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柄锨剑

 慧心雨丝写作 2023-04-24 发布于山西

       ☀回忆往事,纪念青春;发现美好,分享感动。 中专生的精神家园,关注者的心灵绿地

作者/张三平

槐乡百篇散文展播005

      西沟里那块地真美。

      她挺着大肚子,一个人端坐在山凹里,面对着舞阳河、后南坡,背靠着岭上。

左臂是半个烧瓦窑,残壁坠挂着青红色陶土。烧瓦窑常年累月积了些黄土,把黄土整修成上下两畦,上畦栽两排茄子,下畦种两排白萝卜。

右臂约三丈高,地心被洪水冲出凹坑时,它立即倾土身支援。

阳光褪去了戾气,淡金抚摸酥土,空气里飘散着吸纳之气。生长的庄稼轻轻呼唤,丰润潮湿的泥土快乐地呻吟。

阳光、田野、泥土、樵烟。土地的气息渐浓,醇厚的味道里少不了父亲的气息。

父亲不是农人,却胜过农人。他有工作,是新华书店的一名员工。一包包书打成长二尺,宽一尺的包,红旗牌自行车后座及两侧各一包,甘亭、曲亭、古逻三个点依次送上去,一天就过去了。

他穿着蓝哔叽裤,雪白的的确良衬衫,白草帽柔软的系绳垂在颔下。他不是农民,不像农民,种的庄稼却比村里任何一家都收成好。

父亲卖书,但他对土地的爱远胜于书。土地是他最钟爱的阵地,像姥姥纺线的炕头,母亲做饭的炉台。

他会算计,动脑筋流的汗比滴在泥土里的多。他要想办法让一家七口人吃饱穿暖,略有结余的话还要顾及叔侄及众多堂兄弟。

      描写父亲稼穑,需要灿烂而不刺眼的秋阳;需要额上细密却愉悦的汗珠;需要衣服鞋袜上的灰尘与泥巴;需要手上的青草汁与裂开的口子。当然,还需要波浪翻雪的犁痕,南山北坡汩汩的清泉。

      除此外,他贴身的秘密武器是一柄锨剑。

这柄锨剑,像四队里那匹枣红大马,枣红马送才俊参军,驮新郎娶亲。父亲扛着铁锹,像持着一柄利剑的将军,坚定地走向地垄。

家里还有一柄圆头锨,木柄玉白色,鳞纹层层如烟,像三舅苍白的脸。他也是一柄柔和的武器,但是在全村,他只能算全村第二。

父亲肩头的那一把,是村里的第一利锨,无锨与之争锋。

这柄冠军锨正面是枣红色,背面呈淡青色。一根纤细木柄,两种色调,不知叫什么木,比枣木轻,却与枣木一般坚硬。当时农资公司拉回一火车厢锨把,父亲捷足先登,从上万根锨把中选了又选,最终选准了它。几年手汗浸泡,锨柄闪着幽幽紫光。

锨身比一般锨窄二公分,却长二公分。一半铁褐色,一半银白色,锨尖闪着刀剑寒光。一锨插进土里,草根“崩崩”应声而断,刮削垄草比剃刀还快。

父亲擅长拍垄整畦。铲起松软潮湿的泥土,堆成条状,父亲站在土堆上,躬下身子,抡起红柄铁锨,一道寒光闪过,“啪——”一声脆响,一片湿土平滑如纸。“啪——啪——”,声音有节奏地响起,一个个行军包摆成长阵型。长阵蔓延,护住了地块。地块优雅得像一位少妇,用凹凸有致的柔美曲线回望那柄红光闪闪的铁锨,回味着他拍击自身的颤栗。

父亲种地就是要种出花来,种出全村最好的庄稼,这与他追求完美做事的一贯风格一致。

除了种小麦,父亲还种瓜果杂粮,哪块地适合栽红薯,哪块地适合种土豆,哪块地种谷子能丰收,他比谁都清楚

种小麦,他从城里买回优质种子,购回别人舍不得用的尿素,请村里最好的把式耕耙摇耧,地犁得深,耙得平,籽下得匀。麦收时节,你去踅麦吧!那麦子齐刷刷、黄灿灿、沉甸甸,笑傲麦群。

他还种二茬,收了麦,又赶着种玉米或大豆。有一年雨水好,我家的大豆大丰收,豆荚饱满,黄豆乱蹦,为了保豆,一家人用床单裹着往家里运。

懒人的地越种越小,父亲的地越种越大。地垅内累积的土他一定要斩齐;地垅塌陷了他一定要用青石砌起来。有一年发洪水,把西沟的地冲陷了一个几丈深的大坑,他找了炸药、雷管,召集了十几个壮小伙儿动土方填疙窝。


父亲立在西沟地边,拄着红柄铁锨,像一位将军!

霞光从烧瓦窑顶上洒过来,地块一半阴凉,一半洒满阳光。麻雀成群结队掠过荆梢,栖息到胡黎枝上。

舞阳河断流迟,河水闪着鳞光洗刷卵石。父亲摘下手表,折一把蒿草擦锨,污泥褪尽,完成使命的锨傲视着沾满露水的野芳。

白雪纷飞,南岭北坡粉妆玉砌。

红柄铁锨靠在瓦房里歇息,掏灰、出圈之类的事他不干。瓦房里有几个年青人在耍拳,他盯看着,如果他们需要剑舞,自己能否化成利剑?

他像一位得胜回朝的战士,土地是他的阵地,土地在,瓷瓮土缸就会填满。他用红柄锨剑筑起护卫线,护住了土地流失,护住了自己的温暖家园。

“嗨——嗨——”声里,他沉沉睡去,炉膛火红,大雪满山。

作者简介

张三平,1968年8月生人。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伏珠村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临汾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洪洞《同根报》执行主编,《洪洞大酒店》主编。公众号《洪洞好人》《同根文学》《山水田园歌者》执行主编。《洪洞县政协志》特邀主编。出版有《辽阔是可以触摸的——洪洞十人诗选》。编写有乡土教材《洪洞,我可爱的家乡》(小学段)三册;《仁文洪洞》(中学段)三册。报告文学集《雏凤新声》。编辑了《广胜寺传奇故事》《大槐树传奇故事》《苏三传奇故事》《乾元山风物传说》等。曾有作品散见于地方报刊。

槐乡百篇散文展播编委会

贾小建  任高杰  张三平 

     辛宇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