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唐宋诗词名家之王维:少年才俊险成驸马,为爱坚守终成诗佛!

 新用户2161EPl3 2023-04-24 发布于河南

大唐才子千千万,要问帅哥哪家强?不用票选,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非王维莫属!

王维,出身名门望族,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并参悟禅理,将禅宗佛学融入他的诗歌、书法、绘画之中,世称诗佛。

1.身出名门,少年才俊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王氏家族自汉而始封侯拜相者数不胜数,兴盛不坠长达数百年之久。王维的爷爷王胄是一个大音乐家,相当于中央音乐剧团的干部。父亲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副厅级。

王维的母亲,则出生于另一支望族,博陵崔氏。关于其门望之高,令唐文宗都不禁感叹:“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说的就是这个,想想看,就连贵为皇帝的李氏,与崔氏之族比起来都是望尘莫及啊!更不用说别的了。

王维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弥勒佛入室,遂起名摩诘,有“维摩诘”之意,自带佛性。

王维天资过人,除诗歌之外,还擅长书法、绘画、音律。作诗自不必说,盛唐之时,已是文人标配。王维诗名大爆那一年,李白还没有翻越蜀地的崇山峻岭,杜甫还正在掏鸟窝呢。

王维有才华也就算了,偏偏颜值还高,据《集异记》记载,“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这可是才华颜值在线,妥妥地大帅哥一枚,走到哪都是自带流量,迷弟迷妹叫好声一片,非一般明星可比。

王维,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少年才俊,无论站在何处,都能吸睛无数。只见他眉目如画,气质高贵,安然静谧,风姿绰约。不用说话,仅凭他嘴角的一弯浅笑,就已经成了大唐一道最迷人的风景。王维以他优雅、从容的盛唐特质,留给我们一个清逸空灵的诗意世界。

2.出名趁早,誉响长安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这话放在王维身上,再合适不过。

王维的音乐天才让人折服。据《唐国史补》里说: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一说是大唐音乐才子李龟年),不知道演奏的是什么曲子,就拿去请教王维。王维看了两眼,直接丢给那人,淡淡地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时的情形。”

来人听了,死活不信,心想世人都说你王维牛,可你再牛还真能牛成这样?一眼就能看穿第几拍?于是就想实地验证一下,马上找来一班乐工当场演奏《霓裳羽衣曲》,待到第三叠第一拍时,叫停一看,果然如王维所言,丝毫不差。众人皆惊,真乃音乐天人也!

十五岁那年,他去长安应试,书生意气,才华横溢,写下了一首《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其一》

此时的王维已经小有名气,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酣畅豪饮,走马长安。那就是一个字:爽!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带着满腔热情,势必要在长安城闯出一片天。

终于,王维凭着他那旷世的才华在都城长安的繁华场里站稳了脚,上到王宫贵胄,下至市井百姓,王维就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明星,能书善画,又通音律,整日宴请不断。

京城是那样的热闹繁华,但却无法抚慰漂泊异乡的孤独感,也就在那个重阳佳节,思乡之情喷薄而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素无华的语言道尽了万千游子的悠悠乡情。一时间,诗句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王维火了!

当时诗人只有17岁,少年才俊却已注定名垂青史,一句足矣!那是多少世人甚至文人墨客绞尽脑汁也难以望其项背的。

3.公主垂爱,状元及第

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状元及第,是每位学子的共同梦想。

王维,也和他人一样走上了科举之路。

凭才华,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王维就能考取状元,但进前三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然而,开元七年(719年),18岁就夺得京兆府解元(府试第一名)的王维,却在会试中名落孙山。

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教训了王维,在“干谒”(即学子士人带着自己的最佳作品拜访权贵)之风盛行、官场及科场腐败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码头、缺少政治资源,纵然才华盖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头筹。

怎么办,王维就是王维,让人羡慕,此刻,他的贵人出现了。岐王,就是王维的命中贵人之一。

不错,这个岐王就是杜甫七绝《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岐王,名叫李范,唐睿宗第四子,唐玄宗的弟弟,好文人雅士,且是音乐发烧友。王维来府上弹琵琶,岐王顿时被其才情倾倒,拿过王维的诗一看,更是喜欢得不可救药。

一天,王维又到岐王府上相聚,因会试名落孙山,大帅哥总是心不在焉,愁眉不展,提不起精神来。岐王就问:“看你今日这般不悦,难道有什么心事不成,说给本王听听?”

