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父母冷漠、不孝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看完几组数据就明白了

 果妈的育儿间 2023-04-26 发布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亲戚发出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不孝顺了。”
这个亲戚今年45岁,有个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前些时候,亲戚生病住院了,儿子的大学就在本市,接近1个小时的公交车路程。
男孩的妈妈便想让男孩晚上过去陪护,自己要回家照顾老人,为丈夫和老人准备第二天的饭菜。
但是男孩拒绝了,男孩说:“可以请护工啊,我这来来回回,多麻烦!”
亲戚那一刻的心里,真的是拔凉拔凉的。
他不明白,自己捧在手心长大的男孩,怎么变得如此冷漠、不孝?他们那一辈的人,父母对自己还没这么好,但都不影响他们孝顺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反倒现在条件好了,对孩子花的心思多了,孩子反而变得冷漠又不孝?
果妈想说,这真的是一个让父母无力的趋势。
但为何有这样的结果呢?看数据。
对父母冷漠、不孝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看完几组数据就明白了。
01 你家孩子,记得你的生日吗?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父母也会比较重视孩子的仪式感,所以,给孩子庆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周岁、10岁的时候,甚至还大摆宴席。
孩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的生日,收到了一份又一份心仪的生日礼物,他们是幸福的。
但是,我们为孩子庆生,孩子有为我们庆生过吗?又或者,你为自己或者另一半庆生过吗?
吉林市有一所小学,给六年级的一个班级下发了关于母亲节感恩的问卷调查,共53份问卷,在“是否记得母亲生日”这个问题上,只有9%的孩子选择了记得,有4%的孩子会记得父亲生日,66%的学会选择每年都会给父母送祝福,有近5成的孩子表示,不常做家务。
家长们抱怨孩子:“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而缺少“感恩心理”也成了现在孩子们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孩子没有感恩心理,又如何会孝顺父母呢?
02 你家孩子,心理真的健康吗?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脆弱,动不动就是离家出走、从楼上一跃而下。
只是,脆弱是孩子的天性吗?还是说,是被父母养出来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关注的家庭真的不多,大多数家庭,就只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的“成绩”。成绩好,万事大吉,成绩不好,鸡飞狗跳。
但无论成绩好与否,孩子的心理状态,都不一定健康。
在2010年的时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精神科主任,况利,着其团队对1万多名大学生进行调研,而后统计出,有30%的大学生,都有过轻生的倾向,有13.3%已经有明确的轻生意念。
而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源自于成长阶段。
十年后,在2020年,况利团队又启动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调研,调研对象是重庆市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在校生,人数多达十万人
调研结果显示,有40%左右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其中24%的孩子,有非常明确的心理问题,抑郁的孩子占比,竟然超过了12%。
为什么孩子会有心理问题?社会、学校,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最大、最多的影响,是来源于家庭。
家长可以试想一下,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出现心理问题,那么,孩子该如何与父母亲近?你是他的“阴影”,孩子如何还给你“阳光”?
无论家长是如何爱孩子的,但是,在教育方式错误、家庭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孩子很难感受到这份爱,又或者无法承受这份爱,他的心理便会出现问题,对父母、家庭,他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从而出现家长所说的“冷漠”。
其实,不是孩子冷漠,只是他没有享受到自己想要的那份爱而已。
03 有因,皆有果
就过生日这件事情,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被养成“白眼狼”的?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比如,父母将所有自认为珍贵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珍贵”反倒成了寻常,也觉得是“理所当然”,在这份“亲情”中,孩子只需要“索取”就够了,父母从未要求“回报”,孩子如何“感恩”?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孝顺,他的不孝,可能便是你一手促成的。
反观那些每个家庭成员都过生日的家庭,家长给孩子准备礼物,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也会等待孩子礼物与惊喜的家庭,他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在用行动告诉孩子:你值得被爱,父母也值得你爱!
爱,也是需要相互的,是需要付出的,孩子才能懂得“感恩”二次的真正含义。
其实无论是孩子对父母冷漠,还是孩子不孝,最终的问题,都出在“家庭教育”这件事情上。
溺爱孩子、教育方式粗暴、夫妻关系恶劣、父母对孩子不关心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冷漠、不孝。
04 想要孩子“充满爱”,家庭得给孩子“正确的爱”
发现没有,其实,冷漠、不孝的孩子,最终就是缺少某一种“正确的爱”。
可能,是爱别人的能力;
可能,是爱自己的能力;
可能,是感受别人爱的能力。
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爱”。
比如,孩子过生日,给孩子准备一份孩子喜欢的礼物,自己过生日的时候,表达自己也想要收到礼物的愿望;
比如,父母即便要吵架,也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而是控制情绪,好好商量,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比如,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家长用“鼓励”去替代“惩罚”与“责备”;
比如,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加以夸赞,少指责孩子的缺点,陪孩子一起进步……
被“爱”灌溉着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