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发展报告》首提“五级十档”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附下载

 旅行者m1 2023-04-25 发布于辽宁
Image

数字化转型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划的出台,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已经由“启蒙阶段”迈入全面落地、走深的“攻坚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发展报告(2022) 》基于积累的十余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数据,全面剖析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进程、现状特征发展趋势,并提出推进建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厚积薄发'期,全国近一成企业已经步入实质性转型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达到25.4、较2021年提升13.1%,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发展进程不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数字能力建设提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数字人才队伍培育、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业务创新转型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Image

01

基础模型与样本说明




一、DLTTA数字化转型架构与方法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报告基于十年数十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研制DLTTA数字化转型架构与方法体系,提出“3556”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引导企业把握三大系统性变革, 构建转战略、转能力、转技术、转管理、转业务“五位一体”任务体系,沿着五个发展阶段跃升,构建“六位一体” 协同工作体系和工作抓手,系统性、全局性推动转型变革,加速迈进创新发展新阶段。

1.转型思路-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什么核心主线?

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导向、核心主线切入点和落脚地、核心驱动力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转型内容-数字化转型需要干什么?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体系的不断优化、创新和重构,企业需要构建一套涵盖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的的完整任务体系以实现系统性转型。

3.转型阶段-数字化转型如何分步跨越?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企业需要根据数字化发展演进规律和企业发展现状评判自身所处的阶段,把握该阶段核心特征和要点,加速向更高层级跃升。

4.转型举措-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抓手,在统筹转型全局的基础上做好机制设计、找准突破方向、抓住工作重点,以点带面构建系统化的工作体系。

数字化转型“3556”方法路径

Image

二、数字化转型“五位一体”任务体系

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创新和重构价值体系。企业应注重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五个方面,制定任务体系,落实主体责任,以数字化转型开辟企业价值新空间。

Image

三、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工作依据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划部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基于ITU-T Y.4906《 产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国际标准、GB/T 2301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及T/AIITRE 10001《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等系列标准研制,遵循数字化转型本质规律和系统性要求,解决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度量模型问题。

四、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 10个水平档次划分

按照数据要素由局部到全局、由内到外、由浅到深、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和特征将数字化转型分为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和生态级五个发展阶段,并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综合考虑将成熟度划分为10个水平档次

Image

Image

02

成熟度指数与总体情况

一、成熟度指数与水平档次分布

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成熟度指数较2021年同比提升10.9%。2022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25.4,较2021年增长10.9%。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成熟度指数29.2,较全企业平均水平高15.0%,对加速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发挥了引领作用。未来,企业应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全面提高产业链国内外统筹布局能力,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Image

整体处于“厚积薄发”期,全国近一成的企业步入实质性转型阶段。从发展阶段及水平档次来看,超过90%的企业集中在规范级阶段,表明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重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业务的规范化运行与管理,提升可管可控水平7.0%的企业达到了场景级阶段数字场景建设已初见成效,有效提升了核心业务能力的柔性和业务长板的动态响应水平。仅有不到0.1%的企业达到领域级及以上发展阶段,实现了企业级主营业务领域的全面集成、柔性协同和一体化运行。

Image

二、数字化转型全景图: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行业总体呈现梯队发展态势,第一梯队行业成熟度水平遥遥领先。不同行业因发展基础、企业构成等不同,其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进程、模式和发展趋势不尽相同。总体看来,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仍较为明显。在成熟度指数方面,电力供应业、通信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超过40,处于第一梯队,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一半以上。交通运输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介于30-40区间,明显高于企业平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发电行业、投资保险业、建筑业、采掘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均低于30,在企业平均水平上下小幅区间范围内,处于第三梯队

Image

服务型行业转型进程大幅领先,进入转型阶段的企业比例达到生产型行业2.4倍。从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和水平档次看,通信业、交通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水平领先的服务型行业,达到5档(场景级:数字化集成)及以上水平档次的企业比例平均值达到 15.5% (通信业达到19.2%) ,是发电行业、建筑业、采掘业、电力供应行业、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等生产型行业平均水平的2.4倍,转型进程遥遥领先。

行业内关键领域发展均衡度不一,价值模式设计、数字能力建设提升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各行业的共性关键短板。

  • 从一级指标成熟度指数看,通信、电力供应等行业在“转战略”“转能力”“转技术”'转管理”“转业务”等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发展较为均衡。采掘、发电、投资保险、建筑等行业则相对滞后,在系统性解决方案策划与实施、治理体系建设、新型能力打造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 从关键指标水平档次看,大部分重点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价值模式设计、面向市场的用户服务能力数据集成共享与开发利用、数据治理体系建建设、设等方面存在短板效应,现阶段相关工作主要实现了对局部环节、部分领域的覆盖,成为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掣时。

Image

Image

三、数字化转型全景图:重点区域发展情况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较高,西南地区成为中西部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重点区域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水平发现,区域间数字化转型不亚衡现象依然存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成熟度指数最高,分别达到26.7、25.7,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1%、1.2%。得益于重庆、四川、贵州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西南地区紧随其后,成为带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东北、西北地区仅5%的企业达到场景级及以上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领先区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从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及水平档次看,各重点地区中,达到5档 (场景级:数字化集成及以上水平档次企业占比最高的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比例分别达到8.2%、7.9%;东北地区、西北低于相对落后,占比仅为4.7%5.0%,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4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未来,各地区推进数字化转型应采用差异化政策。一方面,针对进入场景级阶段较少的区域,可施行普惠型提升举措,在提升业务规范运行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推动企业逐步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的柔性和业务长板的动态响应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挖掘领先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集团型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做好转型标杆企业模式经验的提炼推广以“示范样板”带动后发企业加速转型。

四、数字化转型全景图:不同规模企业发展情况

企业规模与成熟度指数呈现正相关,特大型企业指数水平比小型企业高出50%。特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 30.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0.4%,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为27.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9%。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 (占样本企业数量92.9%) 的数字化转型水亚相对滞后,特别是小型企业,其成熟度指数仅为20.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大型企业发展水平。

小型企业处于“起步爬坡”期,仅5.5%的企业进入实质性转型阶段。从不同规模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档次分布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进入实质性转型阶段 (即数字化转型水平档次达到场景级5档以上) 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1.9%、15.7%、9.9%、5.5%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仍处于夯实基础阶段,发展进程远落后于大中型企业。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人员、资金、技术、数据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投入相对有限,普遍面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和困境,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构建完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好用易用产品服务服务供给水平,降低中小企业数字转型门槛。

五、数字化转型关键指标看板: 一级指标

转战略、转能力、转技术、转管理、转业务总体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从一级指标来看,企业在转战略、转能力、转技术、转管理、转业务等方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态势。具体来说,在发展战略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业务场景的打造,但在价值模式创新和转变中布局较弱,以价值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理念需进一步深化。在业务创新转型方面,业务模式创新工作相对滞后,需加强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个性化定制等数字化创新。在新型能力方面,产品创新能力是明显短板,全样本的成熟度指数较员工赋能能力低近六成。系统性解决方案方面,企业在职能职责调整方面需要加快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治理体系方面,数字化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建设稍显滞后。

Image

数字化转型关键指标看板: 关键指标

Image

关键领域发展现状等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