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李海华 谷雨麦怀胎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谷雨麦怀胎

作者简介

        李海华,山东临清市人。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银河纸业报》责任编辑,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天,阳光洒落在大地,空气清新洁净,路边的柳枝,在和煦的春风里摇曳生姿,一只、两只燕子从柳叶间轻盈戏舞,兴奋的忙碌起来,轻易地让我想起那些散落在唐诗宋词中的佳句。在农村,布谷鸟也开始啼鸣,声音凄怅清幽,那声音落在村子的上空,叫在人们心里,陡然间就有了些暮春的忧郁。雨水逐渐多起来,北方的农民就隐隐约约地嗅到了麦苗拔节生长的气息。

        谷雨,一个散发着温润的诗意名字,濡湿在农谚中,轮回在季节气候里。谷雨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从这一天开始,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润,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北方的冬小麦已开始孕生蓄穗了,农民从这时起就真正进入了农忙时节。

  人们逐渐甩脱背伏了一个漫长冬季等待厚厚的衣服,庄家也开始次第的解甲开怀,疯疯的拨节生杈了。“农家无闲月,谷雨田更忙。”记得小时候,每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跟随着大人们站在齐腰的麦田里,拨出那些与麦子争肥抢水的杂草,大人们的脸被阳光嗮的红中变黑,辛勤的汗水在头上脸上晶莹的冒出,蓄成汗滴,掉落在麦苗上。但看着鼓肚子的麦苗脸上总挂着喜悦的笑容,在麦隆间小心翼翼的挪动前行,生怕踏倒了妊娠的麦苗。哪些细腰缠身的喇叭花像恋人拥抱着绿黝黝的麦枝杆,粉色的花朵上,让蝴蝶翩翩戏舞,让麦苗在孕中快乐成长。

  麦田的埂边,田间的小道上,不时有人们拨出成抱的麦蒿和染草,抱回家,喂牲口,牲口不吃了,就积土杂肥,秋季耩地前,用地排车拉倒田里当肥料,多好的生态循环。不像现在,农药一打,什么草都没了,影响了生态环境,少了务农时的乐趣,多了苍白的遗憾,多了不再健康的饮食。“时不待我长发及,而今迈步从头越。”时过境迁,往年不再,那些美好的时光只能让记忆沉淀,那些欢笑的喜悦只能停留在回忆的脑海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永远别忘记农民的辛苦、辛酸、辛劳……

  “清明看苗情,谷雨才放粮。”这是我们老家农民辈辈传着的农谚,在我小时候农村老少爷们都这样说,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当时爷爷爱回忆他小时候,说旧社会很穷,人们缺衣少食,常年缺粮吃,特别是二、三月荒困之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向地主家去借粮,地主家一般在过了清明看了田地麦子苗情,在谷雨时才借给你,主要是看眼前麦苗的长势,看看今年的收成好坏才决定借与不借。爷爷还说“大多时是借不到的,就是能借到,也都是些陈年粗粮,但麦收后还要换等斤数的麦子,为了填饱肚子,不让妻儿老小挨饿,知道是吃亏上当还得求人家借。现在生活好了,你们小家伙们天天大白馍馍吃着,生在蜜罐里了。”

  谷雨前后,点爪种豆。随着气温的升高,也是点种豆类蔬菜瓜果的时候了,小时候,母亲很勤劳,也会过日子,总是在我家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的空地上,点种上黄瓜、南瓜、点上豆角等时令蔬菜果种,让全家有了夏、秋两季吃的蔬菜。那时候年龄小,很好奇,总是每天问母亲怎么还没见发芽、不长出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它们呀!没有念过书的母亲总是说快了,快了,叫我们好好看着护着,别叫猪羊踏了啃了,鸡鸟抛食了种子。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那里还顾得上管这些事,从没管护过,只盼望吃上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多么的幸福……

  谷雨也是谷育,身怀孕身的小麦也拿出了它的叶旗,在空中摆来摆去,呼着风,唤着雨、享受着阳光,吸取着天地之精华,等待着怀里的麦粒孕身降临的喜悦。槐树已经在逐展它等待了一季卷缩的叶子,那个闻着就香、看着就诱人的槐花已露在叶子外,比槐树叶还显眼,梧桐树满身的大花朵在报道大家的“孕喜”……这是个丰收前奏的季节,这是个喜气盈门的季节,更是让人兴奋看到希望的季节。

  谷雨一阳止,谷雨的后一个季节就是立夏了,立夏遍地生火,麦子也就快熟黄了。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辈们在那时早已做好了准备,消瘦的脸上、身上露着亢奋跳动的血管,争着布满血丝丝的眼晴,望着黄灿灿的麦田那双贪婪的目光,飘着那骨瘦的身躯在麦田穿梭、忙碌的身影了在麦田里劳动。他们在泥土上生生息息,一切再美的景色,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乡土上的一粒微尘,从他们眼里走过后,就注定悄然无声。他们所知道的,仅仅是在农谚给出的时间里,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一个轮回就是四季,四季之下就是一生。他们是不会在意谷雨季节的自然美景。他们在意的,是那些一天天长起来的庄稼,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这就是他们纯朴的愿望。

                           

本期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