以岐王对自己的器重,王维要考进士一点不难。可王维心气高啊,想拿的是状元,于是对岐王说:“听说最近有个文才不错的人,常出入玉真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妹)门府,公主已经托主考官挑他当'解头’了。”

岐王思忖片刻:“玉真公主深受皇兄宠爱,只有争得她同意,这事才好办。我这皇妹也是个音乐发烧友,识才爱才,这样吧,你将平日写的诗抄录一些,再作一支凄婉的琵琶曲,五天后来见我。”

王维听后大喜,五天之后再登王府。歧王对他说:“以普通文士身份,你还没有见公主的资格,要想让她注意,你必须假扮乐工,等你演奏琵琶曲时,我敢打赌公主必定会注意到你,甚至会帮助你。”

于是,王维依岐王之意,换上衣服,手持琵琶,待公主进府。玉真公主落座后,乐师、歌女上来,王维站在中间,面洁如玉,风流洒脱。岐王见公主已然注意到王维,便叫王维赶紧演奏一曲。

王维恭敬上前,轻拨琴弦,琴声汩汩流出,轻快的地方犹如山间舞动的飞鸟,哀怅的地方像是九月暮色笼罩的山野。在座者无一不为之感动。曲罢,玉真公主犹如迷妹一般,眼睛一直盯着王维不放,心中如小鹿乱撞,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很久才回过神来,羞涩地问道:“这是什么曲调?”

王维鞠躬,回答道:“《郁轮袍》”

李范见玉真公主如痴如醉,心想这回有戏,忙隆重推介王维:皇妹啊,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不仅琴弹得好,诗写得更好,是个难得的人才,你要不要见识一下?

王维会意,马上从怀中掏出诗卷呈给公主。公主读了几句,惊叹道:“这都是我平日里最喜欢诵读的,还以为是古人的佳作,竟是你写的?哎呀,你可真是太有才了!”

为了考验王维的才能,玉真公主当场又给他出了一道题:“十秒之内写一首诗,必须要有爱情、有暖男、有季节、有地理、有植物、有王菲。”我们的白衣少年脱口而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玉真公主听后,激动的泪流满面,眼睛大放异彩。她说出了改变少年一生命运的话:“I want you! you are NO.1”

歧王见此,赶忙趁热打铁,凑前一步对公主说:“如果今年将此生定为解头,那可就为国家和皇兄做了一件大好事啊。但是很可惜,听说您已经推荐了别人?”公主听后连连摆手,笑着对王维说:“你真要考试,我一定为你设法帮忙。”

玉真公主果然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只能唯命是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七引唐人小说《集异记》说,本来开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状元“内定”为张九皋(宰相张九龄的弟弟),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

开元九年,长安城锣鼓喧天,王维身骑白马,插花游街,成了熠熠生辉的状元郎。之后,王维被封为太乐丞,掌管宫中音乐和礼仪。

那年长安,一首名曲旋律婉转,家喻户晓,人人传唱,名曰《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十刚出头就拿到状元,的确够王维傲娇一阵的。他与众多才华横溢的人相聚岐王府,无数上流名士都被他的才华所倾倒。“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视为师友。”风光程度,可见一斑。

对家乡前来拜访的客人,他会迫不及待地询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他还古道热肠,为人打抱不平。

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李宪,风流好色,他凭借自己的权势霸占了卖饼人美貌的妻子。王维写诗用春秋时期楚王霸占息国王后的典故嘲讽宁王,最终使他们夫妻团圆:“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时恩。看画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息夫人》)

……

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流量大咖王维是那样的优秀,弹得一手好琵琶,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长得一表人材,长安城里的王公显贵们都以能请到王维来家里做客为荣。

能请到王维,就意味着你的高品位。

王维一时间风光无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任职太乐丞,对于精通音律的王维而言,这是最好的官职了。加之与权贵们私交甚好,仕途之光明一眼得见。可偏偏就在王维打算一展才华时,一纸贬官令落在了他脑袋上。

王维一日排练节目时,私自观看伶人舞黄狮子。“黄”和“皇”谐音,意味着至尊,黄狮子只有在皇上到场的情况下才可以舞动,其他人是不得观看的,属于大不敬,严重的要杀头的。

按理说,以王维的人脉,以及歧王等人对他的器重,这也不是大破天的事。主要还是因为他一方面固守心中所爱,看不出玉真公主对他的大胆示爱与好感,放下公主回乡结婚,惹得公主极为不悦。另一方面,主要是他涉世未深,二十出头当了状元,哪知官场险恶,什么人该结交,该跟谁走得近,又该防着谁,心里没个数。再者来说,他还太单纯,洞察不到被贬背后复杂的权利游戏:皇帝对岐王的猜疑、对岐王党同之间的防备、同僚对他的嫉妒……

总之,王维被贬谪出了长安,成为了济州司仓参军,成为了一名仓库管理员,你说王维这位状元,能甘心去长期做个仓管员吗?

