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民族的姓氏与名字 | 作者 刘福智

 紫雨轩书院2017 2023-04-26 发布于河南

汉民族的姓氏与名字

刘福智

汉民族的姓氏与名字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现象。汉民族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这反应了对氏族、集团的重视。而欧洲民族恰恰是名在前姓在后。这反映了对个体的重视。

一、汉民族的姓氏    

在中国,汉民族是姓氏起源最早的民族。据传说,汉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的神,他们是兄妹,后来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繁衍为人类。伏羲和女娲以“风”作为自己的姓。伏羲另有一个姓——东方。

汉民族的姓氏大概有5000余年的历史。不过,“姓”和“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来的所谓“姓氏”仅指姓。

(一)姓和氏的区别

在远古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是一个氏族的标志,是氏族个体血缘关系归属的标志。一个氏族所有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所谓氏族,是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后来子孙繁衍,人口增加,一个氏族分成几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就是“氏”。比如商族人姓“子”,后来分居不同的地方,就有了“殷”、“时”、“来”、“宋”等氏。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氏可以根据氏族首领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当时,只有氏族首领和贵族才有姓和氏,而平民和奴隶只有氏。氏是姓的分支。是氏族的每一分支给自己另外设定的名称。这样,氏族每一分支既有一个姓,又有一个氏。

“氏”名的确定,大多选择图腾、地名或著名人物等等。较早氏族分支有:狼氏、熊氏、鹿氏、燧人氏、有巢氏、少昊氏、神农氏、西陵氏、蜀山氏,等等。前三氏为动物图腾,后两氏为居住地名称,中间四氏则是氏族首领名称。其中,“狼”、“熊”和“鹿”等氏后来又演化为“姓”。

(二)同姓不婚制度

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血缘关系接近的男女如果婚配,会造成后代畸形或不育。战国之后这一制度开始松动。明清法律分同姓、同宗为二,只禁同宗婚配,不禁同姓婚配。

其实,即便男女双方同姓,但是如果血缘关系较远,也并不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此外,即便不是同姓而血缘关系接近,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属姑表亲,贾宝玉和薛宝钗属姨表亲,虽然不是同姓,却也不宜婚配。而贾母却认为贾薛婚配是所谓“金玉良缘”,可见其无知。

春秋时期鲁国人和晋国人不得通婚,因为两国都姓“姬”,这就是所谓“同姓不婚”。但是相邻的秦、晋两国却世代通婚,因为秦国人姓“嬴”。所以“秦晋之好”成了“婚姻”的代名词。

古书《通志》上说:“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氏,是用来区分氏族首领地位高低的;而姓,是用来决定能否婚配的。另一种说法是: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历史分期:远古:夏及夏之前;上古:商周秦汉;中古: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近古:宋元明清。

(三)姓和氏的融合

远古时代只有氏族首领和贵族才能有姓。到了上古时代后期,也就是秦汉时代,姓和氏逐渐融合。此后,人们只称姓而不再称氏。而且,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均可有姓。个人的称谓都以“姓+名”的形式出现。嬴政、荆轲、高渐离都是这种形式。姓与氏融合之后,姓氏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此期间,姓氏有增有减,有生有灭:比如曾见于孔子门徒中的“漆雕”、“壤驷”后世都已绝迹,而“呼延”、“尉迟”等姓又在某时加入了姓氏大军。

但是,到了近古时代后期,也就是明清时期,妇女却“从姓称氏”了。例如某女,其父姓李,她就称李氏;其夫姓刘,婚后就称刘李氏。这就是所谓“婚前从父姓,婚后从夫姓”;而且此时妇女只有姓氏,没有名字。反观上古时期,奴隶尚且可以取名。可见,明清时期妇女地位之低下,这无疑是社会的倒退。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姓一名。一般用父姓,也有人用母姓。例如鲁迅,本姓周,姓名周树人,而母姓鲁,笔名鲁迅。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少数民族姓氏汉化和汉姓少数民族化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曾一次将144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例如,拓跋氏改姓元、独孤氏改姓刘。因此,现在的刘姓不一定就是汉族。

