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观麦

 新用户8249cTO6 2023-04-27 发布于陕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18




又到了麦子抽穗扬花的时节了。那些欲出未出的麦头,就像是一把刀尖朝上的七星偃月宝刀,麦杆就是刀把,麦头就是刀身,麦叶就是装饰宝刀的飘穗。那插入大地的根脉就是刀把的尾尖,稳稳当当。一朝宝刀出,谷神惊下雨。待到大满时,生灵皆忙碌。
再有一个多月,麦子就会灌满浆,麦叶麦杆就会由绿变黄,由黄变白。紧接着轰隆隆的收割机就会开进麦田,大片的麦子随着刀片的旋转而倒下,然后顺着传输带进入脱粒机。脱粒机一个出口的麦子源源不断地进入车斗,另一个出口的麦秸呼呼地随风飘落大地。此时的农民满怀丰收的喜悦,炎热的太阳是他们最好的伙伴,连收割机和拖拉机的轰鸣声都是那样快乐,农民听起来就像是在听一曲胜利之歌——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思绪回到秋天,回到从前,我还能想起父兄赶牛犁地、耙地、耱地、播种的场景。那时的我承担的多数是牵牛的活,有时还会驾耧。每次种麦之前的准备工作,总要好几次劳动。犁地之前要锄草,要拉粪撒粪撒肥料;晒好的地总会许多大土坷垃,耙完地后还要抡起锄头或耙子去打碎大块的土坷垃;耱地之前,要把较深的犁沟或被雨冲刷的沟渠平整一下;播种之前,母亲总要筛选出最好的麦种,颗粒特别饱满的麦种,然后等到墒情较好的日子,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去播种了。这样播种的麦子出苗率会很高。这与现在用旋耕机播种对比起来,多了许多工序,多了许多仪式,多了许多敬畏!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以麦为主呀。
现在的麦田几乎没有农家肥了。因为现代农民的家里没有了羊驴牛马骡猪等牲畜,也没有了鸡鸭鹅等家禽,所以也就没有了腐酵粪便形成的农家肥了。现在的人种麦几乎是肥料种子一起撒,然后地用旋耕机一旋了事。行不成行,畦不成畦,这可能是最懒惰、最不尊重的种麦方式了。这样种出来的麦子让我也没有了烧烤青麦搓麦仁吃的冲动和清香了。
在那漫长的冬天,大地已经上冻。冬灌后的麦苗已经不再是秋天刚出芽时那么娇嫩,它已经分孽出了许多分头,有老人说最多的可以一苗分九头。这时的麦苗羊可以啃了,人也可以揽麦苗了。可是,如果我是麦苗,我也许会想:除了忍受寒冷霜冻,还要经历羊兔啃食,我是多么疼苦呀!但是,我还会想,怕什么呢?寒冷的冬天我正好盘根汲取营养,那些麦苗等到春天还会突发猛长。该蛰伏的时节里,一定要耐得住寒冷,耐得住割舍。就把啃食你的羊兔当作陪你熬过冬天的伙伴吧,就把压住你的大雪当作温暖的棉被吧!好好地睡一觉,慢慢地等,春天一定会到来!


春天终于来了!一场春雨唤醒了睡了一冬的麦苗,一阵春风欢快了麦叶。麦苗随风而动,它高兴地摇摆着,它努力地生长着。勤快的农民追了春肥,浇了春水,麦苗如出土的竹笋一样,一天一个样,一天高一点。农民看着长势旺盛的麦苗,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他嘴里吐出来的烟圈,都多了好几个。烟圈逐渐地放大,放大,再放大。这也许就是农民丰收的希望最绵长的时候。
我知道,农民的镰刀早已生锈,麦删子也已束之高阁,碾麦的大场已经复耕为地,那些三股、四股铁叉、架子车及车上的辕门、绑麦的粗麻绳、石碾碌碌、扫帚、麦囤、洋灰柜……都已经成为农业博物馆的文物展品了。现代化的收割机一次性地就从麦田里收获了麦子,装上车之后直接就送往了收购点,经过烘干机之后就入了仓库。农民的劳动没有那么辛苦了!
但是,看到麦苗,想起从前,我仍然感觉到农民就像麦子一样生生不息,努力向上,辛苦自己,奉献大家。
是的,是人,都应该如麦苗一样不惧严寒酷暑,不怕风雪雷电,不畏艰难困苦。伏似一旺水,滋养待时光。站如一把刀,挥舞扫四方。一朝芒刺天,浆满入库房。叶枯杆粉碎,仍作牲畜粮。

文图/黄远清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树疤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修行

【大荔文学·游记·黄远青】探访温汤宝塔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土德

【大荔文学·抗疫散文·黄远青】疫情下的笔记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文殊新塔

【大荔文学·散文·黄远青】顶棚

【大荔文学·诗词·黄远青】老师【蝶恋花】

【大荔文学·诗词·黄远青】秋荷

【大荔文学·抗疫诗歌·黄远青】全员核酸检测现场

作者简介


黄远青,大荔县教育工作者。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