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文字运用限时训练4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4-25 发布于甘肃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限时训练4(解析版)
(限时:45分钟)
题组1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影片《长津湖》点燃观影热潮,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2021年国庆档__________的“爆款”。重温血与火中的战争洗礼,追寻光与影中的红色记忆,强劲票房号召力的背后,激荡着无限深沉、无比炽热的家国情怀。
(    )。《长津湖》自国庆档预热开始,预售成绩__________,呈现“爆款”走势。观众对《长津湖》上映的热盼清楚地表明,爱国情怀、红色基因已深植于民族血脉。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向来是观众__________的国庆档影片。长津湖之战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用冰与血凝聚成__________的英雄赞歌。影片《长津湖》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气势恢宏的画面,生动塑造了广大志愿军战士勇于胜利、敢于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世界,张扬着直抵人心的昂扬主旋律和磅礴正能量,激荡起观众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对革命英烈和英雄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交口称赞 超尘拔俗 情有独钟 惊心动魄
B.有口皆碑 一骑绝尘 情有独钟 荡气回肠
C.有口皆碑 一骑绝尘 一往情深 惊心动魄
D.交口称赞 超尘拔俗 一往情深 荡气回肠
【答案】B
【解析】有口皆碑: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一骑绝尘:比喻在众多竞争者中,其它人与特别突出的人相差甚远。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2.填入中文中括号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段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被人们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也从来没有被人们忘记
B.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和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
C.那段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和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从来没有被人们忘记
D.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
【答案】D
【解析】从上下文来看,主语应当是“人们”,故AC不合适;B项合在一起表述,不如分开表述更能增强语势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影片《长津湖》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画面气势恢宏,生动刻画出广大志愿军战士勇于胜利、敢于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世界
B.影片《长津湖》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生动塑造出广大志愿军战士敢于斗争、不畏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世界
C.影片《长津湖》以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生动展现出广大志愿军战士敢于斗争、不畏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世界
D.影片《长津湖》以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生动刻画出广大志愿军战士敢于斗争、不畏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世界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B.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D.搭配不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 题。
现代生活中,纸已是司空见惯之物。然而从推动全球文明发展的角度看,__①__,可以说其他任何发明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__②__、传承文化时,其他国家对纸还闻所未闻呢。
人类如果没有纸,(   )。因此,古人纷纷用“玉笺”“云肪”“云霞片”等美好的词语__③__,也算是相得益彰、名副其实了。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
A. 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就不会有 B. 现代文明就不会这么璀璨
C. 就不会有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 D. 现代文明的璀璨就不会有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上句“人类如果没有纸”的主语是“人类”,所以下句的主语也应该是“人类”,选项ABD的主语是“现代文明”,应排除。故选C。
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
【答案】 ①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②中国用纸来记录文字    ③来称呼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下句“可以说其他任何发明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可知,其他任何发明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说明纸的发明意义重大,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第二空,由下句“传承文化时”可知,要传承文化,就需要在纸上写字,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中国用纸来记录文字”。
第三空,由上句“古人纷纷用'玉笺’'云肪’'云霞片’等美好的词语”可知,“玉笺”“云肪”“云霞片”等词语都是纸的称呼,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来称呼纸”。
题组2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他们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地球的自转,自然安排生产劳动。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________就有好收成。年复一年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缓慢的生产节奏,养成懒散而稳定的生活方式。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________,人与人之间,非亲即故,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人社会。
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管理并非对所有成员________,而是有轻重厚薄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等,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礼治秩序”。这是以君臣父子为核心推演的社会关系网,一层驭一层,层层相隶属,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生息。无论是改朝换代或是战争离乱,风雨不惊,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复原如初。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中国文化。“礼治秩序”这种社会管理秩序使得中国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所以说《乡土中国》提出的这个概念,高度概括了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就不了解中国。
6.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案】五风十雨 安身立命 一视同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语境“逢上……就有好收成”可知,是指碰上天气好,风调雨顺的日子,故可填写“五风十雨”“风调雨顺”等词。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风调雨顺:指风雨及时适量,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二空,语境“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是说农民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可用“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指的是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第三空,语境是说不是对所有成员都同等看待,而是有分别,故可填“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彼此,贵贱高低,使用对象是人。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
B.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才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
C.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才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
D.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唯一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三:
一为语序不当,“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化传统的”多项定语语序排列不当,应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
二为成分残缺,“在世界文化史上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偏正短语,不构成完整句子,陈述的主语是“中国文化”,应改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文化”。
三是不合逻辑,“中国文化”与“公认为”之间是被动关系,在“公认为”前加上“才被”。
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
8.请结合文段内容,给“礼治秩序”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答案】礼治秩序是指在熟人社会中,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管理的社会管理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其格式一般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同时要注意多项定语的顺序和字数要求。
根据语段“'礼治秩序’这种社会管理秩序使得中国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所以说《乡土中国》提出的这个概念”可知,“礼治秩序”的属概念为“社会管理秩序”,由此可知,其基本格式为:礼治秩序是……的社会管理秩序。
根据文段“《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人社会”“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管理……而是有轻重厚薄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是'礼治秩序’”可以提炼关键信息,即“礼治秩序”的基本特点为:“熟人社会”“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
