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实秋:京剧能传下来就是靠的这点娱乐的价值

 菊部文存 2020-11-14

 关于旧剧报载南京有“中华国剧协会”的发起,还有许多中委参加,宣言如下:

 概自欧风东渐,竟效维新,入主出奴,自遗国宝,即国剧一事,可为举隅。盖自有钢琴梵亚铃等器,而精笙箫檀板者无几,自有歌舞话剧等戏,而擅皮簧昆曲者亦无几,厌故喜新江河日下。

 然我国五千年之文明,念二省之风俗,其寄托于国剧者,指不胜屈。音韵之悠扬,表演之毕肖,固已优于异城,而不可以言语形容。同人等憬于国粹之将沦,怵然于郑声之乱雅,爰集合各方同志,合组协会。拟从调查入手,先赴各省得共异同,因而改进,共谋复兴之荣,一洗泄沓之讥,庶民族精神,日益光大,教忠教孝,默化渐移。

 昔释迦说法,以声音感人,海水天风,当机立悟,斯事虽末,亦正人心厚风俗之助也。四方同好,曷兴乎来。是为启。 

梅兰芳之《太真外传》

 这篇文章之陈腐浅薄是无须批评的。不过旧剧的确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对象,如何研究,那是可以商酌的。

 我以为研究旧剧有两条途径:

 一是把旧剧依然当做一种活的艺术流行于大多数的市民、农民之间的一种娱乐,加以研究、批评、改进。

 一是把旧剧当做一种已经衰落甚至将有绝灭之虞的一种艺术,加以调査、整理、说明。

 当然,这两条路是不悖的,亦可同时并进的。但是,无论如何研究旧剧,这研究的人必须要有点现代的知识,他必须要知道在如今的世界上戏剧艺术已经进展到怎样的一个地步,然后他才不至于说出一派冬烘的胡话!

马连良之《借东风》

 旧剧事实上是大众的一种娱乐。所谓“教忠教孝”“正人心、厚风俗”那一套酸调,一向只是少数读书人的门面话,看戏的人们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娱乐是不可少的,旧剧之所以能存留至今者就是靠了它这点点娱乐的价值。

 娱乐可以是艺术,也可以不是艺术,这完全要看那娱乐是否具备艺术的条件。中国旧剧自然不仅是娱乐,而是颇有一些艺术价值的,但是比起西洋的戏剧来,老实说,旧剧显得是非常原始的、幼稚的、简陋的一种东西。

 可是中国旧剧有它的特殊风味,是西洋戏剧所没有的。所以,现今颇有一些很通西洋艺术的人而亦醉心于旧剧。旧剧中的歌唱、节奏、姿势,很有许多可以令人神往的地方。不过这些优点并不能掩盖住它的重大的缺陷,例如思想的鄙陋、文字的拙劣、结构的纷乱,以及乐器、服装、道具之恶劣等等。

郝寿臣之《审潘洪》

 旧剧是必须要设法改进的,这与话剧无干,旧剧之窳败不自话剧之兴起始,研究旧剧的人要认清症结所在,对于西洋艺术要取虚心领教的态度。

 旧剧不加改进,必然的要趋于衰落,以至仅仅成为低级娱乐。可是由一群头脑冬烘的人去倡言改进,结果亦将等于零罢了。

(《益世报·文学周刊》1933年10月14日第4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