其实,汉姓少数民族化也不罕见。北周时期张、蔡、周等汉姓改为大利稽氏、叱罗氏、车非氏等等。

此外,中国古代一直延续着复音姓氏单音化的现象。这是经济原则在起作用,也就是在确保姓氏识别的前提下人们有意无意地对语言活动中的力量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四)姓氏的来源

汉民族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众说纷纭。大体上可分为以下9种情况:

 1、以母亲姓名为姓

远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名女登,于是她的子孙就姓女。中国最早产生的所谓“八大姓” 都带女字旁:姬、姜、姚、嬴、姒、妘、妫、妊。例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舜姓姚(又说姓妫)、禹姓姒、少昊姓嬴······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生为姓”的反映。在母系社会,氏族的一切事务由女性酋长决定,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八大姓就是母系社会的遗存。

据古书《白虎通》记载,那时“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远古社会的婚姻状态是“群婚”或“乱婚”,新生儿的母亲自然毫无疑问,而父亲却难以确定。

后来,汉民族的婚姻形式由乱婚逐渐发展为对偶婚、单偶婚,而其他一些民族还长期停留在原始的婚姻状态。直到汉代,在匈奴族中,儿子娶母亲,甚至孙子娶祖母的事情并不少见。今天我们认为这是乱伦、不齿的事情,而那时,匈奴人并不把此事与伦理和道德相联系。

历史的发展总有自己的脉络,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有它的必然性。以今天的观念来强求和嘲笑古人,那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2、以封地名称为姓

周朝建立之后, 周天子奖励他的族人和大臣,分别赐给他们大小不等的封地。这些人就在封地上建立起上千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h'h这些诸侯就以封邑或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例如令狐、羊舌、段干等等都是国名,后来这些就成为不同国家的人的姓氏。传说周穆王西游,嬴造父为其驾车。后来周穆王就把叫做“赵”的一片地方赏赐给这位车夫。嬴造父就把“赵”作为自己的姓。他的后人赵襄子于公元前457年建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就是所谓“三家分晋”。三国时常胜将军赵云、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是他的后世子孙。

3、以居地名称为姓

传说伏羲居住东方,他就以东方为姓;虞舜出生姚墟,就以姚为姓。春秋时期的贵族和官员分别住在城市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他们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以及闾丘等等为姓。当然,还有以西门、南宫为姓的。还有以居地特征为姓的,如丘、池、林、李、柳、蒲等等。先秦时期,齐国诸城有一个葛姓家族,后来其中一支迁到河南南阳,为了显示自己的来历,就改为复姓诸葛,即诸城之葛。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就出自这一支。如今诸葛家族聚居在浙江。

4、以官职名称为姓

古代国家有5种官职: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分管教育、军事、建筑、人事、司法方面的事务。他们的后人就以这些官职名称为姓。又如太史、巫马、乐正,也是由官职名称转化成的姓氏。

周代的程伯休父出任司马,他的子孙就以司马为姓。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三国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都是他的后裔。以司空为姓的有司空图等。其他3姓较为少见。

5、以先人名号为姓

(1)天子之子称王子,王子之子称王孙,他们的后人就分别以王子、王孙为姓。

(2)王子之孙以王子的名字为姓。例如,周景王的儿子叫王子朝,其孙就姓朝,后来写作“晁”。

(3)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其后人就分别以公子、公孙为姓。

(4)公子之孙则以公子名字为姓。例如宋桓公之子叫公子子鱼,子鱼的两个孙子叫鱼营、鱼石,他们的后代就以鱼为姓。

(5)以先人名号为姓的,还有:“信”姓,是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之后;“庆忌”姓,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子庆忌之后;另有“神”姓,是神农氏之后;“哀”姓,是春秋时期鲁哀公之后。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出现“四大公子”。即以养士著称的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

   6、以先人职业为姓     

远古与上古时代,在贵族和奴隶之间有一个叫做“百工”的社会阶层,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例如屠、陶、卜、巫、漆雕等,分别从事屠宰、制陶、占卜、巫术、制作漆器和雕器等行业。其后人就以这些职业名称为姓。舜在取代尧称王之前,曾做过陶工和甄工,于是,其后人就以陶和甄为姓。