综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礼治秩序是指在熟人社会中,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管理的社会管理秩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9.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史铁生散文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画家会用浓重的色彩和奇特的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
【答案】(1)语言平实 (2)蕴含真情 (3)哲理性强 (4)充满悲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材料“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可概括出“语言平实”;
由材料“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可概括出“蕴含真情”;
由材料“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可概括出“哲理性强”;
由材料“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可概括出“充满悲怆”。
10.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中有几处推断:一是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三是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势必”“这样就可以”“只要……就……”等可见,这三个推断都过于绝对化。明确了这三个推断的问题后,就可以仿照句①来说明推断中的问题了。
题组3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天地养万物。百年变迁,白洋淀的人们在这方水土中,从容地过着祖上传下来的生活。“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①”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细节,细节又滋生细节,形成一种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链的关系。夏天,红白相间,荷花亭亭;冬天,蹲下身,能听到水波推送冰块的声音,透过忽宽忽窄的冰缝看水下,几乎透明的浅灰色小鱼慢悠悠    ②    其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它们都会让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你知道这里仍然是我们的家园。成片芦苇和在    ③   间轻轻摇过的渔舟,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
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赐。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季芦苇泛金,冬季水泊似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白洋淀的广阔空间,就像是一个转动的钟表,在展示时间的流动。”——每个抵达白洋淀的人,都会感到这里似曾相识,像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一样。水天一色,  ④    ,芦苇连接成片,雄浑、苍凉、壮阔的生命的诗意,写在这片大地上。在白洋淀,你能发现一种隐没已久的简朴的意味。这种简朴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的标点应该用逗号且应放在后引号外面。
B.包含语素“游”的词语“家族”有游荡、游弋、畅游、等,②处填写“游弋”最合适,弋读音为yì。
C.③和④处都可以填写“烟波浩渺”这一成语。
D.白洋淀的生态状况说明,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保留“乡土社会”中的“家园”,延续生态文明。
【答案】A
【解析】“应该用逗号且应放在后引号外面”错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将季节特征分明的白洋淀比作转动的钟表,形象地写出了白洋淀良好的生态特点。
【解析】4分。“四季分明的白洋淀比作转动的钟表”2分;“良好的生态特点”2分
1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案】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个地方,它们都会让你知道,这里仍然是我们的家园。
【解析】3分。每句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①      ,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可见,读书并不在多,      ②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③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读书有两种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不仅记笔记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且可以帮助你记忆。
14.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
②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
③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句“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下句“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说的是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的后果,据此应填: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
②处,“可见”表总结,前句“读书并不在多”,后面应有“而在于”,后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读书要精、要透 ,据此应填: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
③处,前文说“多读”,后文说“少读”,语境是就“多读”与“少读”辩证分析,对应“多读不能算是荣誉”,此处应填: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
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记笔记”后面;
二是分句语序不当,作为递进分句,“帮助你记忆”是记笔记的首要直接作用,应放在前面,改为“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题组4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正如①  ,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タ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②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思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16.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   
B. 熙熙融融  漫不经心  五光十色  唾手可得
C. 熙熙融融  漫无目  五风十雨  唾手可得    
D. 熙煕攘攘  漫不经心  五风十雨  触手可及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煕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语境说的是城市人群,强调的应是城市的人多,拥挤,使用此处应选“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根据语境说的是,一个瘦弱的男孩空旷的田野上走着,强调他没有具体目的地走着,所以此处应选“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鮮艳,花样繁多。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根据语境“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的捕鱼盛宴”,语境说的是立满鱼鹰的小船捕鱼时繁多情况,而不是说风调雨顺。所以应选“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指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根据语境“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说的是童年的生活离孩子很近,似乎可以接触到。这里强调得是距离近,而不是容易得到,所以应选“触手可及”。 故选A。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①“夕阳如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切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
②“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的手法,描绘出村庄典型的画面。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时,首先是通过语句内容正确判定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手法,最后结合语句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此题中的“タ阳如血”,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选取村庄的典型景物,描绘出一幅夕阳下的村庄优美的图画,抒发了对村庄的热爱之情。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     ②很有乐趣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第一处,结合前一句“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可知,第一处的补写语句的关键词是“愉悦”,而后一句“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则是说“我”在阅读时的感受,所以暗写的句子要和前后语句之间衔接,所以此处应天写的内容是“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第二处,前一句“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和“但是”,可知要填写的句子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比如上 结合后一句“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可知:那时的孩子是快乐的。所以此处可以填写“很有乐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血管内壁开始出现脂质条纹,就像金属管道里面生的锈。在年龄和各种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异常)的作用下,___①___,从而开启了漫长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预,就会加速斑块的长大增多。
斑块形成早期还不至于影响血流,但随着斑块增大和斑块内脂质的堆积,___②___。尤其当人运动时,器官对氧的需求增加,氧气供应却因血管的狭窄而受限,会出现器官缺血的表现,如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斑块大小,___③___。就像馅大皮薄的饺子容易煮破一样,不稳定的软斑块特别容易发生侵蚀和破裂。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将动脉血管迅速堵塞甚至堵死,血流过不去,器官组织得不到血液和氧气,就会坏死。这种情况无论发生在哪一根动脉上,都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者甚至死亡,医学上称之为血管性死亡。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这些脂质条纹(或血管内壁的“锈”)逐渐生长成为斑块
②血液流动开始受到限制
③而是斑块的不稳定            (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0.简要概述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致病过程。不超过60字。(4分)
【答案】①血管内壁开始出现脂质条纹;          ②脂质条纹生长成为斑块;
③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将动脉血管堵死。④器官组织得不到血液和氧气导致坏死。
(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图片
图片

今日份课件已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