这不是王维的追求,更不是他的性格。所以说这期间,王维开始接触佛教,并且有了遁入空门的想法。时机成熟以后,王维果断辞职不干了!一个猛子扎进了深山老林:皇帝老儿你不是不看重我吗?小爷我还不伺候了呢!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在济州,王维一待就是4年,前后换了好几个上司,有的挑他刺,令他深感苦闷,有的对他器重,可没多久就升迁了。薪水微薄、境况孤凄,想当初何等豪气离开家乡,现在离家万里,孑然一身,更不知何时能走出困境。

被贬期满,又苦等两年仍等不来朝廷的任用,索性一纸辞书,做个自由人,从此读书、赋诗、写字、画画、弹琴,周游世界,隐居山水田园间。

王维想到了母亲一直教他背诵的《维摩诘所说经》,明白“世事间不可过于执着,随缘而动,无可无不可,只求问心无愧”。

看开一切苦乐,看淡是非成败。正是自幼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还在诗书画中增加了禅意与空灵,纵然是看尽繁华绚烂,遍尝人间至痛,王维也可心如止水,于山水田园间悟透生命的真谛。

5.皇天无眼,妻子尽丧

正当王维与爱妻相亲相爱,于尘世间活出一副恬淡安详般的飘然物外之时,命运偏偏再次给他开了个大玩笑,妻生产之日,妻子难产,一尸两命。

中年丧妻,老年无子,人生之大不幸也。

出于对妻的深深怀念,王维誓不再娶,孤独一生。

诗人早在18岁的时候便年少成名,那一年诗人因为年少有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对与音乐的天赋异于常人,可谓是当时红遍整个长安城的“大明星”,更是受到了许多女人的强烈追捧。这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似乎诱惑有些大,这其中最大的诱惑便是玉真公主的出现,诗人因为弹奏了一曲美妙绝伦的《郁轮袍》,因此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一见倾心,但是直到最后王维都没有同意这庄婚事,因为在他的心里只有崔氏。

王维与妻子崔氏的婚姻据说是他们的父母从小便给他们定的“娃娃亲”,当时王维也是对这桩婚姻非常满意,当父母决定以后,王维也就对妻子开启了长达一生的专一和守护,从此再也没有对任何女子动心过,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唐的玉真公主,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王维的专一表示赞美。

洞房花烛那夜,王维被妻子拦在门外,出了一副对联,对上了才能进门:一副古画,龙不吟,虎不哮,花不芬芳,猿不跳,笑煞蓬头刘海。

王维绞尽脑汁都没有对出来,无意中看见一副棋局,于是张嘴就来:半局残棋,马无足,车无轮,卒无兵器,炮无声,闷宫束手将军。简直是绝对,然后夫妻俩春宵一刻值千金,夜深情意更浓。

《旧唐书·王维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绝尘累”。

王维在妻子死后的第30个年头去世了,有人说:“王维没有留下任何诗篇记录他和妻子的爱情,说明他不爱”。

有的人说:“王维的妻子死后再也没有娶,是他对妻子的忠贞,表明他很爱。”

爱或不爱,这都是一个谜了,愿你我都能有一颗美好的心,来相信爱情,来善待爱情。

我佩服王维,在那个三妻四妾的时代里,能坚守;我尊敬王维,内心对爱有一种信仰。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妻子的离去,王维对自己完全是放空了,半隐于山水田园中写诗、作画、弹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我们的印象中,诗人总是多情的,热衷于将思念诉诸笔端。纳兰容若丧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苏轼思念王弗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王维的好友崔颢,三番五次换娶妻子,然而只有王维与众不同,除了妻子,谁也入不了他的眼睛,哪怕是权倾朝野的玉真公主也不行,可见王维对妻子用情之专一,感情之深厚。

但令人费解的是妻子去世后,王维并没有为其写下一首悼亡诗。也许是王维的诗“天宝事后十不存一”,又也许是他不愿意触碰自己内心,最疼痛的那块伤疤。总之史书中的那句,“王维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绝尘累”,便已然说明了一切。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我想王维与妻子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也足够他将回忆酿成酒,独醉于这山高水远的人世间了。

6.游历江南,无欲无求

悲愤难平的王维独自游历江南漫游巴蜀,将万腔苦闷寄托于山水之间,青山绿水慢慢抚平王维疲惫的心: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山之中,鸟鸣声声。但若不是心灵宁静、远离世俗之人,又怎能于喧闹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宁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越来越擅长在诗歌里用流水来对抗人世间的苦难,此时的王维越来越淡然,既然什么都不给他,那他就什么都不要,这世间山水美景,总是夺不走的吧!

