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bStar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什么成功?

 奎林说 2023-04-26 发布于江苏


随便聊一聊

江苏图星是个创业公司,主做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王进带领团队以互联网思维构建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得益于他的开发经历和对国外同类产品的研究,这个系统开发快上线快,最终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王进初期研究国外同类产品,看了近两万页英文文档,这是产品成功的基础,我不信国内图情界谁有这个本事做到这个程度,所以说要做什么产品,千万别去CNKI搜那些文章来找灵感和做法。
图星系统能成功,我认为来自于三大法宝: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
最小可用品:弄清楚一个产品能跑起来最低的要求是什么,只要满足,就上线跑。至于其他的,都是根据跑出来的业务和数据逐步调整和完善的。做产品最怕什么?做完美了才拿出来。哪有完美的产品?
客户反馈: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是公司进一步开发产品的重要依据,LibStar在南大馆上线的产品叫NLSP。最初部署上线之后的两个月,是这个产品成长最快的两个月,一切的问题都会在生产环境中暴露出来,图星人员驻场开发,及时互相沟通,保证了这个产品的良性循环。当然,客户反馈有真需求也有伪需求,这就要甄别来考虑。
快速迭代:有了修改需求后,按照日程更新、运行非常重要。这个系统上线后,每周四午夜会进行修改更新,保持这种频率和习惯,保证了系统更新时候尽可能不影响图书馆和读者,也保证了系统能走向发展和稳定对立统一的状态。系统采用云服务、微服务架构才能有快速迭代,这在以前C/S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这三个法宝做基础,接下来要考虑什么?
首先当然还是产品,说到底,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产品好不好用,产品不好用跑起来甚至磕磕绊绊,一切都白搭。产品好用了,销售跑起来底气也足啊。
再者就是用户思维,为图书馆做系统,那肯定考虑图书馆业务用户和读者用户两方面的需求,调研和观察用户的使用情况必不可少,用户吐槽的声音也要认真听。用户是上帝、顾客是上帝这个说法要辩证来看,一味接受肯定是错的。在对用户服务的“心”上,那用户肯定是上帝;但是在对产品提的需求上面,就要仔细甄别了,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图书馆工作,就很懂图书馆,哪有那回事。
还有一个就是开放思维。图星这点做得真是不错,一开局就是互联网开放思维来指路。把自己封闭起来是要走向死路的,比如拿系统接口收不菲的费用;再比如系统自身对第三方开发入口,好用的模块都可以接进来。开放这个话题是比较大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云部署,到云思想,到开放性思维,到开放性的服务,一直到云原生生态,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只有开放互联,才能谈到联盟服务、区域共享、学术联盟和强强联手。一家强不是真的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
和图博档做生意,纯软件公司是很费劲的。超星入主图星后,我觉得算得上强强联合,不管怎么样,超星的业绩在那里摆着。图书馆需要一个持续长久发展、有后坐力的集团来做系统,持久下去才是良性循环,做个几年不干了,这影响是极大的。资源商收购软件开发商,利用微服务思想整合产品,这是长久发展良性循环的保证。图书馆首先需要的不是高精尖的技术,是稳定可运行有保障的服务。
一个软件或者平台的成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但愿这种生态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