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4月美术史新书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3-04-25 发布于浙江

1.《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全11种),上海书画出版社
图片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从1996年首次亮相故宫博物院到今天,27年来一直是中国书法界、善本界、文博界极度关注的存在,其间的坎坷曲折,堪称传奇!继2003年宋拓《淳化阁帖》出版后,十一种宋至元明间善本碑帖再次全部高精复刻。安思远藏善本碑帖七种宋拓,一种元明间拓,三种明拓汉魏碑刻,件件珍品:
明初拓曹全碑、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黄庭经、宋拓晋唐小楷、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宋元间拓石鼓文、明拓礼器碑、宋拓怀素草书千字文、宋拓小字麻姑仙坛记、明拓天发神谶碑、元明间拓瘗鹤铭

2.《先秦汉唐画全集·第二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卷》,浙江大学出版社
图片
本书收录台北故宫博物院题为晋、隋者各一,唐代二十三件,合计二十五件,全属流传有绪的清宫旧藏,著录见于《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以及《秘殿珠林》《盛京故宫书画录》。这批“清宫旧藏”的晋唐名迹涵盖了“大、小李将军”与被誉为“南宗之祖”的王维;唐代文人画典范“吴带当风”的吴道子与“周家样”的周昉;被誉为“古今独步”的韩幹与“穷其野性筋骨之妙”的戴嵩,以及顾恺之《洛神图》、唐人《文会图》、唐人《明皇幸蜀图》、卢鸿《草堂十志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等……赫然巨迹,遍及山水、人物、鞍马、风俗等各类题材。

3.《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上海书画出版社
图片
王国维、沈曾植与朱祖谋,三位近代顶级大儒的手迹墨宝、诗学文思汇于《王国维手钞海日楼诗》。原本一册三卷,今藏上海图书馆。双孔纸捻简装,无栏格,首一叶,正文混料纸计八十四叶,每半叶十行二十四字。此次影印版以上海图书馆藏沈曾植著并校订、王国维手抄、朱祖谋批校的《海日楼诗》为底本,精心编辑印制的原色原大影印线装本。

4.《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文物出版社
图片
本书为 “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同名展览图录,收录本次展览中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此次展出的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皇家的富贵气象、民间的至诚祈愿、文人的飘逸绝尘,于五色纷披中融入了佛国三千界、仙家十二楼。红尘中寻觅洞天圣境、佛影仙踪,是古人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常书鸿全集》,湖南文艺出版社
图片
《常书鸿全集》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毕生研究成果、译作及画作的首次系统结集,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敦煌学的集大成。全书共10卷,其中文集8卷,画集2卷,清晰再现了常先生发现敦煌、保护敦煌、研究敦煌、推广敦煌的人生与艺术经历。

6.柴剑虹《敦煌学十讲》,浙江古籍出版社
图片
本书是关于敦煌学十篇讲稿的合集,内容包括敦煌学与敦煌文化、敦煌遗产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特性、敦煌写本的“约定俗成”、敦煌地志写本的特色、敦煌学研究的“旧材料”和“新问题”、浙江学人与敦煌等。由于作者与浙江、与敦煌的因缘,他对敦煌学、对浙江学人了解甚深,在书中对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这十篇讲稿均为面向大众读者的敦煌学普及内容,浅近易懂,适合作为了解敦煌学的入门读物。

7.《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图片
本书梳理了从佛教初始的第一尊佛造像,沿丝绸之路东传,到中国北朝晚期,逐步民族化的艺术演变过程:从犍陀罗到巴米扬,从斯瓦特到克孜尔,从莫高窟到麦积山,从云冈窟到龙门镇,从响堂山到龙兴寺,以500余年为时间限,并特邀国内佛造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撰稿,以时间和地理两条线索,从历史、艺术、文化、哲学、鉴赏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梳理了佛教雕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脉络。

8.《王国的背影:吐谷浑慕容智墓出土文物》,文物出版社
图片
本书含一篇专文“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作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图版为四部分,分别为一、陶器;二、金属器;三、漆木器;四、丝织品。全书力图从整理研究、保护和展示利用精品文物的视角出发,较全面又不失生动地揭示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的历史,并从中窥见归唐后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

9.仇春霞《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片
本书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重新解读这些孤立的历史碎片,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同时,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情绪饱满的笔迹里,“破译”其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每个文人身上独特的个性。

10.李冬君《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图片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 10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 30 位名家、近 100 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讲述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事件。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思想、艺术、文化、美学、文学交织的更大的人文作品。

