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梅 盆 景 腊梅为良好的盆栽花木。我省鄢陵县素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誉,历来畅销国内外。其造型艺术处理包括捏形、疙瘩梅上附悬枝梅及疙瘩梅。 1、捏形。腊梅可捏成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是“屛扇形”,其姿态优美。捏形之前,要有一个准备阶段。接活后,头两年要进行重剪,使之离地很近,生出多数分枝,第三年不要修剪,让其生长,以备第四年捏形。 捏形时间宜在3-4月份进行,当芽刚刚萌动时进行。不可过早或过晚。 动刀的方法,可分为“滚刀法”、“龙刀法”。“滚刀”是使主枝螺旋上升,每三刀绕成一圈愈;向上,各刀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龙刀”是使枝干在一个平面上变化,在枝干相对的两边各刘1刀或2刀,使干拐左拐右;同侧之间的距离,也要越向上越小。刀刻校干时,刀口应由上向中心下方斜着切入,深度约为技于直径的三分之二。然后小心地用手把其警拆,巧妙地利用在切口弯处开裂的木质部的尖顶处,使其不恢复原状。最后,用立杆扶住,用绳捆好,再把各枝条的顶全部提成朝下状。这样,可使树形更为美观,还可抑制项梢的生长势,切口要涂泥。在一个月期限内如果泥决脱落,要及时补涂上。“基本骨架”就形成了。到五至六月,再进行新枝的捏形。这时枝软,不宜扭断,故不需动刀,只要用手扭将下即可。为了不使小枝恢复原状,可用竹签把叶子白插起来,或在叶片基部互相卡往。提时,要便枝头向下,并注意填补空隙。有时在捏新枝之前一个月,还需适当摘心。基本定形后,要经常修剪,以保持捏成的形状。一般捏成的梅桩,又可依主干枝数分为“独身式”和“多身式”。捏“独身式”,常用“球状滚刀”队枝的手法。即用滚刀法盘扎主杆后,将侧枝稍平臥盘扎。“多身式”则多用“龙刀法”。 2、“疙瘩梅”上附悬枝梅。有时在老龄狗牙腊梅的根颈部,会发现特别膨大 的 “疙瘩”,这是由于长期修剪萌蘖而形成的。早春从地里挖出“疙瘩”,把上面的枝条全部剪掉,栽在盈里,使“疙瘩”的一部分露出盈口之上,然后,用混有草的稠泥包住,以免干燥,使其易于发出新枝条来。以后草泥逐渐脱墓(不必再敷),不久就生出很多的萌蘖,那时涂留下较粗壮的4-5枝外,其余全部涂掉。待至夏天,当枝条木质化后,可与腊梅靠接。靠接时,先取一盆经过捏形的腊梅,从其中选一较好的枝条,置于“疙瘩”的上方,然后把狗牙腊梅“疙瘩”上长出4-5个枝条,分别全靠接在这一选好的腊梅枝上,愈合后就可与母株分离。这样,儿根很细的狗牙腊梅枝条托着一条较粗老的腊梅枝,就构成了“悬枝梅”。以后每年春天开花后,换盆一次,在盈底加4-5厘来厚的新土,再填上原来的土,栽上疙瘩梅(将疙瘩梅局围的土去掉一些,使它露出来一部分)。这样经过几年,“梅疙瘩”就逐渐露出土外以至悬空,而根系逐渐扩大延伸,下面有几条较粗的根支持着“梅疙瘩”,与上面的悬枝梅相衬,甚是奇观。要从“疙瘩梅”上培养出悬挂梅,要经过5-6年,最少也要3-4年。 上逃“疙瘩梅”上附“悬挂梅”,是作为桩景栽培的,全年都栽在盆内,所以需要上肥,(以浇饼肥较好)。入房过冬时,可少浇清水,不宜浇肥水。到次年4-5月,才开始稍浇一点肥水;6-7月多浇些,8-9月又要逐渐减少。冬季观花时,才将腊梅放在室内;平时都要放在室外,使其生长良好。 3、“疙瘩梅”桩景:按前所讲,把梅疙瘩提露出土外以后,用普通的靠接方法,接上腊梅枝(砧木要低)。接后再作修剪、捏形工作,也能培养成一个古雅别致的盆梅。 倒栽松盆景 用桧柏为材料捏成各种形状的或古气盎然的盆景即为“倒栽松盆景”。 其捏法为:将干径5-10厘米左右的大树,从近根处锯开十分之六或十分之七的切口两处,但不要全断。然后把它横倒在地上,并把切口用泥封住。在树干上每隔15-25厘米处,将佣枝先在基部上方切刻,使易下曲,再在主干下方左右交叉压入盆中或地里。入土部分要到伤。埋土深浅视枝条粗细而定,不宜太深。同时在横倒主干的上方,留一枝供捏之。埋压时期,一般以在三、四月为好,但在其它月份也可。埋压后经三、四年,在埋入土中的枝条上就可生出许多须根,此时即可在干上每距15-20厘米处锯断。断口要锯成龙口形,口中还可留一小片木质作舌状。切断以在春天为好,因为此时容易愈合组织。锯断后如横倒主干下方的侧枝是压在地里的,就要移入盆中。盆的大小视切断的主干长短而定,一般盆的直径约等于主干长短。此外,在侧枝梢上还可以再靠接翠柏,以增美观。这样,一个别致优雅的倒栽松盆景便做成了。 其它盆景如五针松、银杏、臥云、迎春花等等在此不一一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