7.重回仕途,再遭捉弄

王维不世之才,即使避世,但仍然哥不在江湖,江湖上依然有哥的传说。

35岁时,王维凭一首《上张令公》,得到张九龄赏识,官拜右拾遗。

几年后,严明正直的张九龄出任当朝宰相,王维心中又燃起了一团火焰,于是寄信给张九龄一表施展抱负的能力与决心。

张九龄对王维有所耳闻,知其是个人才,便一路提拔,把已渐渐被朝廷遗忘的王维拔擢为右拾遗。这个右拾遗,官位虽不高,却可以为皇帝建言献策。张九龄相信,以王维的才华,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果真如此,王维一路晋升,官至五品,这期间,王维在辋川山谷买了一所别墅,那里有山有湖,有林有谷。

过了一年,张九龄失势被贬,奸相李林甫掌握大权,将王维调至边塞,明升暗降,王维心中自然明白,对这个官场已是彻底失望。

开元二十五年,一行马车蜿蜒在边塞的沙漠上,王维正在车上,他觉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飘飞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忽然,一条长河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圆圆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又是如此温暖,而远处的一道孤烟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

他激动非常,将这一幕用画笔跃然纸上,还配上一首诗,成了千古绝唱: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此时已经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边塞又如何,沙漠有怎样,如此旷世美景,别地又怎可相见!

正是这般的心境,王维在沙漠的几年,过得十分恣意,在那个风沙蔽日的地方,竟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岑参、崔颢和高适,他们携伴同游,骑马射猎,追鹰逐兔,茫茫大漠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朋友之间的离别总是来得突然,他们共同为朋友咏歌送行,一首《渭城曲》响彻天际: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平静淡然,诗佛永生

公元740年,王维已经四十岁。被调回长安的王维再无当初的热情,此时的京城已经变得格外陌生,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郁而死;孟浩然因背疽复发而死;而他最尊重的亦师亦友的张九龄,也在家乡韶关曲江与世长辞;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王维已经心灰意冷,看着这个繁华的城市,却越发怀念在终南山下的那段时光。

从此王维有事上朝,无事还家,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一个有抱负的人想做点什么事,往往动不得手脚。哀,莫大于心死。历经20载的沉浮之后,王维也不再是当初写游侠诗句的翩翩少年。

陶渊明说自己:“我宁可在家忍受贫苦饥寒,也不愿与那些官僚委曲求全地应酬。”所以他可以转身就“归去来兮”,回家躬耕。

王维和陶渊明不同,对于官场上厌恶的东西,他很难一下子决裂。动荡的仕途,无法给他心灵一个安静的居所,于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开始寻找安放灵魂的居所。

那就是辋川。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在那里,他可以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静心参悟佛法。在看了那么多生死、得失之后,王维似乎特别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来整理内心杂芜,为自己的心搭建一间桃花源式的小屋。

母亲去世后,他每日吃斋念佛,过的是十分素俭的生活。那之后,他的诗歌里,也常常出现空寂的意境,出现幽禅和冥想。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苏东坡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也只能用诗与画,来构筑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在入世和处世的夹缝中,寻找“行至水穷看云起”的生命哲学。一个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不过就是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因为只有安顿好了心灵,才能不惧生死,不患得失。

晚年的王维已然如此平静淡然,他这一生经历过大繁华,最后却尽数失去,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王维看得通透,最终也活得自然,不慕荣华,不求富贵,浮世尽忘,万念皆空。

高兴了,王维就“松风吹解带,山月昭弹琴”;

想静静了,他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一匹脱缰的野马,他的狂傲不羁是每一个后世人心中脱离藩篱的一个梦,那么王维就是一颗温润、光洁而又细腻的珍珠,是每一个人最是渴望的归处。

就像那一句禅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个生命,是需要走过多少痛苦和颠簸,才能找到真正的栖息之所的。王维最后将自己的魂魄,如泼墨一般,一把洒进了云间、水处、幽静的竹林。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疗治生而为人的欲念和困惑,从清净中得到超脱。

窦唯说过,人最难熬的,就是清净。

王维在看遍了纷乱世相后,做到了。

公元761年, 60岁的王维从容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种姿态,像是一个观棋不语的人,虽不下棋,却已得棋势,于是淡淡一笑,孑然起身,悄声离开。而他留下的,是一个曾经有过惆怅有过哀伤也有过豪情壮志、最终一点点与心灵和解的诗意世界。那世界犹如可掬之水,后世之人轻捧一手,往生命的河流里探头,可以听见宁静山谷里的回响,洗涤心灵、解脱痛苦的声音。

注本文内容参考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