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红军,一开始多少兵力?毛主席让这成为长征终点,有何隐情?

 新用户40828904 2023-04-24 发布于福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完成!根据资料记载,三大主力会师之时,各方面部队都是损失惨重。

其中,红一方面军由原先的8万人到会师时,只有7000人;红二方面军,剩余14000人;而之前号称10万之众的红四方面军,也仅剩42000人。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红25军的4000人......

文章图片1

从这些数据来看:红一方面军减员最为严重,几乎损失了4/5的军队,而红四方面军保存相对完好一些。

看到这些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红四方面军的人还算多,绝对是个大助力。那为何毛主席却最终却下定决心会师于陕北,让这成为长征的终点呢?

文章图片2

一、陕北其实并不是最初想法

——关于这个问题,最早得追溯到1934年4月。这一年广昌战斗结束,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博古李德等人提出红军应该实现战略转移。

计划很快得到了众人的同意。于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选择去湘西和红2、6军团会合。如果这一决策能够成功,红一和红二方面军的确能够顺利会师,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但是,该计划却给我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为蒋介石发现了我军的意图,而且在前方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在这一过程中。

面对敌人设置好的陷阱,我军却采取了比较呆板的决策,继续朝着陷阱冲击。

文章图片3

期间也有过机会,例如白崇禧给我方让道,但因为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最终酿成了血战湘江的悲剧。此战我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军遭到沉重打击。

值此关键时刻,毛泽东挺身而出,向众人提议改变战略,终止了前往湘西的计划。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黎平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也正是在此期间,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毛泽东成功取得了对党的领导权,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然而,在遵义会议结束,蒋介石调集150个团围攻过来,中央不得不放弃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的计划,决心北渡长江入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这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的尝试。

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展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奇迹之一:四渡赤水,蒋介石被真微操秀了一脸,红军成功渡过大渡河,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

文章图片4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红四方面军实力最为强大,在徐向前的运作下,红四方面军数次打垮四川的几十万联军,军队人数高达8万多人。

相比较于只剩1万人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几乎是最强力的助手。

然而,张国焘等顽固分子对于中央的决策表现出种种不满,甚至妄图分裂中央,给中央红军带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为此,中央红军不得不忍痛与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分离,独自北上。

文章图片5

二、选择陕北,有偶然,也有必然

也正是在此次遭遇之后,中央红军再一次召开会议,决定重新寻找根据地。

其实在两河口会师之时,周恩来就曾经提出,新苏区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地域宽大,好机动。第二,人口较多,能大批扩大红军。第三,经济条件较好,有必要的物资保障。当时周恩来和毛泽东就提议,应当北上去川陕甘。

不过当时因为顽固分子造成的危机,该建议并没能实现,而且还导致了中央红军的一部分力量被留了下来。

万幸的是,1935年9月19日,我军进驻甘肃占领哈达铺,期间毛泽东从报纸上了解到了一则新闻,上面具体贴心的介绍了陕北地区有一块较大的苏区根据地。

文章图片6

于是9月27日,我党召开了新的政治局会议,决定把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

于是,全体官兵在高喊着:“陕北革命根据地是抗日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之后,便快速的奔向了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成功会师......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中央红军走向陕北,将陕北定为长征的终点,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出的决定,而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痛苦。

我们并非不想与其他几大主力会师,而是实在是做不到。

例如与红二方面军贺龙的会师,被蒋介石政府察觉,结果酿成了红军减员超过半数的悲剧;后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就是松潘战役分歧,左右两军各自为战。

而且,当时我军并不知道陕北红军的存在,我们只是根据当时革命的需要,决定在陕甘宁边区打出一片天地。

因此,正如学者的评价:红军落户于陕北,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三、陕北红军的壮大过程与兵力

那么问题来了,偶然之中发现的陕北红军,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1、陕北红军的火苗发展成规模

——时间回到1930年,根据我党的指示:刘志丹同志利用阎冯蒋三方中原大混战,组织了20多名共产党员在陕甘边发动农民群众,组建革命武装。

应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机会,但也同样充满着挑战。

这之中经历了种种挫折,不过,革命的火种还是在缓慢的增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陕北地区成立了南梁游击队,总人数约有300多人。

1931年,中共山西省委又派遣20多名共产党员,在山西孝义地区组成了晋西游击队。

而他们一成立,便运势不佳的遭到了敌人猛扑,晋西游击队不得不渡过黄河来到陕北,之后改称为陕北支队,人数也有300人左右。

文章图片9

1931年10月,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支队成功汇合,组成了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

而这支部队的领导人,便是由后来陕北根据地的两大创建者担任——谢子长担任总指挥,刘志丹担任副总指挥,全军总人数约有400人。

1932年2月,反帝同盟军被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由谢子长担任总指挥,后由刘志丹接任。这支部队在刘志丹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立下赫赫战功。

例如1932年3月,刘志丹在旬邑县杨坡头伏击陕军警卫团和反动民团,俘获敌人400余人。

四月,又奇袭旬邑县城,歼灭敌警卫团两个联合反动民团一部,俘虏敌人300余人;五月,进行反围剿战争,与敌人一个旅又四个团进行血战,前后战斗9次,8次获胜,歼敌1400余人。

——正是在这场战斗的磨练中,游击队成功壮大到1500多人,后来赫赫威名的陕北红军此时已经初具规模。

文章图片10

2、陕北红军根据地的形成

可惜,由于敌人源源不断,而且每次都以数倍而攻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陕甘游击队减员数额巨大。

不过,陕甘游击队已经点燃了星星之火,各地的武装部队开始纷纷崛起......