7、以生物名称为姓

如杨、柳、李、麦、龙、凤、牛、马、虎、羊、鸡等。

  8、以辈分排行为姓

也就是以亲属辈分和兄弟排行为姓。例如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这里的“叔”,是指排行第三;“季”是指排行第四。从第一到第四是“伯仲叔季”。

   9、赐姓和改姓

皇帝有时要给大臣赐姓——

其一,赐有功之臣以褒义的姓。

如:李、德、文、武、宠、幸等。

其二,赐有罪之臣以贬义的姓。

如:隋朝大臣谋反失败,被枭首示众, 其子孙就被赐姓“枭”;唐朝宰相窦怀贞谋反被杀,赐其后人姓“毒”。汉王刘邦的大将英布少时犯罪受黥刑,于是称其为黥布。

皇帝有时把自己的姓即所谓“国姓”赐给大臣,以示恩宠。唐朝开国大臣徐世勣,赐予国姓“李”,其中还要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于是改名李勣;明代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被赐予国姓“朱”,于是他成为“朱成功”。

有时人们为了避开皇帝的名字而自动改姓。如唐玄宗名李隆基,于是姬姓改为周姓;唐宪宗名李纯,复姓“淳于”姓改为“于”姓。

清代有一个“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游南京秦淮河时开口吟诗:“淮水至今尚姓秦”。他与著名学者袁枚同游杭州西湖岳王庙,袁令其吟诗,秦大士吟道:“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确,南宋之后人们不屑于以“桧”为名。而秦大士在岳坟前因为自己姓秦而惭愧,他不愧是一个豁达而有良知的人 。

(五)姓氏的数量

《百家姓》并不只有100个姓,此书收录当时常见的单姓408个,复姓76个,共484个。而汉民族的姓氏要比这个数字多得多。所谓复姓,并不都只有两个字,也还有3字姓、4字姓,最多的是9字姓。明代陈士元编写一本有关姓氏的书, 收录单姓和复姓3625个;清代张澍统计,当时有姓5129个;《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中国各民族先后存在的姓23813个,包括汉族姓8000个多个。这当然也包括一些已经消失、无人再用的姓, 例如在封建时代被皇帝满门抄斩的家族。目前中国人仍在使用的姓7000多个,其中包括汉族姓3050个。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中国各民族23813个姓,其中:单姓5313个,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除了单姓,其余都称为复姓。 

汉族复姓有二字姓、三字姓:

汉族的二字复姓有:欧阳、上官、赫连、尉迟、诸葛、呼延、夏侯、皇甫、谷梁、公羊、公良、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司士、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端木、公输、即墨、濮阳、夹谷、宰父、百里、独孤、万俟、闾人、闻人、澹台、宗政、颛孙、巫马、乐正、令狐、羊舌、段干、东方、东郭、南郭、东门、西门、南门、南宫、第五、闾正、归海、太史、梁丘、左丘、雕漆、张简、相里、相望、庆忌、壤驷······

汉族三字姓有:西野建,东关正,陆梅蓝,等等。

三字姓“西野建”:西晋时期有文学家西野建戍,其3个儿子是:西野建太郎、西野建封、西野建端。

三字姓“东关正”:春秋时期有“东关正子伯”,西晋时期有“东关正序”。

汉族有无四字姓以至于九字姓,待考。

汉民族以数字为姓氏,甚至形成一个系统:

“一”姓。原为汉族“乙”姓和鲜卑族“一那娄”姓、“一弗”姓。现在广东花县、四川彭山尚有遗存。

“二”姓。与贰通用。清代有“二肖翁”。

“三”姓。明代有三庸道、三承基。

“四”姓。古代高辛帝之子,封于商赐姓子,后改四。清代有四姓。

“五”姓。本姓伍,例如伍子胥。伍姓为避仇杀改为五。宋代有五应简。

“六”姓。皋陶氏之后封于六地,遂以国名为姓。清代有六錞。

“七”姓。清代有七春贵。

“八”姓。相传明代王侯二兄弟在清兵入关之后将“朱”姓分为“牛”和“八”二姓,二人各以为姓。有八通、八天琣。

“九”姓。明代有九聚。

“十”姓。此姓分布于台湾台北、新竹等地。

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也都有所姓。此外还有以“百”“千”“万”“亿”“兆”为姓的。

