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2259个热搜,拥有罗云熙和白鹿,《长月烬明》为啥还是糊了?

 光影新天地 2023-04-24 发布于广东

截止4月13日下午,开播刚好一周的《长月烬明》累计上榜热搜话题2259个,累计热搜登顶153次,累计在榜时长874个小时。

这个数据恐怕要比年初爆款《狂飙》更亮眼,但如果说《长月烬明》是比《狂飙》更爆的爆款,恐怕没人认同。

很显然,热搜数量并不能和作品热度划等号,甚至和“爆款”与否都不再是成正比的关系,在饭圈文化盛行的当下,热搜显得越来越廉价。翻看评论,会发现网友对这2000多个热搜均表示不屑一顾,吐槽营销太多、花钱买热搜,甚至有人表示当讨论一部剧爆没爆的时候,就是没爆。那么问题来了,上了2000多个热搜,为什么《长月烬明》还是糊了?

首先基于2000多个热搜本身,《长月烬明》在现实中形成的反差,折射出社交平台和现实生活脱节、粉丝们“圈地自娱”的尴尬局面。

平台逐利加上热搜话题和热搜内容缺乏营养,致使热搜“给钱就上”成为网友们普遍认知,“炒作”、“买热搜”成为日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当热搜不再代表热度,社交平台的公信力也越来越低了。

当然,这也是粉丝们齐心协力的结果,特别是影视、娱乐领域,粉丝“圈地自娱”的情况显而易见,往往影视话题、炒作CP、偶像的单人cut等,为数据做贡献、排着队评论的都是粉丝,和路人无关,热搜,不过是粉丝团的线上狂欢。

其次,题材决定《长月烬明》难成爆款。在业内,做古偶仙侠剧公认的难。有制片人坦言做这个题材有赌的成分,为了让自己赢面更大,只能砸更多的钱进去,当下的古偶仙侠剧的创作公式就是大IP+流量明星+名班底+S级以上+高投入+顶配宣发。套用在《长月烬明》上,就是藤萝为枝的小说(IP),罗云熙和白鹿主演(流量)、鞠觉亮执导(名班底),大量特效和精美服化道(S级和高投入),以及2000多个热搜(顶配宣发),这样一来,就算不爆,也能来一套爆款的假象。

之所以难,是因为古偶仙侠受众群体窄,目标客群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他们也是网文爱好者,对IP改编感兴趣。同时,仙侠题材和现实生活脱节,难以让人与剧中角色共情,追剧过程没有代入感,自然没有太多讨论空间。纵观近年来的爆款电视剧,几乎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时装剧、或《人世间》这样能勾起回忆杀的作品,流量明星扎堆的仙侠题材,几乎找不到一部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作品。

还有一个原因,《长月烬明》缺少生存的土壤,网剧有网剧的局限性,不上星播出,会流失一部分电视观众,这也是古偶仙侠剧能出爆款的原因之一。

不过,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受电视剧品质影响。设定新颖,《庆余年》爆了,独特的女性搞事业视角,《梦华录》爆了,扫黑题材、双雄之争加上制作精良,《狂飙》爆了。这些爆款电视剧的优势,《长月烬明》都不具备,依旧是延续以往套路,用流量明星炒热度,用二流特效包装玄幻元素,用漏洞百出的故事支撑40集的长度,注定导致味同嚼蜡,难以吸引饭圈之外的观众,更何况,《长月烬明》还有难以细数的穿帮镜头,让这部剧都无法标榜自己S+级的制作,丢掉这些,《长月烬明》还剩下啥?

几年前,导演郭靖宇曾痛斥收视率黑幕。而如今网剧的逻辑和套路,不用业内人曝光,网友们也都懂。平台和制作公司砸钱、明星拿走高昂片酬、后期部门奉上二三流的制作水准,营销公司拿钱在社交平台炒作,最后各方都赚得盆钵皆满,买单的责任自然是投放广告的金主爸爸们,但他们真的看不懂这一整套无法突破圈层的玩法吗?

而在这一整套玩法里,电视剧无关艺术和创作,完全沦为互联网思维下的一款产品,这就难怪电视剧越来越多,但品质越来越烂了。只有打破这样的市场逻辑,真正为作品买单的是观众而不是广告,电视剧市场才能迎来春天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