11.汪帆《寻纸》,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片
不同于介绍手工纸技艺的专业书籍,《寻纸》作者汪帆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这趟中国传统古法手工纸技艺之旅,通过既通俗又专业的语言和让人身临其境的图像让读者了解不同种类的中国手工纸各自的脾性。从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史料内容,到中国传统手工纸技艺的现状,《寻纸》将这趟寻访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旅途的细节摊开来,一一呈现给读者。作者在书里并不只是介绍手工纸的种类,还将镜头移到了造纸过程中的关键主体——造纸工匠上,看见他们的执着、热忱和情怀。透过他们,读者也能瞥见当下手工造纸业在风雨中穿行的艰难现状。作为一名在工作中时常因为找不到得心应手的修复用纸而犯难的修复师,作者对这趟旅程寄予了构建古籍修复师和造纸工匠的沟通桥梁这一希望。

12.迈克尔·卡米尔《边缘图像:中世纪艺术的边际》,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片
本书是首部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探讨中世纪边缘艺术的专著。对中世纪的人们而言,边缘是双关、倒错和转化之地,是社会对立和心理冲突上演的场所。无论是常常出现在祈祷书页边的放肆无礼的丑角,还是教堂外墙上颇具嘲弄意味的滴水兽,都不在约定俗成的中心之内,而是身居边缘地带,孕育着反抗中世纪社会束缚的力量。
迈克尔·卡米尔在分析了宗教主题和世俗抄本页面边缘的图像如何掩盖、模仿或以其他方式质疑文本的权威性之后,深入探讨了修道院、大教堂、宫廷和城市等数种主要的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通过关注“边缘性”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作用方式,卡米尔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边缘艺术中创新的真正来源,揭示了充满颠覆意味的这类艺术形式是如何保持与中心的潜在关联,并借此维系既定的思想观念和霸权体系的。

13.《书籍之为艺术:中国古代书籍中的艺术元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图片
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筹办“书籍之为艺术——中国古代书籍中的艺术元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确定会议的讨论主题为东亚古籍中的“装潢”“版画”“书法”。与会者来既有长期从事古籍保护与研究的资深学者,也有美术史研究的新生力量,文献学与美术史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从业者在此相与析疑,聚焦于“书籍艺术”,讨论“书籍”这一开放性话题。

14.杨小京编《范景中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图片
本书精选范景中部分书稿的文章、序、讲座讲稿,进行了修订、整理和补充注释进行出版。本书所选,除了第一篇“美术史与雅游”曾以“为什么要读点美术史”发表在一本罕见的书《馆见》之外,其他均为首次发表(但注释中的文献有所更新)。

15.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 2000—2019》,上海书画出版社
图片
本书是目前第一本详述21世纪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专著,以历史问题+艺术观点+作品评论的行文结构,记录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300位当代艺术家,共计350件代表作。全书共35万余字,配精美插图,史论结合,可读性强,从问题出发分章论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发展、新路径,开辟别具一格的研究新视角。
本书讲述了近2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现状,并重点梳理了新世纪当代艺术创作的七个面向:1.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的举办标志着当代艺术展进入官方美术馆;2. 开放、多元的艺术机构、空间与艺术区在各地大规模涌现;3. 当代艺术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4.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不断地反思借鉴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5. 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的“再中国化”趋势;6. 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播;7. 艺术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16.《美之猎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安宅收藏余闻》,上海书画出版社
图片
安宅英一是日本国内以收藏中国陶瓷艺术而著称的重要私人藏家之一。在日本文化厅认定的14件陶瓷类文物日本“国宝”中,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就占了2件,均来自安宅收藏。另外还有13件被定为“重要文化财”,其中中国陶瓷共11件,包括宋瓷5件、元代陶瓷3件、明代陶瓷3件,以及韩国和日本陶瓷各1件。
本书的中文版由独立学者、藏家金立言博士翻译,书中丰富的收藏故事,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安宅英一的传奇一生。此外,还展示了46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韩艺术珍品,大部分由著名摄影师六田知弘拍摄,图片精美,读者可借此感受到东亚陶瓷的独特魅力。

17.《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第二辑10种),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片
“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择优质善本,高精度扫描,无限趋近底本调色,以更为亲民的定价,以及满足临帖中的各种需求,例如不反光、易摊平等,设计了这一套可以让书者随手取用、常置案头、时时临习的字帖。此外,为方便读者使用,每种均配以释文,并附历代集评。第二辑十种碑帖,涵盖楷、隶、篆、行多种书体,满足不同临习需求。

18.《伍伦经眼古经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图片
本书共收入古经写本25件,刻本四件(含陀罗尼),包括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金光明经》等著名写本。全本八开、蓝色布面、烫金硬精装,55.5印张(424页)。

