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书】:《克莱的桥》

 春天的花开Iris 2023-04-24 发布于四川

ONE  BOOK

遇见有感:

首先必须要说,这是一本有一定阅读门槛的书。

不单单是因为这本书的总页数有596页、总字数48万,而是马库斯·苏萨克的写作手法。对,就是《偷书贼》的作者马库斯·苏萨克的蛰伏13年后面世的另外一部长篇作品。

全书一部有8个部分,第一部的标题是一个词“城市”,第二部是两个词“城市+水”,之后以此类推,第8部有8个词语“城市+水+罪犯+拱桥+故事+幸存者+桥+火”,看目录就会让你不由地产生困惑,标题为什么会这样设置呢?

书名《克莱的桥》中的克莱是故事描述的邓巴家5个男孩中的老四,就是他,在13岁时,看着患病已久的妈妈在他怀里死去,而不久后,爸爸一言不发地从家中消失了,默默扛起家中一切秘密的克莱。

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并不是克莱,而是五兄弟中的老大马修。从第一部开始前他独自去31年来从未踏足过的小镇的一个院子地下,挖起来了一台老打字机,一条狗和一只蛇的骸骨开始,故事缓缓拉开帷幕。

真正有门槛的地方在于马库斯·苏萨克根本没打算按常规套路讲述邓巴家族的故事,父亲走后5兄弟野蛮生长的故事,与4年后已经被叫做“谋杀犯”的他归来后莫名其妙的“造桥”的要求的故事,父亲童年到成年的故事,与母亲彭妮因为一架钢琴结缘的故事,母亲从波兰以难民身份移居美国前后的故事,所有的故事似乎纠缠在一起,又似乎有一些叙事者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意识流味道。

这48万字里,初一读来感觉有纵横交错的无数条故事线,这些线构筑了一个神秘莫测的空间。一开始,你甚至不太容易进入,但是当你发现不同线索之间的奇妙关联,它们互相呼应和补充,又有各种埋伏似乎隐藏在一个个体生命历程中,然后综合发力导致故事的走向,那种宿命感,那种豁然开朗,简直是五味杂陈,又忍不住想拍案叫绝。

突然想起来史蒂夫·平克的“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而马库斯·苏萨克似乎用拼命打磨的文字、用线性的文字努力呈现出“网状的思想”的那个网状,就用这样的故事结构呈现。

在《偷书贼》中,马库斯·苏萨克以死神视角创作的故事让更多人因此记住了他。

而这本书没那么好读,可能甚至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如果就此放弃,那就真可惜了。

毕竟除了传说中的“潮汐式写作手法”值得见识一下之外,这一部普通而不平凡的家庭故事中有所有你能想到的丰富主题。

                  加星标,不失联

豆瓣|春天的花开Iris

新浪微博|春天的花开Iris

更多单本书阅读记录,参见微博和豆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