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炯的一首花间词,全词句句三字,以景染情,情景相融颇具韵味

 云端书馆 2023-04-26 发布于河北

欧阳炯,益州人,五代十国时后蜀词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

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的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下面这首《三字令·春欲尽》就是其中一首。

《三字令·春欲尽》

欧阳炯 〔五代〕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

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

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这首词的大意是:

春天将去,时日漫漫,正是牡丹盛开时候,帷幔轻卷,翠帘低垂。慢展信笺,清泪点点粉面残。这情思只有你我相知。

人不在,燕儿空归,耽误我多少良辰美景欢乐时。香灰落,枕儿斜,月明星稀,春花惨淡,惹得人相思。

这首词描写少妇在闺中的刻骨相思。作者选取一天之中的情景,三字一句,如情丝贯珠,流走生辉,音节急促,颇具韵致。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

“罗幌卷,翠帘垂。”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态,同时词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写转入闺房之内。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

“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她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这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

“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这里词语虽简单,怨思却甚深。

“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

“月分明,花澹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景写哀,倍增其哀。

全词句句三字,一气直下,相思显明,以景染情,情景相融,颇具韵味。俞陛云评价:“十六句皆三字,短兵相接,一句一意。如以线贯珠,粒粒分明,仍一线萦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