19.《宋拓温彦博碑》,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片
温彦博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十月二十日去世,获赠特进,谥号为恭,卒后陪葬昭陵,树丰碑以纪其功。碑又名“虞恭公碑”,原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北二十五里昭陵南十里,今存昭陵博物馆。碑文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首题“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额阳文四行,行四字,篆书题“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碑文由同任唐初宰相、同样陪葬昭陵、“文倾江海”的岑文本撰写,欧阳询八十一岁时书丹,故为历来学书者推重。
王澍题跋中评此碑曰: “当是率更最晚时作……而圆秀腴劲与《醴泉》《化度》不殊,宜其特出有唐,为百代模楷也。”可称人书俱老,文质彬彬,欧体书法的平正峻美已臻化境,故当时即受人喜爱,拓碑人纷至沓来,踩踏庄稼、影响治安时有发生,当地人恨之,即凿损碑字,致使两千八百余字的丰碑,宋拓也不过八百余字,存世明以前拓本多仅拓上半截文字清晰的部分,每行仅存十九到二十二字,国家图书馆藏本即为此类宋拓不全之本。直至清末始拓全碑,今日全碑释文为翁方纲、罗振玉等通过洗碑方法释读,但仍有无法通读之处。

20.《元赵孟頫右军四事帖》,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赵孟頫《右军四事帖》一卷,所书王羲之逸事四则,出自南朝刘宋人虞龢《论书表》。《右军四事帖》在行书中夹杂了更多的草书,基本没有一板一眼的楷书,应该按行草书归类,在赵孟頫存世书法中是非常稀少的一种书体,是其楷书、行书典型风格高度成熟后的自然流露,在风格的不断变化中,达成了精致与放纵、厚重与轻灵的平衡,“濒死幸存”后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1.《张瑞图行书册》,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片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别署果亭山人、白毫庵居士、芥子居士等,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试探花,后因魏忠贤“逆案”,论徒三年,以纳资赎罪为民。此后,他回到晋江,学习禅定,求安心之道,以诗文书画聊寄余生。
《登鼓山屴崱峰》诗册是张瑞图于崇祯六年(1633)所作,计三十开,每开纵24四厘米,横13厘米,以特制粗绢书就。张瑞图书写这本册页时已64岁,此时他已赎罪为民归居乡里数年。经历了朝堂风波,感受过世事变迁,又参禅悟道,其书法也由个性张扬逐渐复归平淡静穆,体现出此一时期张瑞图淡然归禅、淡泊萧散的人生态度。但文人的自尊和矜持是他不能抛却的,因此字里行间总还保留着一份读书人的坚韧和倔强。本册所书内容是其自作诗《登鼓山屴崱峰》,此诗不知是当年出游福州时所写,还是怀思旧游而作,抑或是録旧作书就。册页书写虽不同于他所擅长的巨幅条屏,但依然保持着行距宽绰的特点,行中时见单字独立,用笔简率平直,时而数字连贯,笔锋翻转,却已没有了过去的尖利峻峭,更显禅意,展现出张氏书法此时特有的韵律。

22.张廷济《清仪阁题跋》《清仪阁金石题识》
图片
张廷济曾得阮元以经术课士兼资艺事,引为入室弟子,同学有吴东发、张文鱼、朱为弼、赵魏,皆能识古文字。张廷济的收藏之路因阮元的启蒙和圈层的影响,渐入佳境,最终养成品骘为主,考订闲及的治学生涯。张廷济每入手一器一碑,即能知其真伪,别其源流。所拓商周秦汉古彝鼎铭文千种,多为往时所未著录者。所藏钟鼎尊彝、汉晋古砖、秦汉古瓦、汉魏至宋元古官私印、周秦以来钱币均不让古收藏家。张氏收藏最终与阮元积古斋,吴荣光筠清馆相颉颃。以致张廷济的金石题跋文字在其在世时便倍受推崇,片纸笔墨在后世学界奉为至宝。张廷济曾手订《金石奇缘》《金石文跋尾》,可惜庚申兵火中彝器碑版散尽,诸稿更不知是否尚在人间。
此次影印的两种张廷济金石题跋文献,体式相同,汇编略有差异,刻书时间几近,此次同时影印供读者参校。

23.《六舟手拓金文砖瓦小品册》,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片
此次出版的《六舟手拓金文砖瓦小品册》是近代著名藏书家、学者徐乃昌旧藏之物。册中包含金文、瓦当、砖、石刻、佛像、铜镜、古玺、钱范等,共计八十九品,皆六舟手拓并钤六舟或达受印,且多有六舟题识。按题识可知这些古物小品集拓大致为六舟于道光年间所拓。本书历时一年有余,从高清数据采集、纸张选择、装帧方式等多个方面几经考量精益求精,力求为读者还原作品的真实风貌,特采用原大原色精印本以飨读者。
图片
【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