汉族稀有姓氏:

其一、以人的器官为姓:头、发、眉、齿、舌、心、身、肾、肠、胆、皮、骨、手、足、爪 ······

其二、以动物名称为姓:鼠、兔、蛇、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占其八。另有鸭、鸽、狼、羔等等。

其三、以气象物品为姓:风、雨、雪、露、琴、窗、盒、筷、盐、葫······

其四、罕见姓氏:漏、误、庙、蜜、汗、味、以······

其五、避之犹恐不及的姓:刁、胖、死、鬼、枭、毒、睾、尸、宰父······

汉族常见的姓有200个;最常见的姓有100个。

占汉族人口一半以上的姓有19个: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

有人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李王张刘”是四大姓,陈姓排在第五位,赵姓排在第七位。应当说:李王张陈遍地刘。

台湾省的姓,大多来自福建,“陈林”这两个姓人口最多,占台湾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人夸张地说:“陈林半天下”。而“陈林”二姓之根,却是在中原。

人口最少的姓:难(去声)。原为鲜卑族姓,后来大部东迁朝鲜,如今仅在河南焦作武陟有数百人以“难”为姓。

(六)汉族五大姓氏及其来源

1、李姓

(1)出自嬴姓:尧时,皋陶之子伯益被赐嬴姓,世袭“大理”职务,后人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后改为李姓。

(2)来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

(3)三国时期,诸葛亮赐云南少数民族以李姓和其他姓氏。

(4)唐初赐开国元勋徐姓、安姓、杜姓、郭姓、麻姓、鲜于姓等16姓,为李姓。

李姓人口约1.1亿,占汉族总人口的7.9 % ,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2、王姓

(1)出自姬姓:西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因本是王族,故以“王” 为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之为“王家”,遂以“王” 为姓;战国时期魏国灭亡后,信陵君的后人被称为“王家”, 遂以“王”为姓。

(2)改姓 :鲜卑族可颜氏、乌桓族阿布思氏改为“王”姓。

(3)赐姓:战国燕王丹的玄孙被新朝王莽赐姓“王”。

王姓人口约1.03亿,占汉族总人口7.4 %。

3、张姓:

(1)出自黄帝之后人“挥” :据载:“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弓箭的发明者是挥。

(2)春秋时,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子孙以其字为姓——张。

(3)赐姓或改姓:三国时,云南南蛮酋长龙佑那,被诸葛亮赐姓张;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姓张。

张姓人口约99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7.1 %。

4、刘姓

(1)刘姓最早一支源于尧的后裔刘累,他负责养龙,不知何故死了一条母龙,为躲避惩罚,便逃到河南。

(2)出自祁姓:炎帝封祁姓于刘国,祁姓改刘姓。

(3)出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王季之子改刘姓。

(4)刘邦以皇女嫁与匈奴单于,按照匈奴习俗,其子孙从母姓“刘”。在汉朝,刘姓成为国姓,于是极大地发展起来。

“李王张刘陈”5字,只有“刘”字作为专门姓氏用字而无他意。“刘”字右边是一“竖刀”,据云,刘氏先祖是握刀执行刑罚的人员。

刘姓人口约75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5.4 %。

 5、陈姓

陈姓为帝舜后裔的姓。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陈国,遂以“陈”为姓。

陈姓第12代孙避难由陈至齐,改姓田。秦灭齐,田姓逃至河南禹州,恢复陈姓。

陈姓之一部离开中原,开发闽台,被称为客家人。陈姓人口数量在中国排第5,在台湾排第1。

陈姓人口约70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 4.5 % 。

五大姓人口约4.5亿,占汉族总人口的 32.3 %。

二、汉民族的名字

“名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特称 。其实,这个词中的“名”和“字”是不同的,这就像“姓氏”一词中的“姓”和“氏”不同一样。

今天的汉族人,大都只有一个名。而以前的人,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则有名有字,有时还“号”,甚至不止一个号。“名”、“字”、“号”,分别是一个人的第一称号、第二称号和第三称号。

