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朱琴心:票界出身,与四大名旦相角逐

 lsjxs 2023-04-24 发布于四川
 在十年前,谈京伶名旦者,于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之外,厥有朱(琴心)、徐(碧云),互争五大名伶中于四大名旦外之一地位。

 以朱、徐二人之艺术而言,朱虽非门槛内科班出身,然其剧艺,以天人之皆备,实胜于徐,而其行检则尤又非徐之能及。
 
 朱琴心,字玉洁,浙江江湖,现年三十七岁。生于上海,初业儒,在中西书院肄业。民国九年,朱离沪北上,由友人介绍,入协和医院,担任该院英文书记,时玉洁正十有七岁也。

 玉洁性喜艺术,对于戏剧,极饶兴趣。在沪读书时,课余之暇,时往各戏院聆曲。归寓后,辄效其歌声以自娱。然以未经名师指授,仅以性之所好,随口而歌,不计其他也。

图片

马连良、朱琴心之《芦花河》


 迨北上来京观光后,以北京为国剧发源地,老伶工辈出,大可以酬其素愿,遂决于职事之暇,研究国剧。

 嗣经其友之介绍,从某伶工学青衣戏,以《彩楼配》王宝钏开蒙。试声之日,某伶工以为孺子可教,极力提携,教以咬字运腔之法,而玉洁亦努力于唱念之研讨,昼夜不休。盖亦性之所近,不期然而然也。

 如是者一年,学就之戏颇多,间或于票房消遣清唱,极博佳评,然犹未正式登台也。但以各方之怂恿,至民国十年,在华乐登台演唱《春香闹学》,是为玉洁粉墨登台之始。

图片
朱琴心之《春香闹学》
 

 自是而后,正式组班。在华乐演唱者,一月有余。未几,先后与杨小楼、余叔岩同台。一经提携,声誉鹊起,而杨老将复不惜屈身为之配演《陈圆圆》剧中之吴三桂,更为九城人士之所赞许,而玉洁在梨园中,益具声誉矣。


 迨民国十三年夏,玉洁在华乐独自组班,以马连良、王凤卿、尚和玉等为之辅,演唱名项本戏,轰动九城,其声誉之隆重,较之四大名旦尤过之,此为玉洁演剧之黄金时代也。
 
 民国十七年,应上海大新舞台之聘,与时慧宝、张如庭、王蕙芳等南下,演一个月,声价益高。翌年,又应上海舞台之聘,以言菊朋为之副,南下演剧一个月,亦收极佳之成绩。及北归后,益为一般人所重视。于是玉洁益复自努力,聘请老伶工,课授诸名剧。

 玉洁复不自惜力,搜罗秘本,排演名奏,如《人面桃花》、《无双》、《刘倩倩》、《中秋赏月》、《曹娥投江》、《关盼盼》、《富贵英雄》、《乐昌公主》、《王熙凤》、《柳含烟》、《摔玉》诸戏,均在京津间负有佳评之名奏,而玉洁之名,更为世重矣。

图片
朱琴心之《虹霓关》
 
 玉洁学戏,聘请李宝琴、田桂凤、王瑶卿等,指授名奏,师友兼资,切磋琢磨而剧艺益复猛进,南行两次尤增声价。其能剧以花旦戏为主,而辅以青衫唱工剧,以至于文武兼重之奏,昆乱并繁之作,玉洁靡不优为之,其得名自无偶然也。
 
 玉洁出身学界,中西文咸有深根底,曾自书中英论文各一——关于戏剧者——摘录如左:

 1、对于戏剧之希望(中文)。

 (1)希望顾曲家,纯以艺术为欣赏之对象;

 (2)希望顾曲家,勿存门户之见,同时希望吾同业以艺术为主体,或创新作,或整旧剧,均须忠实为之,勿以交际闻传为能事。存旧有之精神规律,因应时代,加以优美之艺术,则我国旧剧必能在世界戏曲史中占有重要光荣之一页也。
 
 2.旧剧为理想歌舞剧(英文)。

 我国之旧剧,虽重于唱,而剧情结构,亦同时注重。旧剧之歌乐,既娱观众之听觉,复助演员之表演,是以旧剧可谓为一种理想之歌唱戏剧也。
 
 玉洁自正式公演以后,对于编排新的本戏,工作尤为积极。聘请名家,撰述剧本,关于国剧之作风,变更颇多,其最显著者,厥为《关盼盼》一戏,实可谓开剧坛之新纪元。是戏之结构与布局,与普通戏剧之组织迥异。除首末两幕为实景外,其于中间诸场均系梦境。由梦境而补演儿时事,而长而老,以至于最近之过去。除电影外,舞台上之旧戏新剧,均无此项补述之表演,亦无此绝大梦境之演幕。

 全剧共六幕,其幕目完全集古诗句,尤为别致,原词如下。第一幕:燕子楼中霜月夜(白香山句)。第二幕:相思一夜情多少(关盼盼句)。第三幕:夜中忽梦少年事(白香山句)。第四幕:车马当还期(唐德宗句)。第五幕:黄金不惜买蛾眉(白香山句)。第六幕:讶道泉台去不随(关盼盼句)。

 是戏取材《丽情集》关扮盼殉情故事,并将白香山感故张仆射诸妓诗、关盼盼答白香山诗、关盼盼燕子楼诗均列入,尤可称为戏剧诗词化,亦可称为诗词戏剧化,实为朱剧之最具风雅性者。

图片
朱琴心之《麻姑献寿》

 其他如《上元宝鉴》、《曹娥投江》、《富贵英雄》、《英娘》、《百花公主》、《无双》、《中秋赏月》、《刘倩倩》、《化外奇缘》诸戏,均为朱剧之佳者,而《陈圆圆》一戏,更为脍炙人口,杨小楼且为饰剧中之吴三桂,于此可见玉洁当年声誉之隆重矣。
 
 忆当十余年前,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声誉为最盛之秋,而玉洁以票界出身,一鸣惊人,与四大名旦相角逐,其艺之过人,自可想见。

 玉洁之艺,得田桂凤之菁英,获王瑶卿之神韵,复能努力不懈,阐心研讨,故能一日千里,以与一般科班出身相干旋,盖亦天人皆备,自非幸得者所可比也。
 
 更有足述者。此时京剧界唯一团体组织之国剧分会,即从前梨园公益会。而梨园公益会成立之始,实赖玉洁一人之促成,此中经过,实有堪纪述者。

图片
朱琴心、孙履安之《乌龙院》

 盖当年梨园公益会纯以剧界之公益前提,其初之倡立,亦不过十数人之慈善行为,施舍棺木,而因海上闻人北来者之捐款问题,由玉洁之提倡,而有创立斯会之动机。几经筹备,始具雏模。其中经过事迹,实占国剧史上之一页,尤值得吾人之大书特书者也。如玉洁者,诚国剧界中特出之秀士,又乌可以当伶目之也哉,噫,可以传矣。

(《立言画刊》1940年第86、88、9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