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代沟隔阂!从这6个方面做起改善家庭关系,和谐相处不再难!

 凡事都有解官方 2023-04-25 发布于广东


凡事都有解

导语:年轻人跟父母的关系这个课题,从来都是社会中很难被关注的一个点。

大多数能够接收的信息,无非就是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要听话。也就是做一只温顺乖巧的小白兔,才是正解。

而事实上,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俊男靓女们,身上的荷尔蒙和肾上腺激素并不会让你们乖乖就范。于是家庭伦理剧就会在日常鸡零狗碎中不断上演。

随着假日来袭,年轻的同学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轻松最美好的一周,之后马上又会急转直下陷入无尽的矛盾、口角、被嫌弃恨不得马上离家出走的日常。

“怎么还不睡?都几点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你这是要干啥?”“能不能收拾一下你的狗窝?”“成天就知道打游戏耍视频,你还能干啥?你能不能自己勤快点,主动做点事啊?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这么懒?”“别在那聊天了,帮忙干点活不行吗?”“就知道花钱就知道败家,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

此刻的你是不是想堵上自己的耳朵?有没有马上高声反驳?是不是又爆发了争吵?是不是从来没有人教你如何跟父母沟通?也没有哪本书教你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永远要等到突然有一天父母老去卧榻病床,我们才会突然惊醒?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跟父母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沟通?怎样做到打破代沟和隔阂?如何才能让家庭真正充满爱意和其乐融融呢?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寻找那个隐秘的角落,帮助大家构建家庭港湾的的氛围,让我们人生真正完整起来!

自我反思

请你先冷静思考一下下面几个问题:

你在家跟父母关系如何?你怎么跟爸妈说话的?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很唠叨?一天到晚觉得他们碎碎念,说这说那?

你觉不觉得他们很烦?这也要管,那也要管,特别讨厌非常反感。

你有没有离家出走的冲动?现在随时换个人也能干你的工作?甚至你的工作可有可无?

矛盾爆发的三个主要来源

01

认知范畴不同

年轻人大多数关注的认知是从自我出发,从而去面对世界,所以更多关注的是自我感受和兴趣欲望,父母有了更多阅历和实践,更多从客观规律去面对世界,于是会更懂克制和限定的安全感,自我跟客观必然存在冲突。

02

心态身份不同

年轻人生物性心态是独立和脱离,会不断向外探索和猎奇。父母辈心态是控制和限定,更多祈求安稳和收益。

这中间又牵涉以爱的名义的羁绊,造成彼此之间距离远近不同的伤害和抗争。彼此都不能认识到身份位置的诉求,从而很难实现相互理解。

03

环境习惯不同

年轻人大多在稳定环境中不断向外探索,眼里思想关注的点都是新的未知的,身边影响都是更多的促使诱发性的。

而父母辈大多在现实中涉及生存淘汰竞争性残酷,身边的环境促使饱求安稳和宁和。加上现实中年轻人欲望激素生活节奏不同,造成更难彼此理解。

产生隔阂代沟的原因

年轻人跟父母辈的隔阂代沟主要源于生物体本身所处阶段不同,所产生欲望行为体系的驱使,加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技术应用迭代频次和速度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父母辈和年轻人在认知心态、行为方式、心理习惯上的隔代鸿沟。

面对隔阂,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无论是认知还是所谓的思想心态,其实都来源于我们从外部获取信息进而内化的过程。

所以,从心理学基础上来说,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但这个教育并非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家庭整体成员的学习沟通成长的过程。

我们跟父辈之间为何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1 生活习惯日常条理的现状冲突

2 个人发展眼界和规划之间的不认同

3 欲望喜好行为方式之间彼此看不惯

4 沟通交流模式上的身份定位岔道

5 关注点不同所造成的认知差异

6 诉求模式上的捆绑效应放大矛盾

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辈经常发生日常对冲,发生矛盾冲突。

从年轻人来说,大多数讲究的是“我喜欢  、新奇有趣 、随心所欲、冲动、习惯、自尊颜面”  ;而父母辈则讲究的是“我认为、安稳审查、限制限定、打压责骂、各种要求责令、贬低斥责”。

家庭关系中彼此看不顺眼很正常,毕竟有年龄的代沟,有生活经历的隔绝对我们人生见识长短及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是双方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正确的双通模式,形成真正的彼此尊重才是关键。而这过程中,如何实现和构建这样方式,考验的是我们自身的改变。

