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提高求人办事成功率的3个关键点!

 谋略那些事 2023-04-24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资治通鉴》

关注后回复'通鉴',有解读的1~4部电子版送您

《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汉纪四十二

东汉·汉安帝建光二年(癸亥,公元123年)

【原文】

冬,十月,辛未,太尉刘恺罢;甲戌,以司徒杨震为太尉,光禄勋东莱刘熹为司徒。大鸿胪耿宝自候震,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宝大恨而去。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

【译文】

冬季,十月辛未(初六),将太尉刘恺罢免。甲戌(初九),将司徒杨震任命为太尉,将光禄勋、东莱人刘熹任命为司徒。大鸿胪耿宝亲自去见杨震,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说:“李常侍受到圣上的倚重,想让三公征召他的哥哥当官。我只是传达上面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圣上有意让主管官员征召,本应有尚书发出的敕令。”耿宝十分恼恨地离去。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杨震又未听从。司空刘授听说后,便立即征召这两个人作自己的掾属。

【解析】

杨震,之前文章提过几次,就是那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主角,也是三国时期著名鸡肋杨修的先祖。

上面材料发生在杨震担任太尉后,共两个部分,都是有人找杨震,希望推荐自己人当官。

咱们一段段俩说。

第一段是大鸿胪耿宝。

要说此人,其先祖是耿况,东汉一统天下初期北方小诸侯。

刘秀败走河北时带资投靠,算是从龙比较早的功勋,加上他的儿子耿弇极其能打,后人从军者颇多,在东汉朝廷中影响力颇高。

对于汉安帝而言,他的生母姓左,嫡母是耿贵人,也就是耿宝的妹子,耿宝对于汉安帝有舅舅的身份在。

上面材料中耿宝找到杨震,向其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

大鸿胪耿宝自候震,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不出意外被杨震所拒绝。

这里可以稍微深入一点。

为什么耿宝要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兄弟?原因无非两点。

其一,李闰找到耿宝有求与他,而耿宝也自持身份觉得自己开口找杨震,他会卖个面子。

其二,耿宝想结交李闰,于是想以此此事来换李闰人情。

咱们来看耿宝说的那句话:

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先是点了这据举荐之人是中常侍李闰的兄弟。

讲实话,对于杨震这人来说,他本就排斥宦官,现在让他去举荐宦官的亲人,这不就等和宦官同流合污了?

杨震爱名,对于这种事是极度厌恶,自然不可能答应。

再说,耿宝还说另一句:宝唯传上意耳

这显然就是在哄杨震,潜台词就是征召李闰的兄弟也是来自更上面的意思。

杨震都已经是三公之首了,在他上面的还有谁?

邓太后没了,那就自然是皇帝。

但耿宝又没说清楚,只是如此模棱两可,让杨震去品。

对于这种话,杨震能去求证吗?显然不行,就如同职场中有同事对你说,领导让你帮他做个时,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你哪知道是不是领导真如此说了。

但通常情况下,这种套用上面意思的话,多半都是假的没有这回事。

咱们退一步来说,假如杨震不排斥宦官,且也愿意提拔这个李闰的兄弟,杨震也不愿意去做。

为啥?

因为李闰的兄弟他怎么自己不来说,让你耿宝来说?

到时候事情办好了,责任力气是杨震来扛,人情好处却是耿宝的,这算计是精明。

所以,无论如何杨震是不会也不可能答应的。

因此,杨震的回复很官方。

“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我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既然你说有上面的意思,那行,拿出文件来,拿出来我就找办。

耿宝拿的出吗?显然没有,足以证明,征召李闰兄弟这事,也就是耿宝和李闰私下合计在一起瞒着汉安帝借用他名头如此。

当然,对李闰兄弟如此,对于执金吾阎显的推荐也是此。

这阎显又是何人?

汉安帝的皇后就姓阎,阎显是他哥哥。

东汉一朝四大外戚,分别是窦、邓、阎、梁。

以杨震身份、为人、立场,基本上可以说你让他去帮外戚、宦官的忙几乎是不可能。

所以,杨震的存在算是得罪了外戚、宦官,也为他之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咱们再看另一边。

材料中的三公里面还提到另外两个人,司徒刘熹和司空刘授。

两人担任这个位置时间都不长,底蕴并不厚,因此在耿宝求人的时候并没有优先找他们。

但是,后者在听闻杨震拒绝之后,立马迅速贴近表示愿意配合。

这一方面显得此人没有骨气、风骨,趋炎附势没个三公样。

另一方面更说明此人蝇营狗苟之辈,想的都是个人利益,对于这种破坏国家的行为并不觉得可耻。

再一方面三公最高为太傅,杨震就算答应也到顶了,而他俩还有点盼头。

但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标注好了加码。

你所有的坚持和选择都注定你要承担对应的成本。

杨震为了自己的坚持,最终身死,却也名流千古。

刘授、刘熹与外戚宦官媾和,虽然还算不错,但也逃不了被清算。

孰是孰非,谁又能说得清?

【闲扯】

其实,我感觉的吧,如果去学杨震那么刚,咱们学不了,得罪人的事谁干?

如果去学刘熹、刘授,别人提要求你就答应,也不成,这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咱们不妨换个角度看,从耿宝的角度去看。

看什么?

为什么耿宝求人办事会失败?

严格来说,耿宝求杨震办事,成了并不算什么,失败了才有说头。

个人认为,关键点有三个。

其一,耿宝求错了人。

就像之前提到的,杨震什么人、什么立场、什么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

耿宝这就是拿着杨震不愿意做的事情让他去做,这事能成就怪了。

其二,关系不到位。

关系不到位这个是显然的,耿宝和宦官混圈子,而讨厌宦官的杨震能和他关系好到哪里去?

其三,这事不靠谱。

所谓这事,其实是耿宝举荐的李闰的兄弟。

抛去前两点,古人还说,举贤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但这话的前提是的确有才有本事,人能立得住。

如果没才或水平极差,杨震举荐那就是给自己脸上抹黑。

所以,咱们反过来看,求人办事,人家什么情况下愿意帮你?

通常来说,也是三点。

第一,你求的这个人的确能发挥作用,或他知道、掌握关键信息,说白了你得求对人,哪怕你求的这个人,他能告诉你去求谁更有用都算。

第二,你与求的这个人得有关系基础。而关系的本质是长期交往接触下来累积的信用和靠谱。所以,如果你与求的这人没关系基础,要么提前布局关系,要么得找有关系基础的中人。

第三,你这事得靠谱。帮人办事,首先考虑的永远不是自己能得什么,而是自己有什么风险。

违法乱纪、坏规矩的事,你拿去求人,拒绝甚至把你骂出门那是理所应当的。

所谓靠谱,分三个方面,其一,你这事不违法乱纪,帮你不是害自己。其二,你这事已经大差不差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人家愿意成人之美托你一把。其三,你这事不会让他废他大劲,对他就举手之劳而已。

这三个满足了,对方才基本上不拒绝,但也至多不拒绝,至于答应愿意出手,你懂,不细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