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过后,只留鸡毛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3-04-24 发布于内蒙古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仍会想起他的祖父带他去见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老实说,我没有完整地看完《百年孤独》,但许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开篇的这个奇妙的句式,并且在其后的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里看到这个句子的各种变换形式,有时候甚至突兀地穿插在线性的情节叙述中,唯一不变的是它混杂的时态,将来现在过去,一句话涵盖了一个人的一生。

著名的评论家朱大可说,“马尔克斯扮演了中国作家的话语导师,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超过了包括博尔赫斯在内的所有外国作家。对于许多中国作家而言,马尔克斯不仅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而且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上世纪80年代,盗版的《百年孤独》在文艺青年中几乎人手一本,在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浸淫下,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原来魔幻比现实更具有真实的意义。于是,莫言、苏童、刘恒、余华、格非、马原、韩少功、叶兆言......,可以找到马尔克斯影子的成名作家的名字有长长的一串。

这秘密是公开的,而且并非不可告人,大家吸收了大师的养分,种出了自己的果子。这就如同王家卫的电影,给了他灵感的从穆时英到村上春树,从戈达尔到谭家明,但他还是王家卫;还有人说王菲模仿小红莓,但光靠模仿她成不了天后。开天辟地的大师总是少数,大多数艺术都是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当中发展的。

马尔克斯走了,20世纪的最后一位大师离我们而去,我们进入众声喧哗的21世纪之后,看到的新闻就只有琼瑶状告于正抄袭之类了。家人正在追那部闹得沸沸扬扬的《宫锁连城》,我在旁边听来听去,前半部分是明目张胆地照搬琼瑶阿姨的《梅花烙》,后半部分几乎集合了言情剧还有武侠剧的各种旧梗。有个笑话说,一个无名作曲家邀请成名作曲家来听他的作品,后者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脱帽致敬,无名作曲家惴惴地问,先生,我的曲子真有那么好吗?后者答,不,我遇到了好多熟人。

该生气的不该只有琼瑶阿姨,只是她名声大,被大家看到了,其它被借走东西的主人家,可能只有苦笑了,不过没什么大不了,说不定他们也是借来的。大家借来借去,也搞不清到底是谁家的了,其实并不是什么顶好的东西。

再没有大师给我们提供思想的养分以及学习的教材,我们也没有耐心去消化然后融入自己的作品里,直接拿来就用了,成王败寇,谁叫得最大声这东西就是谁的。身陷抄袭门的不是只有一个于正,郭敬明的抄袭官司都败诉了,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东西大卖。

法上取中,我们连抄袭都已经找不到更好的教材了,缺乏大师的时代,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争来争去,只不过多增了几根鸡毛。

(李青)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