公园,那里现在留下一只湖。

二、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城
法华寺建于970年,上海城始于1292年,所以历史上有“先有法华,后辟上海”的说法。法华镇就认为自己是“上海源”
当然,南市老城厢也认为自己是城市之根,松江广富林是上海之根,青浦崧泽是上海之源,闵行马桥是上海之本,大金山岛是上海之根……其实,1958年之前,上海的十个郊县都属于江苏省,根源之说从何谈起?

三、法华镇的落后始于上海开埠
法华镇,本质上是传统农商文明的延续;而上海的近代化源于租界。上海开埠后,西方冒险家带来工业革命的成果,带来欧洲先进的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模式、建筑样式等。新华路是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以邬达克设计的“外国弄堂”为例,汇集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十几栋花园住宅,至今还是风姿绰约,让人惊艳。

四、法华镇的落后与国人有关
小刀会、太平天国、军阀混战毁坏过此地,日伪保安司令部强占过此地,杜月笙的正始中学在此开办。上世纪八十年代,街道工厂把法华寺全部拆除,当时的规划又比较落后,就建成了小县城商业街的模样。
现在,法华镇只剩下交大校园内的两颗古银杏,成为历史的见证;剩下三个路名:种德桥路、法华镇路、香花桥路,像在讲述古早的故事。为了旅游,有人仿造了假的桥梁、牌坊、雕塑,看了让人倒胃口。所幸的是,真的香花桥已迁到中山公园内。

五、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学习租界文化,“老克勒”就是对西洋生活方式的模仿,上海的奥义在此。可能有人会不服气,但是,承认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有啥丢人?百年来先贤们一直如此。
今年是上海开埠180周年,夜郎自大者迟早会被世界和时代抛弃,难道不是这样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