例如,毛泽东,姓毛,名泽东,字润之,无号;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一)名——人的第一称号

名,用于社会上的公开场合。学校里的学生、工厂里的工人、部队里的士兵、机关里的的官员、商店里的雇员等等,都要用名。中国远古以及上古前期的人名,大多朴素而简单。夏代和商代帝王的名有:孔甲、盘庚、武丁、帝辛(商纣王)等等,这些都是用天干地支名称作为人名。后来,随着文字和文化的发展,人名逐渐复杂起来。周代贵族取名,还有不少规矩。当然,许多民众取名,一般不讲多少规矩,有人还特意给孩子取恶名,如狗剩、孬蛋、赖渣等等,据说这样的孩子不会夭折,容易长大成人。

(二)字——人的第二称号

字,是男女成年时由长辈取的。古书《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周代的习俗:男子到了20岁,就把头发束起来,戴上“冠”,这时取字;女子到了15岁允许出嫁的年龄,也把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笄”,这时取字。束发,也称“结发”,表示男女已到成年,可以婚配。这时给他们取字,表示他们开始受到社会的尊重。所谓“结发夫妻”,也就是双方都是第一次结婚的原配夫妻。字要表达名的意思,因而称为“表字”。

字,在内涵方面,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字和名的意思相同或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意同;关羽,字云长,名与字相关,“羽”是鸟的代名词,表示鸟能展翅入云;张飞,字翼德,表示有了“翼”,才能飞;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也有相关的意思。

刘让,字子谦,谦和让,意思相关。

刘福智,取字“若愚”,即大智若愚之意。尚无号。而“刘若愚”3字的声调是“平仄平”,颇为和谐。

名与字有8种连带关系:

1、同义互训。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是同义词,可互相注释。

2、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愈和退,是反义词。吕蒙字子明。也是此意。

3、连义推想。关羽字云长,由羽想到鸟想到云。白居易字乐 天,意为:性情乐观,“居”才会“易”。 

4、辨物统类。周瑜字公瑾,蔡琬字季玉,瑾、琬均为玉类。

5、原名加字。杜牧字牧之。

6、干支五行。秦白丙字乙,郑印癸字子酉。

7、名字组合。宋玫字文玉,钱谦益字受之,出自“谦受益”。

8、形体增减。秦桧字会之,顾媚字眉生。

(三)号——人的第三称号

号,又称别号,即其他的称号。中国古代官员和文人大多有号。号一般是自己取的。如前述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宋代之后,人们取号成风,有的人有10几个号甚至几10个号,就像现代作家的笔名一样。有的人,因为人们熟悉他的富有特色的别号,对他的名字反而生疏了,例如清代诗人、画家和书法家郑板桥就是这样,许多人不知道郑燮是何许人。

鲁迅发表文章,曾经先后用了100多个笔名。个中原因,大概为了避祸、避免其他事端,或者就是为了好玩儿。刘福智的笔名有:齐鲁、齐人、鲁夫、扶之、扶直、季郎等,这些也可充作他的号。

中国人还有乳名,即吃奶孩子的小名,相当于外国人的爱称,一般是童年时在家里使用。如三国时曹操的乳名是阿瞒,刘禅的乳名是阿斗。

中国人在名、字、号的用法上极为讲究。在庄重的场合,或对下级和晚辈,自己要用名;而对别人,一般不宜直呼其名,否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帝王、父母和长辈的名,更要避而远之。中国古代因此产生了一种“避讳”制度,具体是指避名讳。人们在交往中,一般互称对方的字或号,平辈之间以字相称。如,刘备称他的几个异姓兄弟为云长、翼德、子龙,并不直呼其名。

汉族人的姓氏以及名字号,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对此有所了解,也有助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学习。

汉族人“取名”极为讲究。除了名字要有意义之外,姓与名的几个字还要讲究声调的搭配与和谐,最后一字最好是平声,读起来较为响亮。例如“刘半农”,“乔冠华”,“刘少奇”,“王亚明”等等3 个字,声调均为“平仄平”,最后一字均为“阳平”,读音响亮。“邓小平”、“叶剑英”,则为“仄仄平”,“聂荣臻”、“华国锋”则为“仄平平”,尚可。