其中经常存在一个核心误区:对方不听我的!人与人相处,最大的误区就是企图让对方顺从听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人际沟通中间强调的为什么是尊重?其根本不是谁听谁的,而是能彼此影响达成共识的过程!其关键是沟通的方式,能否从情绪情感入手,进而实现道理原则的通过。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建立正确的家人相处模式

1、直诉式沟通方式的改变

2、关心问候体贴的情绪渲染

3、实际行为构建对方的收益

4、积极主动态度拉近彼此距离

5、以退为进学会开启尊重模式

6、互动交互培养习惯的同步性

理解不同的家庭心理

1、无论父母还是子女,每一个人都需求被关心和得到关注,人性的情感需求的持续性输出,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生物群体性需求尊严、尊重、面子,尊严、地位这个事并非只对外人,我们自身也一样需要。

3、每个人都有欲望,都会忠实的维护自我,所以在交互的基础上,个性欲望的满足,不能够靠打压、自责或者让别人一味地顺从自己。

4、情绪价值的正向性应用,没人喜欢负面情绪的发生,无论对象是谁,哪怕是我们最亲爱的爸妈或者子女,我们都不应该用冷漠、对抗的方式去面对他们。

5、习惯性个人边界的尺度,我们人类作为生物,彼此之间空间领域的存在是安全心理的由来。

6、认知世界观是彼此影响每个人的成长的,每个人的感受野来自于外界的信息获取,也叫耳濡目染,只有在双方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有共同点的获取。

社交行为构建过程中具体怎么做?

年轻人跟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来源于我们社交行为构建过程中的交互体验。

01

礼仪教养相互化

很多人会觉得礼仪教养都是父母教的,但是我并不认可。在这个父母施教的过程,我更注重的是言传身教。

礼仪教养不是靠教育,而是靠互相的影响,让彼此去掌握礼仪的度,掌握这个教养的原则。

比如:当孩子放学回来,我们主动打招呼;当我们需要一件物品时,询问孩子能不能帮忙递给我......

这样的话,当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家庭之间的这种礼仪教养的互化,并不是通过教的形式,而是通过互相尊重的基础。

02

社交关系思维构建

很多人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人与人之间人性的根本,以及情绪、欲望等内容。

在社交关系课程中,我们讲述了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和自我管理,包括社交关系中的关系尺度等内容。

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关系尺度,就不能找到彼此之间的界限感,找不到相处模式的尺度和范围。

03

情商语言密码

在社交关系中,语言沟通必不可少。如何语言表达,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表现情商,语言表达的技巧有哪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构建这样的能力,这些都是社交课需要学习的重点。

04

亲密关系搭建方式

子女与父母之间有的关系很亲密,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有的却交流少之又少,存在各种矛盾,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那么亲密关系是如何搭建的,以及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如何去培养大家共同的爱好兴趣,如何去建立更顺畅的交流机制,能够保证双方的尊重性认同性、欣赏性,这是我们需要去学习搭建的过程。

我们彼此要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共同构建的方式,以及互动的基础去实现这种交流。

05

情绪心态建设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问题,我们心态上情绪上所呈现出来的的状态,我们表达的内容所采取的方式,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获得,这是需要我们心态训练的。

就像父母总是不断的去限定要求自己的子女,而子女总是一味地叛逆,抗拒和逃避。这中间如果我们不能够去理解,我们会发现很难去构建这样交互的模式。

06

行为习惯的共鸣

很多时候,我们建立的这种共鸣一定是建立在同步性、交互性上,一定是建立在双方有更多的接触、更多时间上一致的内容。

尊重孩子自然生长的规律,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普遍的心理情感需要是什么?父母与孩子增加情感联结与给予满足其需要。

良好的作息习惯,能让孩子的精力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孩子保持整洁,让人看到就喜欢;良好的运动习惯,能让孩子身体发育较为健康;良好的读书与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在念书过程中,走得平稳又顺畅。

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去爱。德育应该、也必须归境于生活,借力于学校、父母和社会的多元互动,创造更多体验机会,让孩子从中感悟亲情和道德的滋养。

寄语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世界唯一讲理的地方是法院!

家,是讲感情的地方,家,是讲关心的地方,家,是一个人精神内心建设,维修养护,充能补给的场所。

大多数人的不幸和不健康都始于家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很多人精神不健康甚至抑郁、内心的缺失,其实都来于这个点。

所以说亲子关系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往往能够建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基石,学会人际相处的基本模式,懂得情商和行为方式提升才能还是我们幸福的唯一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