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载体家带你了解AAV血清型

 刘KL 2023-04-26 发布于广东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一种已知不会人类致病的依赖性细小病毒(Dependoparvovirus),其复制需要腺病毒或者HSV等辅助病毒才能完成自身生命周期。早期年代AAV由于其非致病性而未受病毒学家重视,但是自1980年代重组AAV2病毒载体首次获得克隆后,重组AAV日渐称为基因治疗研究的流行工具。重组AAV作为基因治疗和基因递送载体具有以下优点:无宿主基因组整合风险、可转导分裂和非分裂细胞、病毒基因成分可完全去除、AAV血清型有组织嗜性、体内转导免疫原性低等。

天然AAV血清型的发现

AAV最早在腺病毒制备过程中发现,起初被认为是污染物或者腺病毒亚基,经过进一步的纯化分离和血清试验,表明这些颗粒是抗原性不同于腺病毒的一类新的病毒。目前自然界各物种上发现的AAV变体超过100种,但是并非全部都经过血清型分类,而在灵长类身上分离出的代表性AAV血清型涵盖了AAV1-13。其中AAV1、AAV2、AAV3最早分别是从类人猿SV15腺病毒、Ad12腺病毒、Ad7腺病毒中分离出来的,AAV4最初则是从感染了SV15腺病毒的非洲绿猴上进行了分离。1983年,Hausen等人从人阴茎尖锐湿疣中成功分离出AAV5。由于人类群体中对AAV2、3、5广泛具有相应的抗体,研究认为这几种血清型是人源的。AAV4抗体在猿猴身上更多被发现,因此认为AAV4的天然来源是非人灵长类。至于AAV1是的灵长类来源物种则仍具争议。

AAV6起初也是从人腺病毒制备过程中发现的,但是由于其序列与AAV1过于相近,因此也有人认为AAV6并非真正独立的AAV血清型,而是AAV1与AAV2的重组产物(一个新的AAV血清型严格来说需要在血清测试上表现出与已知血清型足够的差异)。

与AAV1-6的发现不同,AAV7、AAV8和AAV9最初并非是以活病毒的形式得到分离,而是通过信号PCR的方式从组织中对AAV的基因片段复原出来的。Gao等人从猕猴身上分离出AAV7和AAV8,而AAV9最初则是从3个人类个体身上分离出来的。此外,AAV10和AAV11是从食蟹猴身上分离的。

实际上,Gao等人发现在人类的不同组织中均广泛分布有不同类型的AAV基因组序列。根据这些序列的遗传相关度,天然AAV血清型呈现出6个进化枝。

AAV进化枝

AAV的6个进化枝分为两个单系群,其中一系包含人类特有的进化枝A,B和C,另一系包含仅从人类分离出来的进化枝F、仅从非人类灵长类分离出来的进化枝D,以及仅来自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的进化枝E。每个进化枝上的代表性血清型有AAV1/AAV6(A类)、AAV2(B类)、AAV2-3杂合(C类)、AAV7(D类)、AAV8(E类)和AAV9(F类)。AAV3、AAV4和AAV5则归属于独立克隆。

当前,国际病毒学会将AAV总体上划分为两个物种:其中AAV1-4和AAV6-13属于腺相关依赖性病毒A(Adeno-associated dependoparvovirus A),AAV5则属于腺相关依赖性病毒B(Adeno-associated dependoparvovirus B)。

vectorbuild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