汉民族的姓名大多是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四字以上的姓名极少。目前只有将近200万人。

二字姓又用二字名的,姓名自然是四个字,如:司马相如,4个字的声调是平仄仄平,较为和谐;而欧阳中石、东方闻莺这两个姓名,4个字全是平声,不妥。而单姓,少有用三字名或三字以上名的。如用,则非常别致。

名字最长的是清代皇帝福临,24个字:“礼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文显武大德宏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这实际上是一种特称。

姓名“王鹏程”3个字,都是阳平,“谢富治”3个字都是去声,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李雪静”3个字都是仄声,也不合适。

一个女孩出生时下雨,取名“陈慕霖”或“陈奕涵”,3 个字也是“平仄平”。前者“霖”指大雨;后者从意涵上说,是指要有精神,要神采奕奕,还要有涵养。

一个男孩取名“王热冰”,3个字也是“平仄平”,从意涵上说似乎有问题,而“热冰”,是遇热而不化的冰,就非同寻常了。意为:既要有热情,又要有“冰”一般的冷静。又“王紫东”,取“紫气东来”之意;又“张逸豪”,意为飘逸而豪放。

有些所谓取名公司,讲究“阴阳五行”,认为新生儿缺什么就取什么,例如,说一个刘氏女婴缺木,缺水,于是就取名“刘柏江”。既不好听,也没有什么意义。所谓阴阳五行,虽然还不能直斥为封建迷信,但是用于取名,并无什么道理可讲。且问,你何以知道一个新生儿是缺木,缺水,而不是缺金、缺土呢?

一些取名公司的从业人员,本身就没有多高的素质,于是往往用一些看似玄妙的东西糊弄顾客。姓名既然是人的一种特称,那么取名就要避免重(chong)名。旧中国出生的女性,名唤“秀英”的,大概有上千万,唤“秀兰”、“秀花” 、“秀芝”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避免重名,往往需要一点奇思妙想。

例如,一个男子名唤“卢银课”,至今未见重名,所谓“课”,旧时指课程、赋税或占卜。一个女子名唤“王雨件”也未见重名,她是雨天出生,属牛,意为一个人牵出一头牛。

小说《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名字不仅注意到内涵和读音,而且注意到其象征意义,而系列人物的姓名还注意到内涵及其搭配。贾赦、贾政的名字都用去声,而且都用“文”字旁。贾雨村、甄士隐,是利用谐音,其象征意义是“假语存”、“真事隐”。贾氏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根据春天的四个阶段来取的:新春、早春、阳春、暮春。《红楼梦》中,分管不同事务的四个女佣的名字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四人分管主人的琴棋书画等不同文化活动的事务,而且这四个名字都采用动宾结构。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不仅在于作家的博学多才,故事的引人入胜,语言的优美和谐,而且在于其各个方面的精细程度的无可比拟,仅从人物的姓名也便可窥一斑。

曹雪芹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大观园中公子小姐的诗词歌赋自然全都出自作家之手。令人叹服的是,不同人物的诗词竟是与其地位、性格那么合拍。

小说《水浒传》人物的绰号,与人物的性情、本领、职业以及所用兵器等相联系,听到绰号,就能大略了解某个人物。绰号也可以视为对姓名的包装。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菜园子张清、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赤发鬼刘唐、青面兽杨志、笑面虎朱富、矮脚虎王英、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白日鼠白胜、浪子燕青、摸着天杜迁、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蒋敬、神医安道全、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浪里白条张顺、混江龙李俊、打虎将李忠、拼命三郎石秀、鼓上蚤时迁、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双鞭呼延灼、金枪将徐宁、双枪将董平、大刀关胜、没羽箭张清,菜园子张清等等,符合其各自的思想和性情。

当然,有些绰号取得并不好,如行者武松,并没有反映出这一英雄人物的英雄虎胆和武艺高强,梁山上还另有一位打虎英雄,即打虎将李忠。

除了梁山好汉之外,《水浒传》中其他人物,有的也有绰号。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有以下特点:

其一、绰号大多是以农民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为原型或素材进行推想、演化而得。如黑旋风、霹雳火、菜园子、一丈青、浪里白条、旱地忽律(上岸鳄鱼)以及三寸丁、谷树皮等等。

其二、为了突出人物的威武、剽悍,绰号往往以猛兽、凶神来比拟。母夜叉、活阎罗、豹子头、中箭虎、催命判官等等。

其三、赞美多才多艺、重义任侠的绰号颇多。如智多星、神算子、没羽箭、神行太保、拼命三郎等等。

其四、由神话故事、历史小说中的传奇人物演化而来。如小李广、病尉迟、八臂哪吒、赛温侯、赛仁贵等等。

其五、绰号有夸张的手法,也有质朴的风格。如鼓上蚤、活闪婆(闪婆即电母)、摸着天等。

鲁迅说:好的绰号“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而神情毕肖。”“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因名字而生祸福的事情,在古代并不少见:

北宋初年,太宗皇帝征讨北汉,当地有一个官员叫“宋捷”。太宗惊喜异常,不禁叫道:“吾师捷也!”吞并北汉后,宋捷归顺北宋而且官位连升。不过,宋捷如果名叫“宋负”,那恐怕就有杀身之祸了。

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宋瑞。他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根据其成绩决定将他列为第五名,不料,理宗皇帝在审阅进士名册时,看到“宋瑞”二字,顿时龙心大悦,将文天祥擢升为第一名,成为状元。

但是,明代的孙日恭参加科举,本应是状元,但明成祖认为“日恭者暴也”,极为不吉利,遂降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其实,这些都是君王的无端猜想,姓名与国运基本没有什么关联。

名字荣华富贵者,也许一生穷愁潦倒;名字温良恭俭让者,也许是个无耻之徒。名字平凡者,也许能成就伟业。

推而广之,店铺的取名也颇为讲究。也要注意其内涵和读音两方面的问题。

一家咖啡馆取名“新新咖啡厅”,5个字的声调全是阴平,也就失去了抑扬顿挫之美。不如改为“新潮咖啡店”,5个字有阴平、阳平、去声。

一家烩面铺取名“赵氏烩面铺”,5个字的声调全是去声,也不合适。不如改为“赵家烩面馆”,5个字有阴平、上声、去声。

看到店铺的名号,就能知道主人的文化素养,如果取名不当,甚至能影响到店铺营业的状况。果然,新新咖啡厅和赵氏烩面铺开业不久便都倒闭了。

汉民族的姓氏和名字,竟包含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涵与形式,仅从这一角度便可以领悟到这个民族的伟大。

刘福智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杂文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郑州大学诗词学会副会长。长期担任诗歌写作、杂文写作、诗词写作、文学写作、诗词鉴赏、中国文化、大学语文等7门课程教学工作,尤其擅长诗歌、诗词、杂文、论文的写作和歌曲的撰词和谱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诗歌艺术论》、《杂文艺术论》、《科学美与艺术美》、《美学发展大趋势》、《文章写作学》等学术著作10部;出版《邓亚萍》、《中国的泼皮士》、《齐鲁诗选》、《齐鲁诗词》、《齐鲁文选》、《宅家避疫诗文选》等文学著作6部。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随笔、歌曲、诗词、曲艺、学术论文、纪实文学、学术论文等众多领域著述颇丰,撰写、发表作品、著作总字数达1000余万字。在诗歌、散文、杂文、歌曲、诗词、剧本、纪实文学等文学艺术领域获奖数10项。长篇纪实文学《邓亚萍》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多部论著曾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研究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 

刘福智文集链接

【刘福智2022年度作品文集及总结】

也谈京剧《四郎探母》——与刘汉光先生商榷(外一篇)

孔子与麒麟 

关于“拯救戏剧”之异议(外一篇)

“怪诞美”浅说 

“二七”纪念塔的钟声——纪念“二七”大罢工100周年 

中国面容(七言歌)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01-010)刘叟写冬

“四大妖姬”和杨玉环(外一篇)

春天的怀念(外一首)

伟大的兵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11-020)刘叟写春

春雪  

浙南小城三月三

“草包教授”种大米(外一篇)刘福智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21-030)

遥致苏东坡(外二首)

春游安阳文峰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