——例如,中共延川县委领导的游击队就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积极的响应游击战争,该部队后来被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人数也扩张到了近百人。

1932年12月24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决议,陕北地区游击队学习党中央的政策,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不过未设军长和军部,下辖第2团。

由王世泰担任团长,刘志丹担任政治处主任,该部队一共有200多人。虽然人数远小于巅峰时刻,但红26军第2团却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着手建立革命根据地。

文章图片11

由于早期斗争,一直与群众密切联系,因此革命根据地很快得到的民众的拥护,成功建立起了东西50余华里,南北80余华里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红2团的实力也得到增长,期间壮大到了300多人,组成了5个游击队。

当然,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红2团遭遇杜衡的错误主张,结果导致我军作战严重失利,红2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刘志丹等骨干70多人被打散到各地。

遭此巨大打击,陕西省委决定重建红26军,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再一次成立,下辖第4团,该部队由两个地方游击队为基础组成,人数也仅有120人。

幸好,很快有了新的生力军......

同年7月,国民党陕军骑兵团1200多人,在我党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被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原任团长共产党员王泰吉担任司令员。后来该部队遭到敌人围堵,被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大队。

与此同时,我党也组建了耀县游击队。

文章图片12

1933年8月,陕西省委指示成立了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由王泰吉担任总指挥,高岗担任政治委员,统一管辖红4团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大队和耀县游击队。

随后该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依旧未设军部,下辖第42师,先后由王泰吉,刘志丹担任师长,高岗继续担任政治委员。

这一次红26军人数增加到了一个师,有500多人。

虽说人数依旧较少,但红26军却极大的鼓舞了底层民众的游击队热情。

——后来各地游击队纷纷崛起,从第1支队到第五支队先后成立,而这些陕北游击队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了4块革命根据地,合称为“陕北革命根据地”。

毋庸置疑,此时陕北根据地大势基本已成!

文章图片13

3、遭遇三次围剿却越挫越勇

然而,和中央红军的遭遇一样,当陕北根据地基本成型之时,必然遭到反动派的反扑。

——1934年,蒋介石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1次围剿。

虽然陕北革命根据地没有毛泽东等传奇人物指挥,但红军素来就会团结民众,调动人民积极性,因此不过数月时间,前后大小30多战,成功歼灭敌人3000余人。

之后我军又乘胜追击,三战三捷,彻底结束了敌人的第1次围剿。

借着这次战斗,陕北红军成功的提高了战斗力,实力和地盘得到大大的扩张。

第42师也由原先的两个团扩张到了4个团,而且还有郭宝珊率领的土著武装120多人举行起义,加入了陕北革命队伍。

文章图片14

当然趁着这次大胜之威,陕北边区成立,还组建了红军第二十七军,下辖第84师。

——不过蒋介石哪能任陕北根据地发展,因此他又于1934年聚集4万多人,发动了第2次围剿。这一次他们采用的对付中央红军的打法,学曾国藩的那一套。

但在刘志丹等人的指挥下,我军经过70多天的连续作战,歼灭敌军5000余人,连续解放6座县城,而且还打通了陕北苏区与陕甘边苏区的通道,形成了统一的陕甘肃区。

——经过此次战斗,红军扩大到了5000多人,游击队也发展到了4000多人,赤卫队和少先队遍布整个苏区。

文章图片15

在实力空前强大的同时,蒋介石坐不住又发动了第3次围剿。

陕北红军临危不惧、灵活作战,及时调整政策应对蒋介石的东西夹击之策,针对敌人的间隙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不仅轻松打垮敌人,还迫降了1800余人。

值此胜利之际,1935年9月,红25军在徐海东的带领下和陕北红军会合,两军会师组成第十五军团,由徐海东担任军团长,陈子华担任政治委员,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高岗担任政治部主任。

也正是在这时,国民党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在报纸上高调宣布“陕北红军的危险”,这又恰好被毛泽东给看到,所以中央红军决定去与陕北红军会合。

总结

其实,结合当时的宏观环境来看,红二六军团遥不可及,红四方面军被带偏,抬头望去到处都是追兵和敌人,也只有陕北红军才是中央红军唯一安全稳定的归宿......

文章图片16

这也正应了学者的评价——偶然中也有必然,冥冥中似乎有注定。

当然,陕北红军的军力最巅峰时也不过1万人左右,在会师的时候,陕北红军仅有3000多人,但这并不妨碍陕北红军对于长征和中国红军的重要性。

因为它为中央红军提供了稳定据点,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提供了一个妥善的过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