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指标

 求是1025 2023-04-26 发布于山东

内涵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含义为依据。经济指标是经济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计划和统计以及各种经济工作所通用的工具。

随着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展,新的经济范畴和经济指标不断涌现,使经济指标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以同现代计算技术相适应。对于经济指标的计算范围、口径、方法、计量单位等,需要有统一的规定,并逐步达到标准化和通用化,以立法方式固定下来。

分类

经济指标,一般可以分为:①领先指标。是在经济开始时跟随某一模式或趋势之前变动的经济要素,是用来预测经济变化的。②落后指标。是在经济已经跟随某一特定模式或趋势后变化的经济要素。

在中国,按照经济指标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不同,有以下分类:

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

按照经济指标反映经济现象的范围,分为:①单项指标。是指揭示的内容只能反映分析对象某一特征的指标。这种指标具有单一性和精确性。②综合指标。是指对大量个体指标及其数值进行分组、对比和加权等变换后得到的指数,是某些个体指标的概括反映。综合指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3种。其中,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又可分为许多种类型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指标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综合指标在环境统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较大的使用价值。在中国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大部分指标(如废水排放总量、等效声级、废水处理率和万元产值耗水系数等)都是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各有其优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单项指标更直接明了,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问题的某些方面,缺点是不够全面;相比较而言,综合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问题的诸多方面,缺点是比较烦琐,对各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不易把握。

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相结合,有助于使指标体系更简便、更有意义。

计划指标和统计指标

按照经济指标反映计划目标或实际情况,分为:①计划指标。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以一定的数值表示的某个计划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计划指标要求概念确切、严格、简明,各项指标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计划指标体系,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和社会再生产的主要过程。②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按照经济指标的计量单位属性的不同,分为:

①实物指标。是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它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其各项消耗定额是研究关于实物数量与总量的比例关系,是研究物质平衡、生产力平衡所必需的,又是计算价值指标的基础。按实物单位计算的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实物指标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能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但指标的综合性能较差,无法进行汇总。按价值单位计量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可以表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它脱离了物质内容。二者要结合应用。

②价值指标。是货币单位表示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某一方面数量和质量情况的总量指标,如工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等。货币单位是以货币量度量生产成果、社会财富或交易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不同现象的价值量不存在差异,具有可加性,综合性很强。如建筑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资总额等。在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的条件下,价值指标是必不可少的。运用价值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按照经济指标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或生产经营效益,分为:①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并有计量单位。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②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在计划和统计工作中,反映生产效果或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能直接说明总体现象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评价事物优劣好坏的统计指标都称为质量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单位产品成本、设备利用率等。质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对挖掘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中的内部潜力具有重要作用。质量指标是总量指标派生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

按照经济指标职能的不同,分为:①核算指标。是指用来进行核算其他指标而被运用的一些经济指标。由于其存在是为核算其他指标的,所以,根据需要的不同,这类经济指标可多可少。②考核指标。是上级有关部门专门用来考核计划完成情况或其他一些活动的成效而进行评价使用的一些经济指标。由于经济评价工作日益减少,所以,考核指标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

体系构成

经济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种经济事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联系。与之对应的经济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体系。

作用维度  

按照经济指标在社会产品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①生产要素和生活条件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消费资料、物资储备等指标体系。②社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指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商业(包括外贸)5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实物产量或实际工作量、总产值、净产值(国民收入)等指标体系。③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包括生产部门劳动报酬和构成社会纯收入的利润、税收等指标体系。④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指标体系。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收支、非生产部门的经费收支等指标体系。⑤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指标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可以用于购买实物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指标体系。前者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集体消费基金;后者分为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等指标体系。⑥社会产品实物的流通和消费指标体系。包括运输和交换指标体系,以及表明最后用于补偿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物资储备的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出口等各种用途的产品指标体系。⑦人民生活指标体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费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指标体系。

性质维度 

主要有:①为综合计算全部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价值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指标体系。②为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指标体系。③表明事物实际规模或水平的绝对数指标体系。④表明事物发展速度、构成或比例的相对数指标体系。⑤反映事物个别水平或总量的指标体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数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⑦考核生产成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体系。⑧考核素质和效益的各种指标体系。

时间维度 

主要有:①说明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情、国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的计划指标体系。这两种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在范围上也有区别。计划指标体系只包括计划部分,而统计指标体系除包括计划调节部分以外,还包括不作计划的部分。但两者都包括综合平衡、质量、效益、速度、构成、比例等指标体系,在针对共同事物时,在含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应该一致,以便相互对比。

空间维度

主要有:①按省、市、自治区以至地、县的系统划分的区域性指标体系。②按部、司(局)、专业公司到企业的行政领导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③按经济部门、经济类型层层下到企业的业务领导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