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蛙价起飞!黄金蛙有望涨至30元/斤破历史记录,但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需要注意

 水产前沿 2023-04-25 发布于广西
  • 文/图 水产前沿 陈晓庆

蛙,已经成为继小龙虾、酸菜鱼、烤鱼后的又一爆款水产餐饮品类,实现产值近千亿的华丽脱变。在养殖端,近期黑斑蛙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业内更是预测五月份之后蛙价有机会突破30元/斤达到历史高价。而牛蛙行情,接下来的两个月也被养殖户纷纷看好,惜售心理强烈。

黑斑蛙

牛蛙

但近几年牛蛙、黑斑蛙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很多养殖户往往因为存塘蛙发病损耗大被迫提前出货。特别是近期华中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更是给养殖户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针对于此,近期笔者采访了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胡亚洲博士,胡老师目前主要从事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研究,其团队从2019年开始就持续开展蛙类疾病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胡亚洲博士

水产前沿:胡博士,近几年黑斑蛙和牛蛙的发病趋势怎么样?主要有哪些病害呢?

胡亚洲:黑斑蛙的发病率近几居高不下,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黑斑蛙不同养殖阶段的疾病类型不一样,比如蝌蚪期危害较严重的病害有体表寄生虫病、出血病、肠炎等,现在前肢发育畸形也越来越普遍;登陆后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有歪头白内障、肠炎腹水、“软体”、腐皮病等。

牛蛙养殖历史长,疾病发生趋于常态化。由于近两年牛蛙养殖逐渐向内陆转移,牛蛙疾病倾向于在清明、白露这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多发。养殖过程需要加强防控的常见疾病有蝌蚪体表寄生虫病、“红肚”,以及幼成蛙期的肠炎腹水、腐皮病、红腿病等。

水产前沿:蛙类病害越来越高的原因有哪些?养殖户该如何应对?

胡亚洲:原因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追求高产,养殖密度、产量逐年提高;二是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耐药病原菌横行,特别是牛蛙养殖;三是苗种质量低下,黑斑蛙主要表现为亲本缺乏选育,而牛蛙则是苗种良养缺乏标准;四是养殖管理不精细,比如水质管理方面,黑斑蛙场地目前以老池居多,缺乏清淤,导致病原、虫卵积累多,而牛蛙养殖场更是缺乏养水理念,水质管理仅靠大量换水,因此水源不足或恶化时很容易引发病害问题。

对于养殖户来讲,务必树立正确的健康养殖理念。养殖的根本在于“稳态”的维护,外部环境要稳,内部体质更要稳,因此做好“外养生态、内养生理”很关键。养殖户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老池子清池清淤,新建场地改善基建设计,留出清淤空间;

2)选择优质饲料,不唯价格论、蛋白论,注重对比饵料系数;

3)正确用药,不盲目追求高含量抗生素,勤用益生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提高蛙类体质;

4)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一味追求高产容易造成水质恶化、病死蛙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保证成活率才是关键;

5)做好养殖记录,总结本地病害发生规律与成功经验,在关键点进行提前防控。

水产前沿:您的研究团队在蛙类病害板块有哪些研究进展呢?

胡亚洲:我们团队从19年开始就持续开展黑斑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黑斑蛙养殖全过程病害发生规律,总结了一整套关键点防控技术。这两年我们发现黑斑蛙除了重大疾病多发,也偶见一些新型病原菌潜伏感染,引起内脏脓肿,养殖端需注意防范此类疾病。

在疾病防控方面,我们团队在黑斑蛙歪头病疫苗研制、牛蛙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功能性植物提取物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取的植物多糖在提升蛙抗病力、维护肠道健康方面目前表现较好。

水产前沿:最近华中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蛙类养殖户该做好哪些工作?

胡亚洲: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环境骤变给蛙和蝌蚪容易带来应激损伤,比如黑斑蛙幼成蛙抽搐、蹬腿的症状就多是应激引起的。近期华中地区持续阴雨天气,气温急剧下降,蝌蚪池需提高水位,保证水体稳定性。正在登陆的黑斑蛙蝌蚪池应推迟退水时间,并放置蛙垫,防止登陆幼蛙淹溺。蝌蚪、幼成蛙建议添加投喂多维和免疫多糖,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天气晴朗后,注意检查蝌蚪体表寄生虫,并加强养殖池消毒工作。

牛蛙方面,目前越冬牛蛙第一波腐皮病已经过去,最近寒潮需要保证养殖的稳定,减少大量换水等会增加应激反应的操作。寒潮之后气温回升,短期大量投料容易引起肠炎问题,因此在投料上应该采取逐步提高投料量的方式,并添加乳酸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减轻肠道负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